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徒弟送礼

作品:《四合院:三位绝色奶娘带我飞!

    见周明远打帘进来,屋内的人纷纷起身,喊科长、喊师傅的都有。


    “你们怎么来了”?


    秦淮如指着角落里一堆东西:“当家的,他们是来送礼的”。


    象征“手足之情”的猪膀蹄(猪肘)、寓意“长长久久”的烧酒(土制白酒)、“吉庆”的公鸡、成双的纸蓬包(草纸红包)糕点与干货,林林总总。


    “我说你们怎么闲的,这些东西够自己家里过个好年了。”


    一边佯装怒骂,一边给众人分烟。


    陈大伟抓着脑袋瓜子:“科长,要不是有你,哪有我们的今天”。


    不说立功获奖的荣誉,现在每个月多了20元的补贴,这就是实打实的改变。


    文远航双手接着烟:“科长,徒弟给师傅送点过年礼,不是应该的吗”?


    虽然没拜师,在他们心里,周明远就是实打实的师傅。


    徒弟给师傅送礼确实很平常。


    无论什么年代,“送三节”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尊师重道的社会礼俗。


    老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


    徒弟三年学徒期内是没工资的,送礼都是徒弟家庭的重要负担。


    周明远不要钱,不要物,带教他们大公无私,毫无保留。


    在三个组长的提议下,九人凑了份子钱,买了些年礼。


    “你们有这份心,我已经很知足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周明远扫视了这一圈人,严肃道:“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以后你们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把精力投入到建设中”。


    一众人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目前,我们还很落后。大到机器,小到轴承,大部分东西都要靠引进,哪有那么多外汇?作为一个龙国人,是不是很憋屈?


    “老一辈的流血牺牲打下一个和平的江山,我们这一代呢,要干什么?


    “你们都是大学生,属于天之骄子,也是国家的希望,承载着工业强国的责任和使命”。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我们当前第一要务,就是在技术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在初步建立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工艺水平的迭代和生产质量的升级,更早一步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制造,达到世界同等水平,将来更要步入世界前列”。


    “等到我们的产品出口海外,你们就会知道作为工业脊梁的作用,也会懂得传承的意义:这不是有门手艺、混口饭吃。而是有肩负国家兴盛的担当,有破除万难、勇往无前的信念”。


    表面上一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子,心有丘壑,志向伟大。


    这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屋内九人热血沸腾,屋外几人更是心潮澎湃。


    刘婆搀着散步的张老虎,都能感觉到他的身子绷得笔直。


    柳疏桐牵着巧儿的手,频频点头,眼若流星。


    秦淮如带着林淑华端着热茶、水果进了门,打破了一时的寂静。


    周明远在媳妇耳边交代了几句,秦淮如匆匆而去。


    这些人都是工业振兴的基因,高谈阔论,豪情万丈,屋内一时热闹非凡。


    等秦淮如拿着一扎小红纸包进来,周明远开口说道:“送年礼,本应该留饭。你们倒是鸡贼,居然晚上来。那我就给你们包个压岁钱,过年图个喜庆”。


    这红纸包里一人两元钱,不太多,也不少。


    这里热热闹闹的刚散去,中院突然传来一挂鞭炮声响,随即听见傻柱嚎啕大哭:“奶奶,一路走好啊”。


    后院没谁有兴趣去瞧热闹,更不会悲痛的去送一程。


    这个倚老卖老、假冒烈士遗属的聋老太太,至死都恨透了周明远和王淑梅。


    等鞭炮声响过之后,周明远到了中院大娘屋里来坐,听说傻柱烧点“倒头纸”意思一下。


    一个孤寡老人,大院也没谁来为她停灵设堂,更没人守灵、吊唁。


    至于原剧中说聋老太太留下好多金银首饰,压根就没有。


    反正周明远在原来和现在的住房都没找到影子。


    其实想想也合情理,有那经济条件,早就雇人养老,一天也能吃三顿了。


    “爷爷,住着习惯吗”?


    秦家辉秦老爷子抽着红双喜:“习惯,这么好的日子咋不习惯呢”。


    房里的烟酒一大堆,都是这个便宜孙子拿来的。


    到了这个年纪,儿孙绕膝福满堂,天伦之乐共欢颜,知足了。


    “儿,他们兄妹俩是读书还是找点事儿做”?


    秦红英觉得天天在院子里呵哈的练拳,也不是长久之计。


    周明远想了想:“长生,你有功夫。如果去当兵,或许有机会像我娘一样当干部。去派出所,那就得从临时工做起。去轧钢厂保卫科也安稳,你先好好想想”。


    “哥,我想守着爷爷”。


    “你个没出息的,好男儿志在四方”,秦老爷子踹了他一脚,谁都看得出来,并没多大力气。


    长生挠了挠头,一脸的窘迫。


    周明远继续道:“秋水15岁了,还是学个手艺的好。去学个裁缝,或者跟小娘学个厨,慢慢想,看你自己对什么有兴趣”。


    “哥,我也不知道”。


    其实这对兄妹,外表出众、情深意切。


    长生长得英武俊朗,秋水容貌秀丽、清新脱俗。


    他们兄妹同生共死的感情,才是周明远看重的原因。


    “大娘你别担心,先开开心心过年,到时我再给他们找门路”。


    “行,你做事,我放心”,秦红英颈项修长,宛如天鹅引颈,在灯光照映下,构成一道令人心折的剪影。


    周明远想起一事:“长生、秋水,多留意一下来后院的人”。


    如今石霞住在这里,万一有人见风就是雨,到时候一万张嘴也说不清。


    是得抽空玩回变脸,到部队大院把跟石霞的事给办了。


    秦红英知道他的担忧:“把花架通道的门锁了,这样谁也进不来,多留意一下后院那门就是”。


    周明远觉得这样更好,长生起身跟着他去后院找刘奶奶拿锁。


    “以后各家的回来了,后院的门就落锁。”。


    “放心吧,哥”。这点小事,周长生自信不在话下。


    周明远突然打了个喷嚏,心里莫名其妙,谁在想他啊?


    太多了,猜不到。


    “咚咚咚、咚咚”


    里面的人轻咳了一声,窸窸窣窣的来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