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兵分两路

作品:《我在七十年代当咸鱼

    贺建国和钱小红一起说了他们商量的结果,她们四个一起搭伙吃饭。


    “那也行,我们六个也是分了两伙吃饭的,因为饮食习惯不同。


    既然你们四个商量好了,那就好好相处,不要闹矛盾。


    在外人眼里,咱们知青点是一个整体。有什么事,咱们自己商量着解决,尽可能不要闹到外面。


    如果咱们自己不团结,很容易被外人欺负。咱们二道沟大队风气不错,余队长他们处事公平,算是比较好的了。


    其他大队,知青和当地人关系紧张,时有矛盾发生。


    钱同志,你跟陈同志说一下,做什么事,尽可能的不要落单。


    咱们好好上工,不闹事,日子也不算难过。”


    郑知青这也算是肺腑之言了,至于其他的,等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了。


    钱小红十九岁了,很多事情一听就明白了,郑重的谢过郑知青,进屋找清妍了。


    清妍的东西都搬进来了,剩下的,就需要她自己慢慢收拾了。


    “红姐,事情说完了,郑知青怎么说?”


    “郑知青没说什么,他们也是分两伙做饭的,说是饮食习惯不同。


    不过,郑知青说了,咱们女生尽可能的不要落单,怕有危险。”


    清妍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哪个地方都有不好的人,尤其现在,女人的名声很重要。


    这时代,要是被传出作风问题,那是相当严重的。


    “知道了,红姐,以后,咱们俩结伴而行,不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好,咱俩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钱小红看着有些稚气的清妍,感觉比自己妹妹好多了。


    清妍要是会读心术,一定惊呼冤枉,她外表看起来稚嫩,但是,芯子是五十多的老阿姨了。


    “红姐,我奶奶还给我带了不少报纸,我刚才翻出来的。


    给你一些,铺炕上,省的从炕席缝隙里往外冒灰。”


    清妍也没想到,奶奶还给她带了报纸。


    “你奶奶真疼你,这都想到了。行,姐跟着你借光了。”


    钱小红有一瞬的失落,她奶奶也重男轻女,对孙女,一点不上心。用她的话说,没把你们沁死在尿桶里就应该感恩戴德了。


    报纸不少,两铺炕都铺完了,还剩一些。清妍想着,把自己睡觉的地方的墙也也挡一挡,省的蹭上土。


    不过,现在没办法弄,没有浆糊。


    铺上炕席,两个人合力把箱子抬上炕,靠边放好。


    炕足够大,箱子放在最下面,也能伸开腿。


    炕桌放在一边,可以放一些小东西。


    衣服什么都都放进箱子里,另一个箱子留着放吃食,粮食。


    东西都归置好了,老知青又去上工了,知青点就她们四个了。


    四个人坐在院子里,想着明天要买的东西,列了一个清单,省得有遗忘的。


    “红姐,你和贺同志去买东西吧,咱们一人先凑点钱和票,多了少了,回来以后再算。”


    “行,主要的锅有了,再买把菜刀,其他的尽可能买全,出去一趟不容易。”


    几个人又凑在一起,想着还缺什么。


    晚上,他们也没做饭,拿着东西,去大队长家换了一些窝窝头,顺便请假。


    余家奶奶很热情,还给他们摘了好几根黄瓜,一把大葱,一小碗大酱。


    红姐和贺同志拎着篮子回来的时候,清妍体会了上辈子网上说的,东北人热情好客,真的,不作假。


    吃着窝窝头,啃着黄瓜,就当吃减肥餐了。至于大葱蘸大酱,清妍还不习惯,倒是贺同志和红姐吃的挺香。


    晚上,清妍和红姐用晒了一下午的水,简单的擦洗一番。


    知青点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男同志直接在河里洗了,女同志都是在自己屋里洗的。


    这边有山有水,风景也不错,清妍很喜欢。


    第二天,清妍吃了点桃酥,来的时候,陈母给的。


    红姐也一样,她吃完就和贺同志去余队长家了。


    清妍收拾好,锁好门,跟着老知青去扬院集合,准备上工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陈奶奶真是面面俱到。给清妍准备了干活的衣服,裤子还有鞋,棉线手套。


    衣服裤子都是纯棉布的,透气好,虽然是旧的,还有补丁,但是不显眼。


    这边是祖国的东边,太阳出来的比较早,但是温度适宜,不怎么热。


    她们知青点到的不早不晚,靠边站好。


    “好了,别吵吵把火的了。


    今天,女同志继续去苞米地薅大草,男同志压扬院。


    明天,天气好的话,开始收麦子。


    所有人都不行请假,必须抓紧时间,把麦子收回来。


    要是被雨浇了,今年过年谁也别想吃饺子了。”


    余队长说完,各小组开始分配任务。


    清妍是第一天上工,被分到余队长媳妇那组了。


    “余婶子,我第一次干农活,你教教我,我不太会干。”


    “行,你跟着我,咱俩挨着。


    苞米高了,小草不用管,只把大草薅掉就行。


    来,这是苞米苗,其他的都是草。”


    余婶子告诉清妍,哪些是苞米苗,哪些是草。


    苞米苗清妍倒是认识,何况,现在的苞米苗都比人高了,很好认。


    “余婶子,这些大草,需要连根拔起吗?”


    “对,连根拔起,省的它还长。那些半高的,也拔掉,不然,长到秋天都打籽(结籽)了,明年地里草会更多。


    余婶子看着清妍拔了几根草,没有弄错,就不再管她,自己往前走。


    清妍看着动作麻利的余婶子,光着手,大草被一棵一棵的拔起,感觉很轻松。


    她戴着手套,还感觉手心有些疼。


    清妍第一天干,不勉强自己干的有多快,草拔干净就行。


    苞米地里不透气,苞米叶子碰到脸,有点疼。


    清妍忍着疼,一棵一棵的薅着草,余婶子已经离她很远了。


    慢慢的,温度越来越高了,清妍感觉自己要晕过去了。


    又闷又热脸还疼,尤其出汗以后,更疼了。


    咬着牙,坚持着。


    第一天上工,要把态度摆正。


    这地方,她不知道要待多久,不能给人留下娇气的印象。


    你可以干的不快,但是不能让人看见你不干活或者敷衍了事。


    有些道理,一通百通,用在哪都差不多。


    “陈知青,怎么样,累了吧?”


    余婶子再一次和清妍碰头了,已经不知道超过清妍多少个来回了。


    “余婶子,不怕你笑话,我感觉自己浑身哪哪都疼,尤其是脸。”


    清妍也停下,歇口气,顺便卖卖惨。


    “你第一次干农活,已经挺好了。苞米叶子砬脸,回去用凉水洗洗。


    第一天,不着急,先适应适应。”


    余婶子一直注意陈知青呢,虽然干活速度不快,但是干的挺认真,没糊弄人,草薅的挺干净。


    这孩子,白白净净的,看着像是十三四岁,跑这么远来下乡,也真是不容易。


    余婶子安慰了清妍几句,两人又开始薅草,活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