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去参加达尔文奖吧
作品:《天幕:开局自由搏击!》 李白正与三五知己畅饮,酒至酣处,击节高歌。
天幕默默播放,那“闷死”、“饿死”的帝王死法,伴着堂中酒客们的阵阵惊呼,断断续续飘入耳中。
“噗嗤——!” 李白忽地喷笑出声,手中金樽一歪,酒浆洒了半桌。他不仅没有丝毫懊恼,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妙!妙啊!哈哈哈!闷死?饿死?竟然还有此等死法,真乃千古奇闻!帝王也不能免俗啊。”
同桌友人面有忧色,忍不住劝道:“太白兄,天幕示警,这酗酒之祸......”
“祸?” 李白笑声渐歇,带着七分醉意三分狂狷,抬手又给自己满满斟了一杯,仰头一饮而尽。
“酒,本是天地之甘露,忘忧之琼浆!饮之,可邀明月,可揽星河,可销万古愁!何等快意!何等逍遥!”
李白嗤笑一声,酒气在唇齿间翻涌。
“瞧瞧这些个帝王!美酒入喉不知其醇,只当是消愁的毒药。”
“山河万民抛在脑后,连自己这副皮囊都糟践干净。这岂是酒之过?分明是人之愚!”
“是贪心不足,作茧自缚!连酒中真趣都未曾品得半分,便做了那酒瓮里的糊涂鬼!可悲不可悲?可笑不可笑?哈哈哈!!”
他再次举杯,对着天幕遥遥一敬:
“人生在世,譬如朝露。醉便醉了,死便死了!若得这‘酒中仙’的痛快。便是明日醉死在这酒瓮之中,也无所谓。”
“来!诸君,休管他天幕如何,且尽此杯!莫负了这良辰美酒!”
说罢,他抓起酒壶,踉跄着走向窗边,对着明月长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视频到了尾声。
【这些帝王的离世方式,是不是已经让各位大开眼界了?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纵观中国四百余位帝王,他们的死亡方式可谓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史书上找不到的!】
【由于篇幅所限,今日暂且分享这些精彩案例。】
【若各位感兴趣,我们下期再续这段“帝王离奇死亡图鉴”,带大家继续探寻那些令人瞠目的历史瞬间!】
(评论:“我记得与晋景公相似的是,英国的乔治二世,他清晨排便之时,用力过度。引发大动脉破裂,就挂了。那也是个神人。”)
(追评:“不是,哥,我正拉着呢,拉不出来用力用的脖子血管都涨了,脸跟猴子屁股一样红,你跟我说拉屎用力会死?!”)
晋景公看到外邦竟然还有与他相似的人,心里顿时宽慰了一些。
“不过你都这样了,为什么不掉下去呢?”
“就孤一个人掉下去,孤真的很尴尬的。”
(“秦武王举鼎——赢荡死了”)
(追评:“我的天呐,是歇后语,快学。”)
(追评:“你是人啊,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事吗?”)
秦武王赢荡直接撸起了袖子。
“不要拿孤的名字开玩笑啊!有那么好笑吗?”
“欸~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点想改名了。”
【当视频画面渐渐暗下时......】
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天幕上每多播放一刻,他们的心就跟着悬高一寸。
谁知道下一个被曝光的会不会是自己?
"总算是结束了......"
某位正在用膳的皇帝,看了一眼还未动过的膳食。挥了挥手,让人撤下去。这才发现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养心殿里,另一位帝王对着空荡荡的殿顶喃喃自语:
“可莫要再有什么‘下期’了。”话音未落,突然打了个寒颤,仿佛预感到什么不祥之兆。
那些被点名的“前辈”们的离奇结局,光是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若是自己也被列入这“帝王离奇死亡图鉴”,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传旨!”有皇帝拍案而起,“即日起增派三班侍卫,御膳房试毒流程再加三道!”
说完他就走了,此刻他只想赶紧回寝宫,让太医再诊个平安脉。
史官默默合上刚写好的《天幕警示录》,心想明日早朝得提醒陛下:近期千万别靠近茅房......
这一刻,无数帝王都在心中默念:这等“要命”的节目,还是永远不要再有下一期了!!
“哈哈哈?!这些皇帝的死法,真是一个比一个绝啊!”
楚林天托着下巴,指尖轻叩桌面,眼中闪烁着玩味的光芒。
“这要是搁现代,怕不是能包揽整个达尔文奖的颁奖台?”
楚林天想象着金銮殿上颁发蠢死锦标的荒诞扬景,忍不住笑出了声。
“不过夺魁可不容易啊——有掉茅坑驾崩的,还有被雷劈死的......”
“我记得还有一个清朝的好像是患花柳病死的,那更是一个牛人啊。”
“果然在作死这件事上,永远只有突破想象的极限,没有抵达终点的尽头啊!”
楚林天摇了摇头,划动屏幕,下一条视频。
【千古第一龙虎榜榜首,章衡:哪有什么怀才不遇,天才只是见我的门槛罢了!】
北宋嘉佑年间
一众学子们,顿时怒视着章衡。其中一人更是走到张衡面前,用手指着他。
“狂妄!你章衡简直就是狂妄至极!”
“什么叫天才只是见你的门槛?虽然你很有才华,但我等也不是虚名之辈!”
章衡看着周边的学子们,轻咳了两声。
“咳咳,那个我可没有说这话啊,这是后世人杜撰的。误会,天大的误会啊。”
【让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创立于隋朝,确认于唐朝,废止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
【其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看门第,不论出身。】
大秦嬴政饶有兴趣地看着天幕上的科举制度,他之前还在想,这科举制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结果现在天幕就给他放出来了。
他在思索,看看他大秦能不能用这套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成熟后,一般考试分为四个等级。】
【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各朝代都略有不同)】
【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叫童生,院试是科举的入门考试,通过者可获得秀才身份,通过率大概在10%左右。这只是初步筛选。】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的称举人,通过率约为5%,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这是个重要的关卡。】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录取者为贡士,通过率大约5~10%】
【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统称进士。但进士的录取率极低。从童生到进士仅 0.00025%(四万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