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买马车
作品:《杂货铺通古今,时间流速快十倍》 陆谦这次并没有多留,只简单喝了茶,闲聊了几句,询问江灵下次开店的时间。
他便起身告辞。
他这次收到飞鸽传书,是特意放下手头上的公务,从京城快马加鞭赶过来的。
如今大宇朝北方闹灾荒,边军要打仗。
就算他是个闲散王爷,此刻手头上也被安排了一堆事情。
来之前他已经跟侍卫串好口供,说京城的分店离不开人,要着急回去。
江灵见他有要事在身,也没多留他。
现在已经接近饭点,考虑到他们去京城快马加鞭也要一个多时辰。
江灵转身走到货架旁,抽了两个塑料袋,将这次新进货的一些耐放又顶饿的零食装了不少。
有独立包装的肉脯、小巧的夹心饼干、还有几盒口感扎实的糕点,又装了几瓶饮料,细心包好,递了过去。
“现在已将近饭点,这些拿着路上垫垫肚子吧。都是一些新进货的糕点,味道还不错。”
她语气自然,带着朋友间的关切。
陆谦微微一怔,看着那递过来的鼓鼓囊囊的袋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像是被轻轻触动了。
他并未推辞,伸手接过,“多谢江姑娘。”
李宏在一旁默默接过东西。这里有两个袋子,江姑娘自然也是把他那份也备好了。
“路上小心。”江灵送他们到铺子门口。
陆谦翻身上马,坐在马背上,最后回头深深看了江灵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拱了拱手:
“江姑娘留步,多多保重。京城事了,我再来看你。”
江灵站在门口,微笑着挥了挥手。
马蹄声再次响起,载着两人渐渐远去,消失在村道的尽头。
江灵站在门口望了一会儿,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才转身回到铺中。
日头渐渐升高,眼看就要到正午时分。
小然停下手中擦拭货架的活儿,抬头问道:
“江姐姐,眼看快午时了,今天中午咱们吃什么?我去做。”
江灵正清点着货单,闻言抬起头,想了想,忽然心血来潮道。
“今天中午不做饭了。小然,我们去镇上吃。”
“去镇上?”小然有些惊讶,去镇上可得费些功夫,来回大半天就过去了。
“对,”江灵放下手中的笔,笑道,“对,我们去镇上买辆马车,顺便尝尝镇上的酒楼。”
她来了这么久,都还没出去吃过饭呢。
对这个时代的烹饪水平和美食风味颇有些好奇。
正好今天天气不错,铺子里也不算忙,出去走走正好。
再者,铺子里也需要一辆马车了,以后送货的机会会很多,自己也想出去走走。
小然闻言,立刻应声:“好!江姐姐,我这就回家套牛车!”
如今秋收已过,地里的活计都忙完了,他家的老黄牛正闲着呢。
不多时,小然便赶着他家那辆略显陈旧但结实的牛车回到了铺子门口。
赵寅夫妇知道江灵要坐,特意在车板上厚厚地铺了一层干爽柔软的稻草,又在稻草上仔细地垫了好几层洗净的粗布,尽量让坐起来舒服些。
江灵还是第一次坐牛车,感觉十分新鲜。
牛车行进的速度不快,却也稳当。
天气不冷不热,微风拂面,带来田野间清新的草木气息,很是惬意。
沿途可见田野村庄,秋收后的土地显得格外宁静。
小然坐在前面,有模有样地挥着小鞭子,时不时轻喝一声,引导着老牛沿着黄土路稳稳前行。
牛车速度不快,但吉水村离平安镇本就不算太远,约莫半个多时辰后,那不算高大的城墙便映入眼帘。
城门口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按照规矩,牛车这类牲畜是不能直接进城的。
小然轻车熟路地将牛车赶到城墙外一个专供停放车辆的小茶摊旁,付了几文钱请老板代为看管。
除了上次中秋灯会来过一次,这算是江灵第二次进城。
但上次是坐在马车里直奔暮楼酒家,又是晚上,根本没看清镇子的模样。
此刻正值白天,眼前的景象让她颇觉新奇。
镇内的街道比村里宽敞许多,地面铺着青石板,两侧店铺林立,旌旗招展。
街道两旁摊贩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有卖各色胭脂水粉、珠花首饰的,有卖时令瓜果蔬菜、鸡鸭鱼肉的,还有卖各种小吃零嘴、泥人面塑、竹编草编玩意儿的……
江灵觉得新奇,一路走走停停,饶有兴致地逛了好一会儿。
看到没见过的吃食或有趣的小玩意,便忍不住买上一些。
小然跟在她身后,很快怀里就抱满了各种纸包和盒子,都快拿不稳了。
“江姐姐……咱……咱是不是买得有点多了?”小然喘着气,从一堆东西后面探出脑袋。
江灵回头一看,不禁失笑,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下采购:
“好吧好吧,先不买了。走,我们找地方吃饭去。”
江灵说着,目光扫过街边的食肆酒楼,最后选中一家名为“醉云楼”的酒楼。
这家门面宽敞、客人也不少,味道应该还不错吧。
两人走进店内,伙计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一楼大堂几乎坐满了食客,人声鼎沸,饭菜香气四溢。
“二位客官,是用饭吗?楼上还有雅座。”伙计机灵地引着他们上了二楼。
二楼果然清静不少,临窗的位置还能看到楼下街景。
江灵和小然择了一处坐下。
伙计递来一块写着菜名的木牌。
江灵浏览一番,许多菜名她听都没听过,便让伙计推荐了几道店里的招牌菜,又要了两碗米饭。
杂货铺赚了那么多钱,终于有用得上的地方了。
等待上菜的间隙,她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琢磨着一会儿要去哪里买马车。
她抬头问道:“小然,你知道镇上哪里有马车卖吗?”
小然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江姐姐,马车可是金贵东西,我们村里也就里正家早年有一辆,后来也卖了。”
他的认知里,马车那是镇上的老爷们才用得起的。
小然他们家能有一辆牛车,就已经赶超吉水村很多户人家了。
江灵这才意识到自己想简单了。
在这个时代,马匹本身就是重要的战略和交通资源,造价高昂,饲养也不易。
能拥有自家马车的人确实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