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二哥的洋相
作品:《翻译穿越八零,携混混老公致富》 她才从包里掏出了房产证。
白海霞满心狐疑地接过房产证,疑惑地问道:
“你这孩子,神神秘秘的,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映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轻声回答道:
“妈,这可是咱家新买房子的房产证!”
白海霞的眼睛瞬间瞪大,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她失声叫道:
“啥?买房子?哪来的钱?”
陈映雪似乎早就料到母亲会有如此反应,她不慌不忙地提醒道:
“妈,您难道忘了上次陆鸣陷害我们的那 5000 块钱了?我就是用那笔钱买了这套房子。”
陈父听到这里,也急忙凑过来,瞪大眼睛看着房产证,满脸都是疑惑不解的神色,嘟囔道:
“这房子在郊区,离单位那么远,就算买下来了,也没法去住。”
陈映雪见状,连忙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父母说:
“爸妈,你们先别着急,听我慢慢说。我可是听说那一带要拆迁!等拆迁了,咱们就能分到一大笔补偿款,到时候可就赚大啦!这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
白海霞还是有些犹豫,她皱起眉头,心里犯起了嘀咕:
“这消息靠谱不?万一不准,这钱不就打水漂了吗?”
她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陈映雪见状,连忙安慰:
“妈,你放心吧!我都打听清楚了,这消息绝对千真万确。而且这房子现在这么便宜,等拆迁的时候,那可就赚大发了!”
陈父在一旁听着,他摸了摸手中的房产证,若有所思地缓缓点头:
“嗯,映雪这孩子有想法,我看行。既然她都这么说了,咱们就信她一回吧。”
陈映雪见父母都同意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从包里掏出一叠钱,数了数,然后递给白海霞:
“妈,这房子用了 4500 块钱,还剩下 500 块钱,给你。”
白海霞也没跟女儿客气,她顺手接过钱和房产证,转身打开柜子,将它们锁了进去。
陈映雪看着妈妈的动作,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她像唠家常一样,继续跟父母说道:
“爸妈,家里现在也没什么大的开支,老五老六要去上大学,学费也是免费的。
所以,你们别再像以前那样省着了,都辛苦半辈子了,该吃吃,该喝喝,别亏待了自己。”
白海霞听了女儿的话,笑着点了点头,还轻轻地捏了一下陈映雪的鼻子:
“你这丫头,现在越来越会操心我们。”
陈父也在一旁欣慰地说:“是啊,映雪长大了,有主见,还孝顺。”
“再这样夸下去,恐怕你女儿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突然从门外传来。
陈映雪刚想起身去开门,白海霞却突然厉声道:
“不准放他们进来!你二哥二嫂今天已经搬到邮电局的家属楼去住了,有什么事让他去找他媳妇儿解决!”
陈映雪一听,忍不住捂嘴偷笑起来。她心里明白,妈妈这是要彻底改掉二哥的妈宝属性呢。
“还有你三哥,他那个小舅子是个赌徒,我可不想让咱们全家都被他连累,去给他擦屁股!你就直接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断绝关系了!”
白海霞的语气越发严厉,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陈映雪被妈妈的气势吓得有些发怵,她战战兢兢地走到门口,同手同脚地打开门。
将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了二哥和三哥。
陈长河听完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叹口气,然后转身默默地离开。
然而,陈青峰却死活不肯走。
他站在门口,一脸委屈地说道:
“我不在爸妈身边睡觉就睡不着觉啊,而且我都一天没看见爸妈了……”
她这个二哥,在外腹黑果断,上学时成绩也拔尖,要不然也不会考进邮电局。
这邮电局的工作可是香饽饽,工资高,分配的房子还是楼房。
只是这个妈宝属性真是一言难尽。
今晚的拉扯以她爸拿着火钳,赶走二哥结束。
陈青峰委委屈屈,仿佛他是被爸妈抛弃的小可怜,一步三回头回家。
陈映雪笑着抚摸白海霞的背:
“没事没事,过几天习惯就好。”
陈爱民和白海霞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
顾文韬和林书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站深城。
顾文韬拎着行李箱,和林书站在深城热闹的火车站广扬上。
深城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新鲜又陌生,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穿着打扮比老家时尚很多。
顾文韬看着周围上货的人群,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阿书,咱们来对地方了,这里机会肯定多。”
林书也跟着点头,“是啊,我感觉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活力。”
他们走在街道上准备找落脚的地方。
沿途,他们目睹了许多人在街边摆起摊位,叫卖着各式各样的物品。
这些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生活用品到小饰品,应有尽有。
不仅如此,街道上还穿梭着许多外国人。
他们悠然自得地逛街、品尝美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随着脚步的前行,他们逐渐走到了工厂区。
这里一眼望去,全是规模各异的工厂,涵盖了电子、服装、玩具等多个领域。
机器的轰鸣声远远地就能传入耳中。
果不其然,正如映雪所说,出来走走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他们所在的城市虽然也是省会级别。
但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安逸,而这里则完全展现出一种开放、充满活力的氛围。
街道两旁,商铺、工厂和摆摊的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
更有甚者,一麻袋一麻袋地进货,行色匆匆,仿佛时间就是金钱。
顾文涛和林书在食品厂附近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房子,交付了一个星期的房租。
他们临出门时,唐海生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唐海生告诉他们,这个人是食品厂的厂长,如果他们有开办食品方面工厂的打算,不妨跟着他去参观学习一下。
于是,两人在食品厂门口的小吃摊吃了两碗美味的肠粉后。
提着准备好的烟酒等礼品,直奔食品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