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姑苏

作品:《寡妇想招面首?皇帝竟然自送上门

    人间三月,姑苏城正是最鲜活的时候。


    街头巷尾,吴侬软语的叫卖声,混着河上摇橹的欸乃声,织成一片温软的喧嚣。


    青石板路被往来行人的脚步磨得油光水滑,映着两岸粉墙黛瓦的影子。


    春禾拎着一小篮新摘的白沙枇杷,脚步轻快地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巷,最后拐进一条幽静的巷子。


    巷子尽头是一户寻常人家,她熟门熟路地推开那扇虚掩的乌木门。


    门一开,外头的热闹便被尽数关在了身后。


    这是个极清雅的小院,一进的格局,小巧而精致。


    院中一角堆着几块玲珑的太湖石,石畔芭蕉抽出新绿的嫩叶。


    白墙上一扇海棠花式的漏窗,将院外的几缕柳梢借了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奴婢回来啦!”春禾提着篮子,扬声喊道,“夫人想吃的枇杷,奴婢可算买着了,瞧这果子,顶新鲜的!”


    她献宝似的将篮子举到廊下,又道:“这会儿吃着定是酸甜开胃,奴婢先去洗几个来,剩下的给您做成糕点。”


    “快去快去。”一直守在房门口的秋杏催了一句,复又转身进了屋,满是担忧地伸手,轻轻抚着苏见欢的背。


    自打到了苏州,苏见欢这孕吐的毛病便一日重过一日。


    起初还能勉强进些清粥,到后来,竟是闻着味儿就犯恶心。


    不过短短半月,整个人便肉眼可见地清减下去,一张脸没什么血色,下颌都瘦尖了。


    此刻,她正伏在黄杨木盆边,不住地干呕,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只觉得五脏六腑都搅在一处,胃里那股子酸水直往喉咙里冒。


    秋杏端着温水候在一旁,见她好容易缓过一口气,连忙递上帕子:“夫人,先用温水漱漱口吧。”


    苏见欢虚弱地摆了摆手,撑着桌沿慢慢直起身,额上已是一层薄汗。


    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这孩子……她费尽心机想要护住的孩子,如今倒先来折腾她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记得以前她怀孕的时候,从来不会如此。


    现在感觉简直去了半条命。


    秋杏见她不语,心里的忧虑更甚,只得一下一下地替她顺着气。


    不多时,春禾端着一小碟洗净的枇杷进来,果皮剥得干干净净,露出里头莹润的果肉。


    “夫人,您尝一个?奴婢问过了,这东西最是止吐开胃。”


    苏见欢缓缓睁开眼,看着那碟金黄的果子,终是提不起半分胃口。


    她轻轻摇了摇头。


    春禾与秋杏对视一眼,各自都从对方的神色里看到了相同的无措。


    苏见欢将她们的神情收入眼底,反倒先扯出一个极淡的笑,声音沙哑:“别这副样子,我又不是纸糊的。”


    她伸出手,秋杏连忙扶着她站了起来。


    “可是夫人这样不吃东西也不行啊。”秋杏有些急,“您多少用点,不然身子怎么能受得了?”


    春禾每日都想尽办法做一些开胃小菜,可惜苏见欢一点都吃不下去。


    院中天光正好,苏见欢推开窗,暖融融的日光洒在脸上,驱散了连日来的几分郁气。


    她看着围在她身边急得团团转的秋杏和春禾,这两个丫头,倒比她这个正主还要上心。


    “咱们出去走走吧。”她神色温和,难得有想出去的心思。


    两个丫鬟闻声,惊喜地抬起头,随即立刻手脚麻利地动了起来。


    秋杏取来一件素色披风,春禾则捧着一顶帷帽递上前。


    苏见欢摆了摆手,拒绝了披风和帷帽:“不必了。”


    秋杏有些为难:“夫人,这……”


    苏见欢的语气里带了几分跳跃:“左右这里也无人认识咱们。况且,我都这个年纪了,还担心什么?而且我试着这风吹在身上有些暖,我穿的也不少,就不用披风了。”


    一番话堵得两个丫鬟再劝不出一个字,只好依言作罢,将披风和帷帽都放了回去。


    苏州街市,人声鼎沸,吴侬软语混杂着各色叫卖,别有一番鲜活气。


    春禾自打出了门,那张嘴就没停过。


    她这些日子没少往外跑,对周遭吃食摸得门清。


    “夫人您看,那家铺子卖的是梅花糕,热腾腾的,上面撒着红绿丝,好看又好吃!”


    她一手扶着苏见欢,另一手指着不远处的小摊,说得活灵活现。


    “还有那边的酒酿圆子,桂花香气隔着老远都能闻到。他们家的圆子是自己手搓的,又软又糯。”


    苏见欢安静地听着,步子不快不慢。


    自打到了苏州,她大半时间都在房中静养,这还是头一回正经出来逛逛。


    这丫头的心思,她又何尝看不破。


    无非是怕她因为孕吐心中不快,加上吃不下东西,这会儿变着法儿地想引她多看看这人间烟火,勾起些兴致来。


    她心下觉得好笑,却也生出几分暖意。


    于是她也不点破,只顺着春禾指点的方向望过去,听得津津有味。


    青石板路看着就有悠远的岁月,两旁是粉墙黛瓦的屋舍,间或有水汽氤氲的河道穿行而过,偶有乌篷船悠悠划过,漾开圈圈涟漪。


    只消看眼前的景色,她就觉得今日出来走走是正确的选择。


    要是还在屋里躺着,定然不会如此的心情舒畅。


    春禾见她听得认真,说得更起劲了:“前头转角那家更好!卖的是蟹粉小笼,皮薄馅大,轻轻一提,里头的汤汁都能晃荡起来!”


    苏见欢听着这活色生香的描述,脚步微顿。


    她停在了一家卖桂花糖藕的摊子前,目光却落在了旁边。


    那是个卖豆花的小摊。


    摊主是个年轻妇人,荆钗布裙,收拾得干净利落。


    一口大木桶里,豆花嫩如凝脂,白如堆雪。


    见她驻足,那妇人便用吴侬软语柔柔地问:“阿要吃碗豆腐花?自家磨的,清甜爽口。”


    苏见欢竟真的生出了几分兴致,她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


    只这一个字,春禾和秋杏几乎要喜不自胜。


    夫人吐了这些时日,水米不进,如今竟主动想吃东西了!


    妇人手脚麻利,很快便用平勺片下几片薄薄的豆花,盛入一只粗瓷碗中。


    那豆花颤巍巍的,浇上一勺晶亮的桂花糖浆,再撒上几粒红润的蜜豆,瞧着便是一派江南的温婉。


    苏见欢接过,用小瓷勺舀了一口送入嘴中。


    入口即化。


    豆花的清香裹挟着桂花的甜润,一丝丝凉意滑入喉中,熨帖了久吐的脾胃。


    竟是意外的合胃口。


    这滋味如此鲜活,仿佛让她干涸已久的味蕾都重新苏醒了过来。


    不知不觉,半碗豆花见了底。


    许是久不进食,胃口浅,她竟觉得有些饱了。


    苏见欢放下瓷勺,看着碗里剩下的半碗,生出几分可惜来。


    春禾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声音里还带着一丝激动未褪的颤抖:“夫人,不可惜的!您若是喜欢,咱们明日再来买就是了!”


    秋杏也跟着附和,比往日更多了几分热切:“是啊夫人,这家摊子咱们记下了,往后日日来给您买!”


    两个丫头一唱一和,眼里的期盼几乎要满溢出来。


    苏见欢看着她们,忍不住觉得好笑。


    知道这段时间她的身子反应特别大,把两个丫鬟也吓到了,所以就顺着她们的意思颔首。


    春禾和秋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紧抿的唇角边,瞧见了那份压不住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