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京市紧急电话
作品:《换嫁?资本小姐对照组嫁首长躺赢》 以前天天搞科研忙得脚不沾地,有其他实验室的学姐跟她说休假休累了的这种话,舒糖是信都不信的。
但现在,她身体力行的感受了,信了。
初八,复工第一天,在一片唉声叹气声中,只有她,春光满面。
同样美滋滋的还有飞行中队的战士们。
“我没看错吧?西哥站那笑什么呢?”
肖少安抖了抖,摇头,“不知道,瘆得慌。”
“我也是,鸡皮疙瘩都要出来了。”
小胡是今年刚来的新兵听不懂大家的加密对话,一头雾水:“你们说啥呢?”
有人给他解释:“你不知道,往年惯例,每次休假回来西哥都要狠狠操练咱们一个礼拜,练到没劲回宿舍为止!”
“啊?”小胡吓得眼睛都瞪大了,感叹道:“那我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什么赶上好时候,”肖少安嘁了一声说:“咱是赶上好嫂子了。”
“希望嫂子能把西哥这匹野马拴死一点……”众人共同许愿。
年关之后,日子过得飞快。
各地下发高考通知书的消息雪花似的通过收音机循环播放。
脱离考前紧张的情绪,舒糖听见这些广播就当是听个乐子。广播里偶尔冒出一个她没听过的大学名字,应该是某两个大学改革合并之前旧名字。
生活一如既往地往前走。
除了卓玛每天必往她家跑一趟之外,基本一切都没什么变化。
“都要被你弄出分离焦虑症了。”舒糖开着玩笑。
卓玛听不懂什么症不症的,摇头,瘪嘴。委屈地表情,让舒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俩理解的“离别”是有时间差的。
舒糖生活的时代,离别的工具是飞机和高铁,而现在不是。
在车马不便利的山区,这里的每次分别,都无异于永别,一生难再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她想起课本里的这首送别诗。原来人只有在身处这个环境里才会感同身受。
她安慰卓玛,“不用哭,我们以后每年都会见到的,我保证。”
她说什么卓玛都信,但还是不放心地问了句:“真的吗?”
“真的,我丈夫在这押着呢。”
跑道上,飞机刚落地的徐西临一迈出驾驶舱就无端打了个喷嚏。
肖少安远远看见,“西哥你感冒啦?我那有药。”
徐西临摇头,揉了下鼻子,“没事,估计你嫂子想我呢。”
我嘴真欠。肖少安默默给自己一巴掌。
时间缓慢又幸福的流动着。
二月二十三那天,关珍珍先收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
通信兵把通知书送来的时候是晚上。
关珍珍接过通知书,手都在抖,嫂子们听见动静一窝蜂地围上来。
最后还是舒糖帮她把信封拆开的。
“会计专业,是会计专业,我考上了……”关珍珍眼含热泪。
周楠还不懂这张纸的具体含金量,只知道妈妈很厉害,也跟着激动地大喊,“妈妈好棒!”
周团长跟徐西临一人拎着一件外套出来,被道喜的人阻隔在外,彼此无奈地对视一眼。
“冻十来分钟应该不能感冒吧?”
“感冒也没事,我媳妇有药。”徐西临一脸嘚瑟。
周团长笑了笑,过会,看徐西临嘴角的弧度还没有收敛,终于忍不住。
“舒医生的通知书应该也快了吧?”
“你难受不?”
这下不笑了。徐西临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笑的人换成了周团长。
人群里,张嫂子恭喜完关珍珍,想起来拉着通信兵问:“就一张通知书?舒医生的呢?”
通信兵懵懂摇头,“没有啊……就收到这一张。”
“可能不是一批寄出来的,还没到,糖糖你别着急。”李敏说。
穆连长抱着穆伊在一旁点头,“对,京市远,寄过来慢,再等等。”
接下来几天,张嫂子在院里干活的时间都明显变多了。
李敏家住巷子口,她一听见自行车的动静就第一个推门出来。
舒糖撞见过两次,李敏嘴上说着出来遛弯,实则真正目的大家都懂。
通信兵三四天都没往家属院里跑一趟。
在所有人都为舒糖提心吊胆紧张的时候,她本人倒是很放松。
对比后世的高考试题难度,这时候的试卷难度,说是初中生都能上大学,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不可能考不上。耐心等着就是了。
终于,二月二十七号。在广播里报道,最早一批开学的新生已经踏上火车的那天,舒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那天一早,她正在家里吃饭呢,门外突然响起了汽车的刹车声。
“舒医生,通知书到了!”穆连长亲自送过来的。
他这一嗓子直接给所有人都喊出来了,身后还跟着组织部的人。
组织部陈主任没等舒糖接过通知书呢,就说了一句:“382分!刚接到学校的电话。”
当下高考不公布成绩,都是以收到通知书为准。舒糖看过去,陈主任语气激动:“学校领导亲自打电话过来报喜,说部队千万要把你安全送到学校。”
“382分是很高吗?”张嫂子不懂,大嗓门问。
“满分四百,你说呢!”陈主任难掩兴奋。
大家一听,立马炸开了锅。
“妈呀!差十几分满分啊?”
“舒糖你这可太牛了!”
道喜声不断,有说今天晚上庆祝吃饭的,有说还等什么晚上,现在就吃……
一片喜气洋洋中,肖少安急冲冲地跑进院子,推开人群,
“西哥嫂子!快!家里紧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