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千古一帝 上

作品:《天幕:开局自由搏击!

    刘邦望着天幕上的数字,眼神渐渐深沉。他忽然觉得手中的酒爵变得沉重无比,


    “2000多年,四百多个皇帝……”他低声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爵边缘。


    萧何敏锐地察觉到刘邦的异样,拱手道:“陛下,天机难测,但大汉基业稳固,必能……”


    刘邦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嘴角扯出一抹苦笑:“萧何啊,朕不怕说实话——朕现在心里直打鼓。”


    他站起身,仰望着天幕,仿佛要从中看出汉朝的未来。


    “秦始皇当年何等威风?结果呢?二世而亡,连十五年都没撑到。”刘邦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自嘲,


    “朕能比始皇帝强多少?”


    张良轻声道:“陛下……”


    “子房啊,朕心里没底啊。这天幕上写的可是两千年啊!两千年里,多少王朝兴衰?四百多个皇帝,能被人记住的又有几个?”


    刘邦摆摆手,打断了他。他沉默片刻,忽然回头,目光灼灼地盯着群臣:


    “你们说,朕的汉朝……能撑多久?”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刘邦突然哈哈大笑,他摇摇头,又望向天幕,喃喃道:“朕不贪心,不指望像始皇帝那样求什么万世基业......”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只要汉朝能传个百八十年,别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朕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这千古一帝,他更是想都不敢想。


    群臣闻言,纷纷跪拜:“大汉必当千秋万代!”


    刘邦喝了一口酒,但此时那醇厚的美酒也是索然无味。


    大唐长安城


    李世民站在太极宫前。身后是神色各异、屏息凝神的重臣: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


    “‘千古一帝’……一龙、二凤、三猪、四痞、五僧、六光武……”


    “光武……” 他咀嚼着这个唯一明确的称号,“汉光武帝刘秀……中兴之主,仁厚之君……” 这让他心头一震。光武之功,再造大汉,他自然敬佩。


    也不知我能不能当上那千古一帝......算了近年关中大旱,北地蝗灾,突厥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不被后世骂就不错了。


    魏征面色肃然:“陛下!此名号,重于九鼎!四百余帝,仅此六人……此乃明镜高悬,警醒后世之君!”


    他意有所指,目光炽热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听着众臣的分析,心潮翻涌。他自负功业,立志要超越前代明君。


    但面对“千古一帝”这顶后世的至高冠冕,尤其是那仅取六人的严苛比例和神秘莫测的评价标准。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兴奋?


    “千古一帝......” 他低声重复,声音中没有了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如海、坚定如山的决心。


    “朕,不敢奢望位列其中!然,朕必以‘千古一帝’之志为鞭策,励精图治,克己复礼,使我大唐基业永固,使天下百姓安居!”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盯着那六个“千古一帝”的古怪名号,眉头越皱越紧。


    "一龙、二凤、三猪、四痞、五僧、六光武......"他低声念叨着,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叩击。


    “汉光武帝刘秀咱自然认得,能入这''千古一帝''之列倒也名副其实。”朱元璋捋着胡须。


    “龙啊凤的倒也罢了,怎么还有猪?还有痞子?最离谱的是和尚也能当皇帝?”


    咱就不明白了这后世人起称号,起的是个什么鬼名堂。就不能直接一点么。


    永乐年间


    朱棣负手站在殿中,盯着那六个名号,嘴角微微抽动,似笑非笑。


    “一龙、二凤、三猪、四痞、五僧、六光武……”他低声念了一遍,忽然嗤笑一声,


    “这是后世之人编的?倒是挺会编排。”


    身旁的姚广孝垂眸一笑,道:“陛下,这‘光武’自然是汉光武帝刘秀,其余几位,倒也有迹可循。”


    朱棣斜睨他一眼:“和尚,你莫非知道?”


    姚广孝缓缓抬起眼帘,目光平静地迎向皇帝,合掌微微一礼:


    “陛下圣明。名号虽奇,却也并非无根之水。世间万物,皆有其相,帝王亦然。”


    “此等称谓,或取其形,或喻其性,倒也有几分.......趣味。”


    朱棣哼了一声,自顾自地琢磨:“‘一龙’……龙者,帝王也,但能称‘千古一帝’之首的,莫非是始皇帝?”


    他顿了顿,又摇头:


    “可始皇帝暴虐,未必能排第一。那‘二凤’……凤为祥瑞,莫非是唐太宗?他倒是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那这其余的称号又分别是哪些皇帝呢?”


    姚广孝望着朱棣的背影,轻轻摇头,心中自语:‘陛下,或许……这排名的人,比您想的还要大胆呢。’


    此刻,最为崩溃的是清朝的皇帝们。掰一掰手指头就知道还剩几代皇帝了。


    有的清朝皇帝则是破口大骂道,开什么玩笑,朕才刚登基不久,你就告诉我大清马上就要亡了!!!


    而在清朝皇帝中最为崩溃的就是光绪了,他仔细思索了一阵,便唰的一下,脸色苍白。


    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差不多将近420位皇帝了,也就是说,他说不定能看到大清灭亡的那一天!!!


    但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什么都做不了。他连最基础的自由都没了......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播放】


    【一龙——秦始皇:嬴政】


    【一名身着黑色龙袍的身影端坐于王位之上】


    【“一个字竟有十几种写法,又或不相认,极为不便!”】


    【“寡人就是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通通废掉,只留一种!”】


    【“岂不痛快?”】


    【下方有人问道:“大王不是只灭六国?”】


    【“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凭什么,那样的暴君能评上千古一帝?”


    “我不服,我不服。”


    六国残余贵族纷纷咒骂道


    “暴君,你穷兵黩武,吞并天下,你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


    【“可笑,你们又懂得什么天下?”】


    【“朕灭六国用了十年,而六国间的战争打了200年!”】


    【“如果寡人死了,像你们这样的人会像豺狼一样扑上来,撕咬秦国,裂土窃国!】


    【重新滋养出一批所谓诸侯!将天下重新拖进纷乱之中。”】


    【而寡人要给这个天下带来的将是一个,东至海醫朝鲜,西至临涨、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泱泱大国!!!】


    【这是朕的天命——亦是六国的宿命!】


    【同时,天幕上秦始皇的功绩一条条浮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皇帝制度创始人、废分封、行郡县。】


    【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长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将大一统的思想融入了华夏民族的骨子里。】


    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庞大帝国轮廓。


    扶苏能感受到父亲胸中燃烧的那足以吞噬一切的野心之火。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想要说些什么,当他的目光触及父亲那如同钢铁浇筑般的侧影,感受到那弥漫在殿宇中、几乎凝成实质的帝王威压,所有涌到嘴边的话都被硬生生的压了回去。


    (评论:“你成功了。历数中华封建王朝,无不是在大秦的框架中增添血肉。秦皇铸骨!功盖三皇!”)


    (“历史证明他是对的,分封不可取也。”)


    大秦嬴政


    “哈哈哈,朕就知道,分封不可取也!!”


    “今日有后世人为寡人证明!!”


    说完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看向了那些当年在朝堂上与他激烈争辩、鼓吹分封、甚至因此被他镇压流放的博士儒生们。


    “陛下万年!!!”下面的大臣则是高呼道。


    “嬴政?……千古一帝?”


    “哼!” 一声冷哼从朱元璋鼻腔里喷出,“嬴政那个暴君也能评上千古一帝?”


    “还千古一帝?咱看是千古一暴还差不多!”


    (“可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暴君!”)


    (“虽然秦始皇的功绩很大,但他是暴君,这个事也是事实。”)


    (“嬴政太想做事了,他把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一起做,修长城,修皇陵,修灵渠,修直道,他想建一个万世一系的帝国,可是百姓不是机器,这么多事压在头上是喘不过气来的。”)


    (“大秦一统后,就该休养生息了,倒也不是说上面的不能做,就是得一件一件来。”)


    嬴政看着天幕,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我错了吗?不,我没错!这些事情我不来做,那谁来做?!


    嬴政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即使背负了一生的骂名,嬴政也会选择去做!


    但既然天幕都这么说了。


    “李斯,传政旨意,把阿房宫和皇陵还有一些其他的工程先都停了吧。先把长城和直道修建完。”


    “唯,陛下。”


    大唐李世民眉头紧锁,连秦始皇都能评上千古一帝吗。


    “始皇一生,暴政无数,竟也能在历史上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这后世之人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


    在历朝历代无数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天幕上的画面陡然一变。


    随着一阵慷慨激昂的音乐声响起后。


    李世民陡然一惊,猛地站起道:“辅机,这是秦王破阵乐!。”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是颇为震撼,他已经想到了接下来评价的这位千古一帝“二凤”,竟然就是自家的陛下!


    下面的大唐重臣也是面面相觑,一脸的不敢置信。我们知道陛下很厉害,但没想到陛下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