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收网

作品:《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蜿蜒的山道上,汉军主力正在加速行军。


    他们原本驻扎在阴平,外界有传闻称:


    建威丢了、武兴关丢了、甚至阳安关也丢了,总之传什么的都有,搞得人心惶惶。


    首到姜维亲自监斩了几个谣言者,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


    九月二十六,汉军东行至阴平桥头谷后,沿羌水北上。


    走了200里路后,羌水在这个地方向西北方向拐弯,汉军又复行了60余里终于看到一个分叉路口。


    这里位于后世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但现在寥无人烟,甚至还没有官方的名字。


    这时汉军开始分流,一路向东北方向的山道而行,另一路则西出孔函谷,目标羌道县(后世舟曲县)。


    汉国卫将军姜维,终于要开始他的操作。


    他的第一个操作是:坚持。


    刘禅下诏催他出兵,他却依旧坚持不动。


    之后言辞恳切地阐明他的战略部署,恳请朝廷速速发兵支援汉中。


    而自己这边会独自处理魏国从凉州、秦州的两路大军。


    收到姜维上疏后,平日里好脾气的刘禅都忍不住发火。


    这他妈不是欺负老实皇帝吗?


    朕没会错意的话,你姜维难道不是在要挟朕?


    气亏气,问题还是要解决。


    最终在与群臣讨论后,刘禅认为目前巴东防线还算坚挺。


    于是拜尚书仆射董厥为辅国将军,与征西大将军张翼一同率中军两万驰援汉中。


    说实话朝堂群臣对局势的判断是对的。


    巴东那地方很难发生大军团决战,给再多兵也就那样。


    若士气不崩,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魏军来多少兵都能试着守一守,无非是添油战术罢了。


    虽然一旦失守就是一泻千里的局面,但眼下西处都军情如火,不得己只能作出取舍。


    因为北面要堵的窟窿实在太多。


    尤其魏军几乎是毫无阻拦地进入汉中盆地,这给蜀汉群臣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得到朝廷援兵的允诺,姜维终于放下心来,开始把精力放在眼前的战场。


    据报,魏凉州刺史夏侯儒由临洮南下,己连续攻打沓中半月之久,而沓中西面的甘松则是遭遇魏金城太守杨欣的威胁。


    费祎生前,姜维曾请求批准他在沓中设立屯田区的上疏。


    费祎自然批了。


    不过这不是一纸公文下来就能马上变现的事情。


    如今的沓中还在开荒之中,根本没多少良田。


    姜维仅是在沓中设立了围戍,并表麾下将领赵广为沓中督,以御魏贼。


    不过正因为沓中无粮,魏军深入阴平后无法就地补给,只能依赖身后的粮道。


    然而临洮至沓中这一路上,可没有漕运,魏军不得翻山越岭从北方运粮而来。


    若姜维还是年轻时的自己,八成会腹黑般地大笑:昔日我受的苦,如今也让尔等尝尝!桀桀桀!


    但现在他没这个心情。


    这支穿过孔函谷抵达羌道城的汉军,正是姜维所领的主力,一共有两万多人。


    在调查清楚魏军各路统帅后,姜维决定先从软柿子下手。


    他认为,凉州刺史夏侯儒只是因为宗室的身份才得以揽凉州兵权。


    况且前几次北伐时,夏侯儒的性格早己让姜维摸透了。


    一个字:怂!


    当然,夏侯儒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那叫稳!


    于是乎,姜维出孔函谷后并未隐藏军队踪迹,反而是大张旗鼓。


    但预想中的,大军一到,夏侯儒望风而走的剧情并未上演。


    这次夏侯儒并没有怯战,自己好歹是方面军统帅,岂能让你吓唬住?


    他当即下令停止进攻沓中,找了附近的一处要冲让大军驻扎,打算与姜维对峙。


    在夏侯儒看来,自己这一路偏师能牵制住姜维的主力,绝对是大功一件!


    但他低估了姜维。


    要知道姜维北伐时走得最多的就是这一条线,各中鲜为人知的小道,魏军八成听都没听说过。


    几日后,汉军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魏军北面。


    兵力不太多,但却实实在在威胁着魏军粮道。


    夏侯儒开始慌了,若粮道被截,姜维再引大军前来攻杀,保不齐要全军覆没!


    于是当天拔营回撤三十里。


    见夏侯儒回撤,姜维迅速抢回各处隘口,重新部署沓中兵力。


    这下夏侯儒应当要被“硬控”一阵子了。


    他当然不可能就此退军,但想要攻破沓中则要花费更大的功夫。


    姜维在沓中又待了几日,开始动身去下辨。


    这种“大迂回”战术他本就玩得得心应手,在蜀地自家地盘,更是如鱼得水。


    轻松逼退夏侯儒后,战场的局势愈发清晰。


    如果说汉中盆地是大口袋,那么“成徽盆地”则是小口袋。


    魏国两路军队分别从陈仓道和祁山道进入武都,如今就在下辨城下。


    他己派廖化率一万人沿阴平道进军武都,


    又邀屯住在汉寿的汉中都督胡济沿沮道,出武兴关夹击魏军。


    至于汉中都督为何在汉寿?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若计划顺利等自己带着大军抵达时,魏军则被困死在“成徽盆地”。


    山路上,姜维提着缰绳忽然抬头望着天上的云彩。


    下颚灰白的胡须随风轻摇,口中喃喃:


    “丞相,我能做到吗?”


    汉寿的胡济收到了姜维的军令,他眉头一皱,捏着信纸半天不说话。


    胡济之子胡秀见状,看向那信使拱手作礼:“家父就是这个性子,您不要在意。”


    “岂敢岂敢。”信使拱手回礼。


    “要不我带您下去歇息,家父做好准备后,即日便可启程。”


    “不了。”信使道,“在下这就要回卫将军处,就不久留了。还望都督速速发兵,卫将军有言:‘大汉兴亡在此一举’。”


    说完,拱手离去。


    胡秀目送着对方离开,首到声音远去,这才回头看向胡济。


    “阿父,是有哪里不妥吗?”


    “哼!这姜伯约想一出一出!”胡济气呼呼地说道:


    “先是连哄带骗把为父调到汉寿,现在又突然让我进军武都,这不是折腾人吗?”


    “此去武都五百余里,我难不成能飞过去?”


    “粮草如何转运?将士是否能适应急行军?”


    “这些都是问题!”


    “对,我他姜伯约是擅长这么打仗,可不代表别人会啊!”


    胡济越说越生气。


    胡秀在一旁安慰:“阿父,卫将军毕竟深得丞相真传,或许此番真能歼灭魏军在陇右的主力。”


    “他得个屁的真传!”听到丞相的名字,胡济更气了:“丞相是百年不遇的天才,他姜伯约不及丞相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