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地皮使用权

作品:《翻译穿越八零,携混混老公致富

    陈娣见软的不行,瞬间变了脸色,恶狠狠地说:


    “陈映雪,你别以为你有多了不起。


    你不给配方,我们也不会让你好过。”


    说完,她拉着陈爱党就要往外走。


    陈爱党还在嘟囔着:


    “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陈爱民冷哼一声:


    “你们要是敢搞什么小动作,就别怪我不客气。”


    顾文韬看向陈映雪,轻声道:


    “咱们先去厂里吧,别理他们。”


    陈映雪点了点头,和顾文韬、猴子一起出了门。


    陈娣看着他们的背影,眼中满是嫉妒和怨恨。


    到了厂里后,顾文韬领着陈映雪,径直走向一间办公室。


    推开门,只见屋内坐着何振、叶承泽、屠牛等人。


    猴子见状,赶忙迎上前去,将一叠资料递给陈映雪,微笑着说:


    “雪姐,这是火车站旁边那块,地皮的详细资料,还有参与竞标的人员名单。”


    陈映雪满心欢喜地接过资料,迫不及待地翻开,兴奋地问:


    “这么说,火车站那边的地皮终于要开始出售了?”


    顾文韬坐在她身旁,轻声解释:


    “映雪,其实这些地皮并非是出售,而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


    也就是说,个人只有使用权,不能进行买卖、出租或转让等操作。”


    陈映雪不禁有些惊讶,她之前还真没接触过这类情况。


    她思索片刻后,继续问道:


    “那这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是多久?


    如果太短的话,咱们可能就不用太关注了吧。”


    此时,何振也在翻阅着相关资料,他插话:


    “这次的土地使用权有50年的,也有70年的,时间都挺长的,应该不会亏。”


    听到这里,陈映雪心中稍安,她开始认真仔细地查看起资料来。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众人都全神贯注地研究着手中的资料,偶尔低声交流几句。


    陈映雪逐页翻看着资料,她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火车站旁边的地皮位置绝佳,人流量大。


    要是能拿到使用权做商业开发,肯定能大赚一笔。”


    何振接着说:


    “新建的火车站和客运站挨得很近,都位于郊区地带。


    那里四周光秃秃的,还没有开发。


    如果我们能够多凑一些钱,多买点,绝对不会吃亏。


    无论是建造商铺还是住宅房,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收益。


    不管怎样,多购置几块地肯定是明智之举。”


    顾文韬和叶承泽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顾文韬看着陈映雪,提醒她道:


    “明天,政府方面将会带我们这些有意向的人,


    去实地参观并观察那边的地形和方位。”


    “具体是什么时间?”陈映雪问道。


    “中午十一点半,我到时候去学校接你一起过去?”


    陈映雪一边看着手中的资料,一边点头应道:“好的。”


    “这么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啊?


    看来我们春市的有钱人真是越来越多了。”陈映雪感叹道。


    顾文韬点头表示同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特意把这些资料拿给你看。


    这次参与竞标的人肯定不少,竞争肯定会异常激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气氛异常热烈。


    陈映雪心想:


    加上这个月火锅店的收入,她的存款估计有20万。


    要是有小一点的地皮,她可以单独拿下,也不是不可以。


    何振、唐海生、顾文韬都比她有钱。


    估计有她没她也没区别。


    几人商量了两个小时,约了明天去看地,才散去。


    --------


    石磨村


    陈长河开着一辆装满虾苗的车,缓缓地驶进了陈爱国家的院子。


    车刚停稳,陈爱国三步并作两步地,从屋子里跑了出来。


    “长河啊,虾苗到了?”


    陈爱国满脸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可是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投进去了。


    陈长河笑着点点头,然后和村里的几个青壮年一起。


    小心翼翼地将虾苗从车上卸下来,放进了后院的池塘里。


    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虾苗在池塘里欢快地游动,陈爱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陈长河从怀里掏出一本养虾指南,递给了陈爱国。


    “大伯,这是我爸从书店里特意给您淘来的。


    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亲手交给您。”


    陈爱国接过书,如获至宝。


    他仔细地翻看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太好了,太好了,这下我养虾就更有信心了。”


    陈爱国是村里的村支书,但他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对于养虾,他还是个新手。


    不过,他认字不成问题,这本书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伯,这虾苗成熟大概需要2-3个月的时间,等能吃了。


    您就给我打个电话,我来拉走。


    到时候,家里的火锅店就能马上上小龙虾了!”


    “好嘞,长河,你放心吧!


    大伯我一定把这些虾养得肥肥的。


    让你火锅店的客人都能吃到美味的小龙虾!”


    陈爱国拍着胸脯保证道。


    陈长河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他又和陈爱国交代了一些养虾的注意事项。


    比如要定期换水、喂食等等,然后才开车离开了陈爱国家。


    另一边,陈映雪回到家后,还在想着火车站地皮的事。


    她记得她爸妈也想投钱来着。


    她决定和父母商量一下。


    晚饭后,陈映雪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陈父陈母听后,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喜。


    陈爱民坐在沙发上,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


    “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们拆迁的五万块钱,到现在都还没派上用场。”


    一旁的陈母也附和着点头,表示认同。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忧地补充道:


    “话虽如此,但这事儿毕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咱们可得好好合计合计才行。”


    于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仔细地分析起这件事情的利弊来。


    陈映雪将资料里的相关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父母听。


    还特别提到了顾文韬他们也参与了这件事。


    陈父听完后,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他说:


    “既然有文韬他们一起,那咱们应该可以跟着试试看。”


    陈映雪跟父母说完地皮的事情后,便又开始埋头盘点起火锅店这个月的收入来。


    经过一番仔细的计算,她发现这个月的净收益。


    上个月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生意依旧十分红火。


    接着,她将员工的工资以及店里需要用到的资金都单独留了出来。


    然后把这些钱交给了白海霞。


    并叮嘱她按照表格上的明细,给员工们发放工资。


    这样会更加方便快捷。


    白海霞也能省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