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作品:《四合院:三位绝色奶娘带我飞!》 俩人没费多大功夫,从高粱地里找到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
“姐,我骑车去乡上,你在这里歇着等我一会”
“不,我跟你去。你驮着我也不费劲,别让我一个人呆在这”。
这女人也是块粘人的橡皮膏,一脸后怕的抓着周明远胳膊就不放手,眨巴着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他。
“行吧,那你先坐后座上去吧”。
“嘻嘻,好。哎,你怎么会骑自行车的啊?”
“切,小瞧了人不是”。周明远懒得解释,也不好解释,难道说,我不光会骑自行车,还会摩托车、汽车。
“嗯,你叫明远是吧?哎哎,你蹬稳了,别晃”。
这女人吧嗒吧嗒一张小嘴不停,双手紧紧抱着周明远那八块腹肌的大腰子。
“我叫周明远,柳村的。哎,你别抓我腰,让人看到了不好”。
“哼,这路上不是没人嘛。再说了,白给你占了便宜,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半小时的路程,两人你一句,我一嘴的,就到了乡政府治保委。
现在还是1953年,县级以下政府机构都是自发组织成立的治安保卫委员会,属于自治组织单位。
由上级公安机关委派公安民警常驻(俗称特派员),当地政府抽调民兵、群众若干为队员。
直到1954年以后,才逐步设立乡一级派出所,但普及度受财政限制,从城区、郊区、农村,多年以后才慢慢扩大设立范围。
同时,周明远也知道了这女人叫做黄玉妍,在公稍社当售货员,妥妥的“八大员”之一,社会地位堪比公务员。
自51年全国推行“合作社运动”以来,这供销社才刚刚开始在省城设点、县级试点。
能进入这样的新兴单位,你要说没点能耐,那怎么可能。
因为这是GJ推行的唯一正规商业渠道,全面垄断了所有商品流通,执行“统购统销”政策(粮、棉、油等由GJ统一收购销售)
男人在市里(直辖市)工作,具体干什么的,这娘们也没细说,周明远也不在意。
等俩人到了治保委把事情一说,自称姓张的特派员就亲自带着两名骨干,一起来到松花河边的高粱地,二话不说就将两人铐了起来。
只是准备押走两人的时候就傻眼了,这对高矮组合手脚关节被卸了个遍,软绵绵的站不起来啊。
“哦,张特派员,等我一下,我复原一下他们的关节”。
喀嚓几声,在一片鬼哭狼嚎中,这两人龇牙咧嘴的可以从地上站起来了。
“周明远,好小子,有见义勇为的豪气,又有一身不俗的功夫。我会将今天的事上报县里的,落不下你的奖励”。
“张特派员,我就是长在红旗下的青年。对于这种欺凌妇女的败类,挺身而出那是义不容辞”。
“好,好,好,我们的新GJ,就是要有你们这样的新青年。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公安系统上班,临时编,一个月也有17.5元,我这就算是为组织举荐了”。
张特派员也是满心欢喜这样的青年,有身手,有勇气,一脸希冀的看着周明远。
“谢谢张特派员,这事,容我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回头再给您准信,不管成与不成的,小子谢谢您的看重”。
周明远看似一脸激动,实则淡定的回道。虽然这是个改头换面的好机会,但也不着急,再看看。
“好,就这么说,先走了”。张特派员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作风,转身带队押着两人扬长而去。
看着他们一行人远走,周明远推着自行车向黄玉妍打听道。
“姐,你知道城里收花生和干货吗?”周明远现在从粮库里敢拿出来的也就是这些了。
其他的各种食用油、有机大米、方便面、火腿....统统的不要想,压根不是这个年代的物资。
“啊,你有?”
“地里种的花生,还有山上弄来晒干的黑木耳、香菇、枸杞、干笋”。
“嗯,都是好东西。供销社都没有这些。放哪呢,我们供销社应该可以收”。
“这样啊,那我回一趟家,你在这歇着等等”。
“不,一起去,你别把我丢这路上”。
两人又骑车回到了柳村,引来一帮大妈的红眼和热议。
“小远,你骑自行车了?”
“哎,好小子,这驮的是你对象?”
“嘚瑟啥,一个寡妇家的兔崽子,这是从哪偷来显摆的吧”。
从古至今,村口永远是情报信息站。周明远也懒得争辩,只是咧着一张嘴,对这帮大妈打声招呼就走。
“你先坐,我去里屋把东西拿出来”。很快两人就到了家里,周明远就进了里屋。
他要在空间把这些玩意拆了包装,用布袋子装好,让人起不了疑心。
黄玉妍也不管周明远的招呼,自来熟的就打量起这房子内外。可以说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但屋内屋外却又整洁干净、一丝不苟。
顺脚走进一间房,墙上挂着一把看不出什么材质的剑和一件蓑衣,墙边的木架上叠放着一些书本和笔墨。
屋中央的一张四方桌上,摆着一把五颜六色的花草,旁边一个绣篮,里面放着针、线、顶子。
这样的摆设和物件,在这样一个乡下农户,说不出来的奇怪。有一些格格不入,但又不失生活气息。让黄玉妍疑窦丛生,满脸惊奇。
“姐,我们走吧,我还想早点淘换点吃食回来呢”
“好”。
正准备出门,就听见外头喊道:“小远,小远,起来没?”
就见二娘柳疏桐正挎着篮子,擦着额头的汗珠,往屋内走来。
“二娘,这是做啥去了,累成这样?”
“去找老村长兑换了点玉米粉,中午给你烙饼吃。哎,这是来客人了?”柳疏桐边回话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周明远身后的女子。
“嗯,二娘,这是我路上遇到的黄村的大姐黄玉妍。哦,这是我二娘柳疏桐”。周明远停下步子,给两人介绍道。
“嗯,那我是叫二娘还是二姐?咯咯,今天多亏了你家小远,帮了我大忙。”
“哦,玉妍,称呼而已,不用在意。寒舍简陋,待客不周。若不嫌弃,请屋内闲坐”。
看到这明眸皓齿、活泼可爱的女子,柳疏桐放下篮子,脸露微笑的寒暄道。
不待黄玉妍出声,周明远打断道:“二娘,我今天和黄姐去四九城办点事。中午不用等我吃饭,傍晚前赶回来,到时再跟你细讲”。
“行,你也成年了,出去交际、长长见识也是应该的。记住,在外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早些回来”。
“好嘞,二娘,我们走了”。说完不再多做寒暄,骑车驮着黄玉妍就往四九城方向而去。
“诶,你那二娘好美哦。我听着她讲话怎么之乎者也的?”
“哎,你喊二娘,未必还有大娘?”
“什么,三个奶娘?天啊,快说说”。
一路上,黄玉妍一手抱着周明远的布袋子,一手揽着他的腹肌,叽叽喳喳的刨根问底。
骑了快3个小时,周明远也就不觉得多少无聊了,就是不知道这四九城有不有自己的机缘。
这要是窝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就完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