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穷开心

作品:《四合院:三位绝色奶娘带我飞!

    正月初一,五更天。


    四九城还沉着墨色,各家各户已经点燃“开门炮仗”。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当第一锅饺子扑腾腾地浮出水面,整个大院便彻底活了过来——醋香混着蒜香。


    此起彼伏的拜年声,把正月初一的晨光搅得滚烫。


    周明远先到中院给秦家辉拜年,抱拳拱手,口里喊着:“爷爷,新年好,祝您老福寿绵长、幸福安康”。


    “来,给你”,秦老爷子笑容可掬的摸出一个大红纸包。


    “啊!我还有红包呢”?


    “甭管多大,你都是我孙子”。


    周明远心情激荡,只差红了眼眶。


    有老人给红包的疼爱,这种感觉真的是幸福。


    “大娘呢”?


    “去后院厨房里了”。


    “那您收拾一下,吃饺子去”。跨出门就到了西厢房邓老头这里。


    “老爷子,给您拜年咯”,声音响起,邓燕笑容满面的抱着娃娃开了门。


    “新年好”


    “嗯,燕姐,新年好”,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塞到襁褓的围裙里。


    穿着红碎花棉袄的邓燕,白里透红、容光焕发。


    要不是邓老头子在,周明远高低也要整上两口。


    进得门来,邓老头递了个红包:“喏,给你个娃子的”。


    周明远谢过,搀扶着他来到后院,转身去了张家。


    “老爷子,明年您得多准备几个了”。周明远一脸促狭,开起了玩笑。


    张老虎眉头舒展,眼含笑意:“放心,少不了几个重孙子的。只管生,越多越好”。


    这个年代,再穷再苦,都希望人丁兴旺多生娃。


    在一片“新年好”的互道声中,满院瑞气,喜气洋洋。


    耐不住的崽子们,身着一身洗得挺括的新棉袄窜出门。回来的时候,衣兜里塞满了炒瓜子与脆枣。


    来后院的小孩子也多,秦淮如每人发了2颗奶糖、一把花生。


    周明远上午骑着摩托车,去往江校长、秦副院长、杨伟明、李怀德和后勤处各科科长家里拜年。


    时间仓促,都是点了一下屁股就走。


    赶回大院,刚好饭菜上了桌。


    “当家的,跑累了吧”?


    “还好,就是风刮得疼”。


    吃饭的空档,商量了好一会。决定只由周明远夫妻去柳村拜年,第二天早上直接去秦家庄。


    本来大娘、巧儿、铁柱几个都想跑一趟。


    考虑到周明远当晚回四九城,第二天又要跑一趟秦家庄,都嫌太折腾也就放弃了。


    周明远大包小包放到车上,正准备要走。


    张老虎让铁柱也提了两个袋子出来,交代他道:“你帮我带点东西给老村长,这几年多亏了他照应”。


    吉普车开进柳村的大槐树底下,远处的大人小孩听到声音,都驻足遥望。


    车到近前,周明远下来分烟分糖,人群中惊呼声此起彼伏。


    众人回过神来,才咋舌的招呼,眼里尽是羡慕。


    把车开到老村长家,后面的小孩跟了一路,大人们奔走相告。


    刘兴邦、张婶一阵惊愕后,连忙招呼他们进门。


    张婶从柜子里翻出来一些红枣和瓜子摆上,慈爱的拉着淮如的手。


    刘兴邦闻着手上的大前门说道:“今天不回城了吧,就在咱家吃”。


    “嗯,住一晚,明天早上去秦家庄。金山哥他们呢”?


    “不晓得野哪里去了”。


    等外面围着吉普车的人群散去,周明远才开门拿出几个袋子进来。


    “老村长,这是张老爷子和我一点心意,您可别让小的们出去声张”。


    “嗨,你能惦记着我,大冷天的来拜年,咱就已经很高兴了”。


    张婶双手接过一些东西,满怀感激又嗔怪:“尽沾你们的光了,叫我们如何过意得去”。


    “快别这么说,我们两家可没少麻烦老村长”。


    张婶收拾规整东西,拿出一些肉食开始忙活晚饭,秦淮如帮着打下手。


    周明远来一趟不容易,忙问道:“老村长,村里有山货野味吗”?


    “是你自个儿要,还是厂里收”?


    “厂里收,价钱公道”。


    刘兴邦喝了口茶,起身道:“头几天民兵带队上山打了不少东西,我这就给你招呼,让他们送到这里来”。


    周明远懒洋洋的躺到折好的被子上:“那我眯会,辛苦您咧”。


    这年头,山上、地里、水下,能换成钱的,哪家不攒着。


    至于留下自己吃,尝个鲜就很奢侈,大头都卖了。


    “当家的醒醒,送山货的都来了”。


    周明远擦了把脸,出得门来,赶紧分烟拜年。


    梁会计提着一个大袋子,笑咧咧的道:“小远,真出息,还开上车子了”。


    “您可别寒惨我,这是公家的,借来收点物资”。


    刘兴邦吧嗒着旱烟:“小远,大家伙东西不少”。


    野猪肉、狍子、野鸡、兔子......周明远眼前一亮,收获不小。


    李老汉提着麻袋挤到前面,一脸希冀的道:“小远,这野猪肉多少钱一斤收,我过年都没舍得吃”。


    “老李,你可真狠,多少也给孩子打打牙祭啊”。


    “老杨家的你懂个屁。换成钱和粮食,还能撑得久点不是”。


    他们的对话,道明了最核心的困境——缺钱。


    周明远望着李老汉期待的眼神,朗声道:“今天大年初一,咱就按照市面上一等一的生猪价格收,三毛八一斤”。


    “嗡”!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野猪肉虽然稀罕,但也膻味重,没油水。能按顶好的肥猪价收,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


    “小远,够意思!”刘兴邦咧着嘴角,笑的欢快。


    周明远沉吟了一下,等喧闹声静了静,开口道:“狍子肉细嫩,跟羊肉差不多,就按活羊的市场价,两毛八一斤。”


    几个提着狍子的妇女连连点头,心里欢喜得不行。


    “兔子肉柴,没猪肉油水足,按三毛五收,老村长你看怎么样”?


    刘兴邦吧嗒了一口旱烟,扫视了一圈:“小远念旧情,是个极好的孩子。上次帮忙弄来粮食,可是救了大伙的急。”


    这事没过去多久,众人心里还是记着的。


    “今天这给的价格,你们心里也有数,可不要忘了小远的好。”


    梁会计附和着:“小远这价格不只是公道,比乡里收的还高呢”。


    他天天拨弄算盘子的,对钱的事特别敏感。


    趁着这个机会,周明远微笑着道:“往后还有这些东西,自家不吃攒着的,我一个月来收一回”。


    不说收来自家这么多人吃,拿出去做人情关系,那是有钱都难买到的好东西。


    至于钱,周明远不差这一点。


    “好,都留给你”,李老汉头一个就响应。


    看着地上的野猪肉,想起能拿到几元钱,笑的褶子又多了几道弯。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答应,都不用出门,价格又高,谁还不乐意。


    老村长、梁会计一起帮忙,过秤、计数、算账、付钱,也忙到快天黑。


    大伙儿吐着唾沫数着钱,那欢喜就藏不住。


    忙完活,刘兴邦留下梁会计吃饭,刘金山提了一大瓶地瓜烧上了桌。


    “小远,知道你是照顾大伙,不会让你为难吧”?


    这价格头一次开这么高,下次再降可就不好说了。


    别看这会村里人一个个欢实,庄户人家最是计较的。


    “老村长,哪能呢?这些东西在四九城可稀罕着”。


    梁会计最是知道村里的经济状况,叹了口气道:“都是穷闹的”。


    周明远思索了一会,开口说道:“老村长、梁会计,明年轧钢厂要升级扩编,我去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搞几个临时指标”。


    嘶,两人手中的筷子停在半空中,瞠目结舌的望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