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北美迟早药丸

作品:《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北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A124研发基地。


    玻璃幕墙反射着初秋的冷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精密仪器冷却液和金属的特殊气味。


    今天,是决定A124命运的日子,氢基气态锂量产进度的最终汇报。


    主要的金主,特斯啦的科技狂人CEO马士克和平果的代理CEO酷克,均已抵达。


    一个冷知识,现在的马士克火箭回收还没有成功,特斯啦也还没量产,只有概念车网罗了一批预定车主。


    新能源汽车预售,就是从马士克这开头的了。


    他只是一个卖了paly  pel(北美版支富宝)的暴发户,一直在北美媒体上大放厥词,扬言要登陆火星!


    除了A124自身的研发力量外,代表普林嘶顿大学与NVSA(北美太空总署)的陆知行教授,也早已率领团队在此驻扎奋战了大半年,总算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勉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二代氢基气态锂。


    一代氢基气态锂,今年4月种花深城工博会上,A124为了收割股市韭菜,已经公开亮相过了。


    然而一代氢基气态锂58Wh/kg的能量密度实在太过平庸,连商业化的门槛都摸不到,最终也只能沦为股市里用来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的工具!


    A124的总裁穆吉·伊佳兹,一位笑容格外热情、言语极具感染力的阿三裔高管,亲自在门口迎接这两位科技界的巨头。


    众所周知,当一家北美的企业有了一个阿三裔的高管,然后就会发展出一群阿三裔员工


    “马士克先生!酷克先生!欢迎莅临A124!你们的到来,让沃尔瑟姆今天的阳光都显得格外灿烂!”


    穆吉·伊佳兹张开双臂,声音洪亮,仿佛来的不是投资人,而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他显得非常热情,巧妙地忽视了酷克身后那位面容精致、身材薄肌的年轻男助理。


    马士克看向酷克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但表面上的礼节依旧维持着。


    穆吉知道,这是A124的背水一战。


    若此次氢基气态锂项目再无法拿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成果,A124除了申请破产保护,被摆上货架,别无他路。


    原因也很简单,阿三裔太多了,干活的人没了,堂堂北美第一电池公司,居然沦落到快破产的地步了。


    所幸,A124并非没有买家,种花家的万响集团,那个可以大致被类比为“种花搏世”的汽配巨头,其掌门人路冠球(种花企业家俱乐部5号理事)正对新能源电池领域虎视眈眈,对A124流露出浓厚的收购兴趣。


    一个冷知识,后世A124成为万响的马甲后,还到国内建厂了,在全球十大电池企业中,它创造了一个宁得和BTD都没有的记录。


    除了吃国内的新能源补贴,它吃过北美的新能源补贴.


    没错!就是现在还在大选的布莱克大统领承诺的医疗、保险、新能源补贴法案,堪称北美版本的国补。


    万响集团套着A124的马甲吃两家国补,额这就很难评你知道吧!


    “我们必须承认,种花的远橙在气态锂领域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穆吉·伊佳兹一边引路,一边侃侃而谈,言语间充满了“乐观”,或者说阿三一贯盲目的自信。


    “但这恰恰证明了我们方向的正确!氢基路线才是更纯粹、更具潜力的未来!


    他们只是暂时领先,而我们有普林嘶顿的智慧,有NVSA的视野,有特斯啦的颠覆精神,还有平果对完美的极致追求!


    集合我们最顶尖的力量,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A124很荣幸能成为这个伟大联盟的基石.”


    他的话语极具煽动性,试图将一次前景未卜的技术汇报,包装成一场伟大征程的起点。


    马士克不置可否地听着,酷克则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


    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核心实验室。


    陆知行教授,一位神情略显疲惫但目光专注的学者,正等在那里。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开始介绍和演示他们基于远橙“MOF-蜂巢”结构思路,搞出的氢基气态锂电池样品。


    “我们采用了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崧下碳硅电极技术!”陆教授的声音平稳而清晰:“这确保了电池具备极佳的循环稳定性和对快充的适配性。”


    酷克微微点头。


    马士克则更关心实际性能,直接发问:“快充性能如何?能超越对方那种嗯,据说3分钟充满整车80%的蜂巢电池吗?”


    陆教授推了推眼镜:“马士克先生,快充速度不仅取决于电极,更受电池本身化学体系的限制。”


    “崧下的碳硅电极技术理论上可以支持10C甚至更高的快充倍率,但很遗憾,我们目前的氢基气态锂体系,仅能稳定支持2C快充。”


    马士克是搞技术的出身,立刻抓住关键:“我记得资料显示,陈氏气态锂本身支持8C快充?那岂不是我们的4倍?”


    “不!”陆知行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我详细研究过远橙公布的蜂巢电池参数。”


    “他们的陈氏气态锂材料本身,理论快充上限的确是8C。


    之所以能达到惊人的充电速度,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MOF-蜂巢结构设计和.嗯,可能是特殊的催化物配方。


    但实际上,他们蜂巢电池快充上限只是4C。


    他们的电极,据我们分析是石墨烯复合金属有机物,最高也就适配4C。


    但.如果他们换用崧下的碳硅电极.”


    陆教授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限制蜂巢动力电池快充倍率的,是电极技术,而不是电池材料。


    至于外部的充电输电技术,陆教授和马士克都没提,全球特高倍率充电输电技术,现在的种花已经是顶尖水平了。


    原因自然不必多说,全球电力一哥叫国电,二哥叫南电,都姓种啊!


    马士克摸着下巴,眼神里闪着光,显然已经开始畅想,一旦突破电极技术瓶颈,搭载了远橙蜂巢电池的特斯啦,充电速度直接迈入“读秒时代”的场景了。


    到时候特斯啦充电时间的痛点,都不是问题了,充电甚至比你加油快啊!


    嗯!现在特斯啦的内华哒超级电池工厂,还在马士克的PPT上呢!


    远橙:有人在叫我吗?我好像听见有人在说超级电池工厂?


    氢基气态锂的充电倍率受限于电池材料,只能达到2C,即使电极再先进也无济于事了。


    一旁的穆吉·伊佳兹内心暗叫不妙,赶紧插话,试图转移焦点。


    “马士克先生,之前我们不是通过一些渠道,拿到了远橙第三代增压方案的电池样品吗?陆教授,那些技术能否应用在我们的氢基气态锂上?”


    陆知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真那么容易移植技术就好了。


    “穆吉·伊佳兹先生,远橙的三代技术,看似只是在二代MOF-蜂巢结构内部增加了多组蜂巢单元,但真正的核心难点在于带电汽化、以及增压注入的精密工艺和控制模型。


    我们没有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模型,单纯模仿结构意义不大。


    要完全吃透并复现,即使有样品参考,恐怕也需要3到5年的持续研发和试错。”


    “3到5年?”


    酷克的眉头立刻紧锁起来,商业嗅觉告诉他这绝对不行:“这个时间太长了!”


    “远橙在种花几乎是举国之力支持下,正在疯狂扩张产能和抢占市场,甚至还规划了一座日产千万支电芯的超级电池工厂!”


    听到酷克说远橙有超级电池工厂,与自己的规划不谋而合后,马士克的眼睛都不由的亮了。


    酷克直接下了商业化判断:“等到3、5年后,无论成本还是市场,我们的氢基气态锂都将毫无优势可言!”


    马士克也沉默地摸着下巴,显然对这个时间表极度不满,心中也生出了一些其他想法。


    穆吉·伊佳兹内心更是警铃大作,已经开始飞速思考如何向华尓街的股东们解释,并将失败的责任巧妙地引向陆知行教授团队“研发进度缓慢”。


    最终,马士克做了决定。


    “陆教授,带我们看看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最好成果吧,我们需要基于现实做出判断,要不要继续投入资金。”


    陆知行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带领三位总裁来到最终的测试台前。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即第二代氢基气态锂电池。


    通过借鉴远橙的MOF-蜂巢结构理念,我们成功将一代产品的能量密度从58Wh/kg提升了15%!”


    陆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难:“目前,二代产品的能量密度达到了…66.7Wh/kg。”


    这个数字一出,酷克和马士克几乎同时摇头。


    66.7Wh/kg


    这个数值甚至连远橙第一代陈氏气态锂86Wh/kg的水平都远远不及,更别提对方现在已经小规模量产的三代技术了。


    酷克还抱着一丝希望,这是来自病中劳布斯的嘱托,非不得已,他不想和亵渎他艺术的那个技术野蛮人合作!


    “成本呢?陆教授,二代电池的成本,和远橙一代相比如何?”


    实验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陆知行沉默了片刻,报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


    “我们目前的综合成本,大约是2320美刀每公斤,对方一代产品的成本,根据市场估算,大约在.320美刀每公斤!”


    完了!


    氢基气态锂的商业化路子,彻彻底底的完了。


    远橙一代:能量密度86Wh/kg,成本320美刀/kg。


    他们的二代:能量密度66.7Wh/kg,成本2320美刀/kg。


    性能只有人家的77.5%,成本却是人家的7.25倍!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差距。


    在极度市场化的北美,这种高价低效的产品,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


    资本是逐利的,不会为所谓的“国产情怀”买单。


    酷克最先做出商业决断,他面无表情地开口:“平果无法继续支持这个项目了,抱歉!”他需要为股东负责。


    马士克虽然对技术本身还有兴趣,想作为特斯啦未来的技术储备,但一想到自己内华哒超级电池工厂那还在PPT上,以及开辟新产线所需的巨大投入,他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特斯啦也退出后续投资!”


    眼下,马士克更需要解决的是即将首批定产毛豆S的电池,从哪来的问题。


    毕竟现在他规划的内华哒超级电池工厂,还在PPT上呢!


    穆吉·伊佳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但他阿三的“天赋”立刻显现,马上转向陆知行,语气变得严厉而失望。


    “陆教授!这太令人失望了!我们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资源,结果却.唉,你必须为这个结果负责!”


    很明显,他开始熟练地甩锅了。


    陆知行教授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辩解。


    他确实拿出了成熟的技术方案,失败的原因无关技术本身,只因为大洋彼岸有一个开了挂的对手.陈氏聚合物气态锂。


    这简直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现代科技版。


    A124的最后一搏,宣告彻底失败。


    华尓街的股东们震怒之余,也彻底看清穆吉·伊佳兹及其带来的阿三管理层已将公司蛀空,立刻启动大规模裁员和破产保护程序,并开始积极接洽种花万响集团商讨收购事宜。


    而不甘心的陆知行教授,返回了新泽西的普林嘶顿大学。


    他向NVSA提交报告,强烈建议将氢基气态锂项目转为NVSA-普林嘶顿联合太空电池项目的预研前置项目,并申请经费。


    然后众所周知,NVSA从联盟解体以后,经费减少了87.5%,员工减少了98.5%,穷得都快当裤子了,不是跟手表、服饰品牌联名,就是拍卖火箭冠名权,库存的破损宇航服都能卖出去换钱。


    原定2010年的发射计划拖到现在,据说是因为火箭零件还没凑齐


    NVSA局长拿着陆教授的太空电池预算申请,跑到国会山老爷们面前,声情并茂地诉说为了北美的星辰大海、为了1.8万名员工的饭碗、为了科学灯塔的荣耀


    国会山的老爷们默默地张开了口袋,表示:预算的事后面再说,先捐款!先捐款!


    旁边捐完款的医疗、保险、新能源这些巨头们叼着雪茄,对着NVSA这个“臭要饭的”嗤之以鼻,嘲讽它分逼不挣,还又来讨饭了。


    NVSA局长遥想当年巅峰时期的NVSA,一个阿波罗计划,拿着5%的北美GDP经费,40万员工的辉煌,现在怎么落魄成这样了啊!


    北美航天…迟早药丸啊!


    不提NVSA局长的感慨,另一边,酷克回到了硅谷,来到了劳布斯的病榻前。


    脸颊瘦削、颧骨突出的劳布斯强撑着坐起来,慢慢地咀嚼着妻子千辛万苦从阿三神庙那里求来的“神药”,一块特制的牛粪饼。


    每次吃完,他确实会感觉精神似乎“好转”一些,或许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吃完“药”,劳布斯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一丝偏执的光芒。


    “怎么样?平果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科技艺术品,我们绝不能在电池上落后!那个亵渎美学的家伙.”


    酷克不得不遗憾地告知他残酷的现实:联合研发的氢基气态锂项目彻底失败,他们的成本几乎是对手的十倍,性能却只有三分之二。


    劳布斯闻言,脸上闪过极度不甘和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最终颓然道:“看来.我们不得不和那个毫无审美可言的家伙合作了!”


    劳布斯鄙视陈默的产品设计,却无法忽视其技术的强大。


    讨厌那个多巴胺配色的橙子,一点都不如平果这样的素色高级!


    酷克点点头:“是的,他审美不如我们,但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且他们尚未对北美区域正式宣布合作方,这是我们谈判的机会!”


    劳布斯虚荣地微微颔首,示意酷克快去办,他感觉自己时间不多了,平果5可能是他最后的艺术品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马士克也打着同样的算盘。


    他内华哒超级电池工厂的PPT还没变成现实,首批量产车型毛豆S,急需一批高性能电池来试产和交付。


    对于特斯啦而言,崧下是外企,远橙也是外企,没什么区别,谁的技术好用,能解燃眉之急就用谁的。


    于是,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马士克和酷克,这两位北美科技界的巨头,怀着各自的目的,几乎同时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


    目标直指橙子,至于为什么不是远橙,额.至少酷克和马士克明白,这事谁能拍板下决定!


    一场北美科技巨头,围绕陈氏气态锂技术的合作与博弈,即将在种花悄然上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