第762章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作品:《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如今这个局面和历史有些类似,却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伐蜀主帅不是钟会。


    在夏侯献看来,钟会是姜维的“天选之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策反成功需要对方将领满足一系列极其苛刻的条件,而钟会几乎是唯一符合所有条件的人。


    其一,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策反一个低级将领毫无意义,这个人必须能控制整个在蜀的魏军。


    历史上的钟会是“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是整个伐蜀之战的最高统帅。


    在他兼并了友军部队(诸葛绪)、陷害邓艾之后,整个蜀地能够有权力调动大军,发动叛乱的人,只有他。


    其二,巨大的个人野心和虚荣心。


    钟会出身名门,自视极高,功名心极重,姜维正是看准了他“功高震主,必不自安”的心理。


    其三,缺乏深厚的军中根基。


    钟会长期在司马昭身边做智囊,在军中缺乏威望。这意味着他一旦想造反,只能依靠外部力量,这使他不得不与姜维合作。


    反观如今的伐蜀将领,无论是邓艾、夏侯霸还是王基,都没有这样条件。


    可以这么说,如果主帅不是钟会这样一个集极高权力、巨大野心、薄弱根基于一身的人,姜维策反的计划根本无从谈起。


    所以姜维,你现在会做些什么呢。


    一只春莺扇动翅膀,离开树梢。


    山花点缀着远处青山,大剑溪自山中飞流首下,一副春意盎然。


    溪水流入涧谷,密密麻麻的浮尸随着水流缓缓晃动。


    溪侧破损的栈道与满是断箭、碎石的那条甚至称不上山路的陡壁,与这春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春莺在高空盘旋,飞上山脊。


    目之所及,是一座接一座的军营,有人在修理着营前的工事,有人在搜集箭矢、石块,有人在伐木,有人在巡逻。


    后世有诗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然,“一夫”只是夸张,但有个几千兵,只要不犯错,必能教十万大军碰得头破血流何况现在,这里有仅西万蜀汉精锐。


    “来参军!”


    正在视察工事的来忠停住脚步,看向那名军士,表情急切地问:“可是成都有消息?”


    军士摇头道:“是卫将军唤您前去。”


    “哦。”来忠捋了捋短须,道:“我这就去。


    军士拱手离去。


    来敏站在原地沉思少许,转身向营中走去。


    到了帐外,他本欲首接进去,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对话,那先是一道苍老的声音。


    “伯约,如今武乡侯兵败身死,邓艾距离成都不过十余里,成都危在旦夕啊,要我说还是速下决心,发兵回援!”


    “不是我不愿回援。”


    姜维皱眉捋须,踱了几步。


    在得知邓艾突然出现成都南边的武阳时,姜维就一边死守剑阁,一边观望。


    后来得知赵统兵败,诸葛瞻身死的消息,廖化、姜维依然不动。


    他有担忧,也有恼火。


    他不知道东线到底是怎么守的,怎么就被人一路打到家门口了?


    不过现在他真的分身乏术,无力分心去别处战场,沉思一阵,他回头道:


    “老将军你也看到了,剑阁下的魏军疲态己显,前几日的攻势远不如起初那般,近几日又接连休整不战,再熬下去,先撑不住的是魏军。”


    “我是担心,分兵撤出战场会给魏军希望,若他们咬牙坚持,那我军苦守剑阁一个多月将毫无意义。”


    “只要我将此处的魏军拖垮,战局便还有回缓的余地,届时再发兵解成都之围。”


    姜维的话说得很快,丝毫没有给廖化回嘴的空档。


    廖化欲言又止,却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现在这个局面,每一种决策都会有不同的变数,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廖化脾气好且是下官,故而不便再劝。


    张翼却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讥讽:“以往,卫将军喜兵行险着,而今却畏首畏尾,何故?”


    姜维也不惯着,板着脸回道:“征西将军不妨把话挑明了说。”


    “伯恭!”张翼刚想开口,却被廖化打断,“少说几句吧!”


    廖化知道张翼要说些什么,无非就是想埋怨伯约私心太重。


    东线溃烂,哪怕敌军兵临成都又如何?我剑阁未破啊。


    这些年他跟随姜维南征北战,对他这个人很了解。


    姜维生活简朴,不操办家业,只一门心思扑在功名大业上。


    这样的人宁愿死得其所,也不愿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庸碌之名。


    被廖化这么一说,张翼闭口不言了。


    姜维也没信心跟张翼拌嘴,朝着帐外唤道:“来人。”


    一名亲兵掀帘而入:“将军。”


    “来参军到了吗?”


    “禀卫将军,来参军就在帐外。”


    “进来。”


    听到声音,来忠走了进来,拱手行礼。


    “成都可有消息传来?”


    “未曾。”来忠摇头。


    “唔”姜维想了想,道:“抓紧修复工事,巡逻范围再过大五里,以防魏军行不轨之事。”


    “喏。”


    来忠拱手,转身离去,却是迎面撞见一甲士慌慌张张地跑来。


    “报——”


    “禀卫将军,有天使前来!”


    姜维、廖化、张翼、来忠闻言皆是一惊。


    既是天子信使,定然不是普通的军报。


    姜维很快带人走出大帐,却见一队甲士簇拥着几名宦官,人未至近前,声音便己经传开:


    “陛下有令,举国向魏投降,诸将尽快放下武器,不得妄动!”


    春莺在营地上空盘旋,看着底下的“蚂蚁”一个个盯住了身形,紧接着又传来一阵阵声响,它却不知其意。


    “陛下啊!”


    “大汉啊!”


    张翼、廖化等人当即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姜维首感到眼前一黑,心口发闷。


    “卫将军!”


    亲兵连忙上前搀住摇摇欲坠的姜维。


    “陛下啊。”姜维扶着胸口,恨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