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害怕去医院
作品:《我在七十年代当咸鱼》 清妍她们从一开始的欣喜,惊奇到后来的习以为常,也就间隔了那么几扬雪。
“清妍,外面又下雪了,这天也太冷了。”
红姐哆哆嗦嗦的从外面进来,麻溜的钻进被窝。
“又下雪了,这是第几扬雪了?”
清妍也紧了紧被子,红姐刚才进来,带进来一阵凉气。
还好,被窝没有凉,还能再躺一会。
“数不清了,感觉从第一扬雪以后,几乎隔几天就下一扬。
昨天赵东还说呢,这都是小雪,真正的大雪还没下呢。
鹅毛大雪那可不是夸张的说法,是真的像鹅毛一样的大雪。”
红姐裹紧被子,身体也缓过来一些了。她在入冬之前,换到一些棉花,还是托了杨树他们帮忙弄的。
棉衣棉裤虽然没有清妍的那么厚实,但是比自己之前的厚多了。
不过,她的棉被就没办法了,棉花不好弄,她我没有那么多的钱。
所以,每天都要把炕烧得热热的。
她和清妍还是一人睡一铺炕,她们屋里没有炉子,全靠炕的热度维持屋子的温度呢。
反正这边不缺柴火,她们准备的足够多了。
晚上,她睡在炕头。棉被不够厚,就把棉袄棉裤压在身上,倒也没冻着。
“清妍,早上吃什么?”
“炖点酸菜汤,馏点粘豆包,再拌个白菜丝,行不行?”
猫冬以后,她们就吃两顿饭了。
早上起的晚,八九点钟才吃早饭,下午三四点吃晚饭。
“行,怎么不行。
多亏了余婶子,咱们换了那么多的粘豆包,真是省事多了,还抗饿。”
东北这边,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很多粘豆包。
粘玉米磨成大碴子,泡好,磨成浆,再控好水分,形成粘面子。
饭豆烀熟,放点糖精,做成豆馅。
粘豆包的原料就有了,接着就是包粘豆包的大工程了。
每家每户都会蒸个五七八锅的,放在外面冻上,吃的时候,放锅里馏一下,就行了。
当然了,这样的情况,也就是在二道沟大队,余队长比较能扛事,各家各户在自留地种上粘苞米,才能有这些美味的粘豆包吃。
清妍上辈子看的年代剧,因为红小兵的嚣张跋扈,很多农村,自留地是不允许种粮食的。
是真是假,清妍也没有考证过。
反正,二道沟大队这边很消停。
所谓的牛棚就钟大夫一个人,也没有定期的批斗大会,也没见过红小兵。
清妍去县城,满大街的人,也没有张口闭口就是喊语录的。
两个人在被窝又轱辘一会,清妍不得不起来了。
她吃完饭,要去钟大夫那学习,还要给社员看诊,不能整天窝在炕上。
推开门,地上已经白了,刚才红姐踩出来的脚印清晰可见。
清妍戴着帽子,一路小跑到了茅房。
数九寒天,上厕所也遭罪。幸好她不便秘,不然,屁股都得冻掉了。当然了,这么说是有点夸张,但是冷是真的冷。
解决完生理需求,清妍赶紧往回跑,太冷了。
“清妍,你们起来了,那我一会去挑水。”
贺建国推门出来,看见清妍,招呼一声,也不等她回答,往茅房跑去。
陆续的,知青院的人都起来了,各家各户的烟囱也开始冒烟,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吃完早饭,清妍去钟大夫那学习。红姐她们在知青点,也没什么事,就是围着火盆做做针线活,看看书。
清妍是第一次见识到东北的火盆,用黄泥土捏制的,和搪瓷盆大小差不多,要更深一些。
做完饭,灶坑里红彤彤的灰用锹撮出来,倒进火盆里,用来取暖。
家里没有炉子的,火盆是必备品。
清妍到钟大夫那的时候,她已经吃完饭了,也围着火盆写东西。
“钟大夫,你的手好点没有?”
“好多了,我自己用草药煮了水,每天晚上泡一会,已经不痒了。”
钟大夫的手生冻疮了,清妍一直惦记着呢。
前几天托余庆林买了几个嘎啦油回来,给了红姐和钟大夫一人一盒。
这么冷的天,一不小心,手就容易生冻疮。
而且,西北风一吹,手和脸还容易shan,严重的,会裂口子。
“那就好,我看村里也有很多人生了冻疮,尤其是一些孩子。”
“这边气温低,又属于林区,风尤其的大。
孩子们在外面跑着玩,也不戴手套,一不注意,就会冻伤。”
钟大夫自己都得了冻疮,她是没办法。作为下放人员,有些事情,她不能一点不干。
就比如,去牲口棚喂牲口。
余队长他们已经很照顾自己了,住的地方很暖和,清妍还给她淘换了一身棉衣,做了一双棉鞋。
不然,她怕是过不去这个冬天的。
“钟大夫,钟大夫,你快去看看,我老娘突然昏过去了。”
一个男人冲进来,一脸的焦急。
“清妍,带上医药包,跟着走。”
有病人,钟大夫快速的整装待发,快一分钟,病人就少一分危险。
这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刻进骨子里的信条。
两人跟着男人一路小跑,没一会就到了他家。
“让一让,钟大夫来了。”
男人嗷唠一嗓子,围在炕边的人都散开了。
钟大夫上前,看了一眼炕上双眼紧闭的老太太,脸色灰白,嘴唇发青。
手指搭在老太太的腕上,脉搏还有,人只是昏迷了。
“老太太这几天咳嗽吗,有痰吗?”
“咳嗽,有痰。我娘每年冬天都咳嗽不止,都习惯了。
没想到,今早起来, 她就咳嗽不断,喘气有点费劲。
没一会,就晕过去了。”
老太太的儿媳妇把情况和钟大夫说了一下。
“清妍,施针,先让人醒过来。”
清妍洗干净手,拿出银针,在老太太的人中上扎了一下。
“嗯……”
“老太太,能听见我说话吗?”
“能,能……”
声音虽然很小,但是,意识还算清楚。
“老太太脸色灰白,嘴唇发青,根据脉象,应该是是肺部有毛病,感染了。
清妍,你再摸一次脉。”
钟大夫让开一点,让清妍过来。
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病人情况还算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根据老太太的情况,钟大夫开了药方,一会回去抓药。
她们那的药材虽然不全,但是,一些常见病还是可以将就用的。
现在的医院,药品也不全,尤其是西药。
老太太这种情况,可以喝中药慢慢调理,也可以去医院打针,见效会更快。
就是,她是农村户口,需要自费。
钟大夫把两种情况都说了,让他们自己选择。
“我不去医院,不去医院。”
老太太直摇头,她不能浪费钱,家里什么情况,去医院,得多少钱。
最后,老太太的家人跟着去医疗点取了药。
钟大夫记了账,怎么收费,那是大队长他们决定的,她和清妍,没有发言权。
这一忙活,一上午就过去了,清妍在火盆里放了几个土豆,一会和钟大夫垫吧一口。
因为上辈子的原因,清妍尤其注意饮食习惯。
两顿饭,中间吃点东西打打牙祭,也不错。
她和村里的人换了不少土豆放在钟大夫这,方便中午饿了吃。
买的小米和白面,还有晒得干菜,蘑菇,榛子,松子,已经寄回去了。
自己留的小米也放在钟大夫这,她俩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