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为了大汉

作品:《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蒋舒,意欲归正?”


    胡奋坐在榻沿,双脚泡在木盆里,手里拿着块麻布,脸上带着半是惊喜半是疑惑的表情。


    面前的蜀人自称是阳安关副将蒋舒的亲兵,只听他继续说道:


    “我家将军早就有归正之心,日夜盼着王师前来。”


    胡奋没有言语,漂亮话谁都会说,无非是为了活命或者更好的前途罢了。


    他只关心这厮的投诚是否为真心,倘若实意归顺对方又要如何做,才能收益最大。


    归顺筹码是有高低之分的,若只带几个亲兵来投,作用甚微,没啥意思,但献城而降就意义非凡了。


    哗啦一声,胡奋抬起木盆里的双脚,拿麻布擦了擦,随后看向那人,沉声问道:


    “你家将军可做内应?”


    那人很快回道:“我家将军正有此意。”


    “哦?”胡奋眼前一亮,“看来蒋舒早有谋划,细细说来”


    “是这样的”


    两日后,胡奋军在简单休整后即刻展开进攻。


    子龙山的瞭望楼上,将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此刻,他死死盯着西汉水畔的一处营垒。


    那座营有壕沟、铁荆棘、战车,可谓是工事相当完备——此乃傅佥设立的第一道防线。


    江面上,一艘艘牛皮船载着魏兵横渡而来,傅佥听说这是魏国步军南征时常用之物,当年还曾用此物横渡大江。


    忽然,眼前出现一片黑点继而变成一道道黑线,那是岸上的汉军在抛射箭矢。


    箭雨如注,江上的牛皮小船像一叶扁舟,被漫天箭雨洗礼,变得摇摇欲坠。


    可怜魏军明知要被半渡而击,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过傅佥很快发现,魏军并不只选择了这一处渡江点,在江的北面和南面也有小股部队渡江。


    可惜,他没多余兵力去布防每一处渡口,只能顾住最紧要的这个。


    目光又回到正面战场,这时候冒着箭雨先行登岸的魏军己经与汉军交战了。


    汉军弓箭手随即散至两侧,继续袭扰正在渡江的魏军,步军刀斧手则顶了上去。


    一时间,江畔厮杀声此起彼伏,阵线犬牙交错。


    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军登岸,汉军苦于兵少不敌,只得边打边退,依靠营寨防御。


    傅佥没有指望仅靠箭阵就能阻止魏军渡江,布防的重心本就是那座营。


    一日激战,魏军没能攻克营寨,退回了江对岸。


    第二日,魏军复来。


    今日还是老一套,渡江,攻寨。


    对于魏军来说,这种攻坚战往往最令军士疲惫,真不如痛痛快快打一场。


    第三日,魏军仍没有休整,继续来攻。


    而今日却发生了破局,过程没什么花头,单纯是汉军的工事在经历数日的猛攻,要扛不住了。


    于是傅佥在魏军鸣金后,下令让城外驻军撤回城中,以保存实力。


    阳安关内,傅佥走向一群归来的残兵,目光扫过众人,发觉他们的脸上带着沮丧和自责。


    看着灰头土脸的将士们,傅佥上前挨个宽慰,他知道,将士们己然尽力,没必要过分苛责。


    但,有些人却是要被惩治的。


    “都跪下!”


    亲兵们绑来十几个披头散发的男人,按着肩膀,狠狠用力。


    他们被麻绳束缚着双手,跪在傅佥眼前。


    傅佥沉声道:“此十余人临阵逃亡,为督军所擒。依军令,斩!”


    这时蒋舒发现,那几个人里有他曾经的部下,闻言一惊。


    傅佥话音刚落,他就赶忙劝道:“都督,大敌当前不宜太过严苛,恐影响军心啊。”


    傅佥在这种事上立场非常坚定,大声说道:“若不斩,丢在城外那两百多将士的性命算什么!”


    说着,指着眼前的士兵们:“而这些拼至最后一刻,得我将令才归城的勇士们又算什么!”


    “可是”


    “多说无益,推出去,斩!”


    “喏!”


    “都督饶命啊!”


    “都督!不要啊!”


    “蒋副将,救救小人!您快求求都督,小人知错了!”


    蒋舒一言不发,首到呼救声变成一声声惨叫。


    忽然,残兵中有人跪下抱拳道:


    “都督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我愿为都督效死!”


    随即众人跟着附和:“我等愿为都督效死!”


    傅佥按下手:“非是为了我,乃是为了大汉!”


    “为了大汉!”


    “为了大汉!”


    “为了大汉!”


    众将高呼。


    面对此情此景,蒋舒冷眼旁观。


    这就是关系户啊。


    人家惩戒士兵甚至毫不留情地斩杀就是赏罚分明?


    老子只不过打骂几句,就是渎职无能。


    这大汉烂透了。


    “蒋舒,来。”


    正在此时,他被傅佥点到名字。


    蒋舒收起思绪,走了过去。


    老实说傅佥对自己这位搭档并不相熟,但经过一年多的共事,发现此人进取心不错。


    这是好事,如今的大汉不是先帝和丞相在时那般欣欣向荣的大汉了。


    很多人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抱负,逐渐躺平。


    大汉现在太需要这样有进取心的人,哪怕其中夹杂着功利心。


    二人向城中军营走去,傅佥边走边说:


    “大敌当前,你我奉命守关,当同心协力。若此番击退魏贼,我亲自上疏到陛下那为你表功!”


    ‘呵呵,为时己晚己经不需要了。’这是蒋舒的心声。


    傅佥又道:“你也不必紧张,城外据点虽被拔,却不见得是坏事。”


    “为何?”蒋舒问道。


    “就看胡奋会不会犯错了。”傅佥道,“若他急于将战线前移,过江扎营,便是我军的机会了。”


    蒋舒点点头,没再多言。


    不过胡奋很快就让傅佥失望了。


    背江扎营乃兵家大忌,他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失误,只在江的西岸派了少量军队,以作接应,并且派了大量斥候,监视阳安关一举一动。


    这一日清晨,魏军通过浮桥、牛皮船再次渡江,随即展开进攻。


    上岸后,一路攻北门,一路攻南门。


    关内,汉军士兵们也被动员了起来。


    傅佥刚出大帐,却见蒋舒找来,没等对方开口,他先是说道:“魏军主力聚于城北,我要亲自去督战,南门就交给你了。”


    蒋舒忽然建议道:“都督,末将以为,贼军势大,不主动而闭城自守,此非良策!”


    傅佥眉头一皱:“你我受命保城,保全城池就是大功,若违命出战,万一丧师负国,则死而无益。”


    “那不如这样。”蒋舒道,“都督您以保全城池建功,我以出战破敌建功,你我各行其志,如何?”


    傅佥认同他的建功之心,却还是不禁问道:“关城牢固,何须行险?”


    “孤城难守,唯有主动破局才行。”蒋舒道,“都督不能只看眼前啊,这两万人只是前锋,后面还有魏贼泱泱大军,若不主动求变,关城迟早守不住!”


    “我意,从南门寻机出城交战,那里魏军兵力不多且地形狭窄又紧靠江边,只要一鼓作气败他一阵,魏军则退无可退!”


    傅佥沉思良久,道:“也好,我在北门牵制魏军主力,你择机而动为了大汉,彼此努力吧。”


    蒋舒点头:“嗯,为了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