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调查毒源(3000字大章)

作品:《边疆部队大院来了个资本家娇小姐

    “今晚吃的什么肉?”顾清如追问道。


    “听说是马肉,但我觉得那东西味道膻的很,所以我吃的不多。”郑建平说道。


    “今晚的肉……确实吃起来有点膻。”旁边一个躺着的知青补充道。


    顾清如转头看到那人,是李志强,之前被铁锹划伤,她帮他做的清创缝合。


    此刻他脸色苍白,嘴唇发干,满头冷汗,蜷缩着身子,显然是在强忍疼痛。


    “李志强,你怎么样?”她快步走过去,蹲下身。


    李志强微微抬起头,声音虚弱却带着笑意:“顾医生,我还好……你先救其他知青,我可以坚持。”


    顾清如眉头一皱,伸手轻按他的腹部,他立刻皱眉吸气,显然腹痛难忍。


    她迅速检查他的瞳孔、脉搏和四肢温度,发现他手心冰凉、脉搏略快,判断他是食物中毒引发的剧烈肠胃痉挛。


    她立刻从急救包中取出一支阿托品,一边抽药一边低声解释:“你现在是食物中毒引起的肠痉挛,这是解痉药,能够放松紧绷的肠道肌肉,这样腹痛就会很快缓解。这也是解毒药,能中和你体内的毒素。”


    李志强还想说什么,这个药这么珍贵,他觉得该留给其他知青用,却被她坚定的眼神制止。


    顾清如熟练地在他手臂上找到静脉,消毒、穿刺、推药,一气呵成。药液缓缓进入他的血液,不过片刻,李志强紧绷的肩膀便松了下来,呼吸也略微平稳了些。


    “接下来我会安排你多喝水、观察排泄情况。”她一边收拾针具,一边叮嘱,“你别想着硬撑,身体是自己的,也是革命的本钱,知道吗?”


    李志强嘴唇动了动,轻轻点头,眼中多了几分感激与安心。


    两个知青抬着两桶冒着热气的绿豆水冲了进来。


    “绿豆水来了!”


    顾清如立刻起身拿着搪瓷缸去端绿豆水,给李志强灌服。


    绿豆水也是一种常用的催吐解毒土方子。


    黄医生蹲在一名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的知青身边,一手搭在他腕部测脉搏,一手轻轻抬起他的头:“这个脉搏细弱,先补液!”


    “明白!”顾清如一边说着,一边走过去拿过盐糖水,扶起意识尚清但脸色苍白的知青,喂下糖水。


    催吐、补水、降温、观察、分诊……顾清如、黄医生和郑建平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失控的局势一点点稳住。


    随着阿托品等特效药的注入和催吐、导泻措施的进行,食堂里最危重的几个知青,青紫的嘴唇渐渐有了一丝血色,急促的呼吸也慢慢平稳下来。


    虽然依旧虚弱,但总算是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较为严重的几个,连队安排了拖拉机,抬上拖拉机送到团部卫生所去救治。


    其余较轻的,通过灌服绿豆水催吐、补液,也得到缓解。


    看到局面得到控制,郑建平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一个吓得魂不附体的中年男人被小兵连拖带拽地拉了进来,正是炊事班班长崔立平。他一进门,腿就有些发软,额头上的冷汗顺着鬓角滑下,眼神慌乱,不敢与人对视。


    “班长,今晚知青们都吃的什么?”顾清如问道。


    “我、我们……今晚吃的是炖土豆,玉米窝头,还有、还有……”崔立平支支吾吾,说到一半却像是卡了壳,吞吞吐吐说不下去。


    “还有什么?!”黄医生突然开口,语气像刀子,直逼对方。


    “还有……还有一块马肉!是这几天大家开荒辛苦,连里特地去营部申请购买的。晚上给大家炖了……”


    这和之前郑建国的说法基本吻合。


    黄医生神情凝重地对顾清如说道:


    “小顾,眼下严重的病患都已经送去团部卫生所了,这里我和郑建平来处理其它轻症患者,当务之急是查明毒源,好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你现在去一趟食堂检查,找找问题出现在哪里。”


    顾清如点头应下,她转身对崔立平示意道:“崔班长,麻烦你带路。”


    说罢,两人和几个知青快步朝已被封锁的食堂走去。


    夜色沉沉,北风卷着沙土在空地上打转。食堂门口挂着“封”字的布条在风中轻轻晃动,像一道警示。


    门口看守的小兵见是营部来的顾卫生员,立刻放行。


    她推门而入,厨房里还残留有一丝动物特有的腥膻气味,在空气里若有若无地飘着。


    灶台上的堆着的锅碗瓢盆还没来得及清洗,但锅底的油星子早就被刮的一干二净。这个年代的人都节俭,锅里剩点油渣,都会拿馒头蘸着吃光。这种“节俭”,恰恰证明了这锅饭食被大家视为“珍馐”,没人会想到它会是毒药。


    “顾医生,您看……”跟在后面的崔立平,看到厨房的狼藉,脸上带着一丝局促。


    “别动,都别动。”顾清如立刻制止了他,也制止了身后几名想上前收拾的知青。


    “在调查组正式取证前,这里的一切都必须保持原样。”


    顾清如没有贸然翻动现场,而是在几名知青的见证下,谨慎地开始检查现场的水源、食材、锅具、刀具。


    她绕到案板边,拿起一把刀,刀刃上没有明显的血迹,但隐约还有点血腥味。


    她在泔水桶里发现未处理干净的马骨碎渣,在灶台缝隙找到粗硬的动物毛发。


    “马肉?都吃完了吗?”


    崔立平摇摇头,“还剩一半,连队好不容易分到点肉,哪敢一下子都吃完?”


    “那剩下的那块肉呢?”


    崔立平走到屋角的房梁下,从吊着的一个竹篮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顾清如戴上手套,接过包裹。


    油布一打开,那股浓烈的腥膻味更加浓郁。


    她将那块马肉托在掌心,凑到鼻子前嗅了嗅。


    腥味有些刺鼻,翻看肉的表面,颜色发暗,脂肪泛黄。


    她立刻取下一小块肉样,准备带回做初步检测。


    这时候,她已经有了初步判断了,这块肉,极有可能就是这次导致集体中毒的源头。


    顾清如语气平常询问道,


    “崔班长,你为什么没吃这马肉?”


    崔立平一抹额头的汗,“顾医生,你有所不知,我是回民。回族,有饮食禁忌,不吃马肉。”


    他顿了顿,指了指旁边几个知青:“不信你问他们,全连都知道我崔立平是回民。每次连队杀猪宰羊,我负责干活,但从不动筷子。这规矩,从我当兵那天起,就没破过。所以,昨晚那锅马肉,我一口都没尝。他们……他们都可以作证。”


    几个知青立刻点头附和:“是啊顾医生,班长是回民,真没骗你!”


    顾清如点点头,没再追问。


    回民不吃马肉是传统习俗,不是什么秘密。


    她像是想起什么,继续追问道,“我看赵连长和李指导员也没事,他们也没吃马肉吗?”


    崔立平摇摇头,“今天晚上他们俩在办公室开会,派人去喊他们了,但他们没来。是直到知青们出事了以后,他们才过来的。”


    原来如此,可为何今晚赵连长和李指导员没有和知青们一起吃饭呢?


    在心里记下这个疑虑之后,顾清如仔细封存好那块马肉。


    她离开厨房前,低声叮嘱看守的战士:


    “任何人不得靠近,保护好现场,等营部调查组的人来。”


    顾清如回到食堂,低声将厨房的检查情况告诉了黄医生。


    她又拿出一小块取样的马肉,递到黄医生面前。


    黄医生接过样本,仔细端详了一番,他眉头微皱,“你的判断不错,这块肉的肌肉纹理不对,色泽也偏暗,不像是正常的马肉。但是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得等送到实验室去检测才能确定,仅凭肉眼,终究难以定论。”


    他顿了顿,眼镜后的眼神带着几分赞许,“小顾同志,你的观察很敏锐。如果不是专业侦查人员,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些细节。你能发现并想到取样,也很专业。”


    顾清如微微一笑,语气谦和:“还要多谢黄医生的提点,我才会有意识去留意这些。”


    黄医生也笑了,眼中带着几分欣慰:“你这丫头,越来越有样子了。”


    说笑打破了刚才一直紧绷的神经,两人都沉默片刻,彼此心照不宣。刚才经历的紧急救治虽未见硝烟,却惊心动魄。


    若非配合默契,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锁定问题、控制事态。


    可还没等他们从紧张中缓过神来,顾清如的眉头便又紧蹙起来。


    “这马肉……”她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是被人蓄意投毒,还是本身就有毒?为什么会出现在连队食堂?”


    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连队的食材一向由团部统一调配,流程严谨,若真有毒,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食堂?


    是连队内部出了问题?还是肉类运输环节被人动了手脚?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