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书店扩张

作品:《重生:校花真是我女朋友

    周屿站在街角,看着那张被风吹得有点卷边的转让告示,神色平静。


    他知道,这两家店,是真挺不下去了。


    虽说旁边的么书店每天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但很显然,热闹只属于书店自己。


    没能带动隔壁这几个邻居。


    尤其是那家小吃店。


    老板是一对夫妻。


    当年是为了女儿在临安中学读书,专门在学校门口盘了个店。


    想着一边陪读,一边做点小生意,多少补贴点家用。


    眼下,女儿已经考上大学走了。


    夫妻俩守着这家小店,生意却越来越难做。


    原本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理由,早就没了。


    文具店的情况也差不多。


    打不过街口的“向左”文具超市,位置又没优势,平时来买东西的,大多是顺路的。


    真要买大件,没人会来。


    亏,一直亏。


    所以现在,


    那两家店虽然贴着转让告示,但问的人寥寥。


    偶尔有几拨人路过,走进去看了一眼,又默默走了出来。


    原因很简单。


    连挨着“看了么”这种人流量爆棚的书店,生意都能差到这个地步。


    那基本也就是,真的没救了。


    但这事,对别人是烫手山芋。


    对周屿,却是刚好。


    他早就打算把这两家店盘下来。


    一方面,“看了么”的生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当初的预期,发展得比想象中还快。


    另一方面,当初盘下书店的时候,他就顺便把旁边几个门店的位置,一并考虑进去了。


    ——是的。


    从一开始,周屿就没打算只开一家书店,卖点漫画这么简单。


    也是因此。


    国庆结束的时候,他才会毫不犹豫地,把何姐定了下来。


    目前,“看了么”和“九州”,每周都能带来一笔稳定且不菲的现金流。


    生意就是这样,越做越大,前提是你得有野心。


    盘下这两家店,也正是周屿计划里的一步。


    开一家奶茶店,然后和书店打通。


    没错。


    之前周师傅那点“饮品事业”的野心,可不是说着玩的。


    手打柠檬茶,珍珠奶茶。


    这些他琢磨过的配方,正好……终于有地方落地了。


    更何况,这年头的奶茶市扬,简直是白给。


    市面上的奶茶,大多靠色素、香精堆味。


    稍微好喝那么一点点,都能被捧成顶流。


    在这样的市扬里。


    周屿很清楚,真材实料,根本不需要花里胡哨,自带降维打击。


    再者说了,书店和奶茶,本身就是天然适配的组合。


    彼此相辅相成,相互导流。


    后世其实有一个现成的成功案例——西西弗书店。


    但那家走的是文艺路线,小资范儿,装修精致,咖啡加烘焙,逼格拉满。


    周屿不打算走那套。


    太小资,太装,没必要。


    他要做的,是更接地气,更符合这条街、这座城市学生需求的模式。


    一个是,把产品做到极致。


    无论是漫画,还是奶茶。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噱头,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学生才是最好的宣传渠道。


    另一个,是继续围绕“漫画”这个核心。


    ——“看了么”不是书店。


    准确说,它是一个“以漫画为主题的青年生活空间”。


    所以,书店和奶茶店到时候直接打通。


    把中间那面薄薄的隔墙敲了,或者开一扇门。


    重新规划动线,铺上地板,摆上桌椅,留出足够多的座位。


    随便你是来看书的,看漫画的。


    还是点一杯奶茶,坐上一下午,吹空调,蹭网的。


    甚至哪怕,你就只是来避雨、发呆,都可以。


    一句话——“这里不仅是书店,也是你的第三空间。”


    未来的画面,周屿已经能想象出来了。


    靠墙一整排的漫画架,随手就能抽下来看。


    中央是四五张大桌子,三两成群的学生趴着写作业。


    吧台那边,冰镇柠檬片随着气泡翻滚,珍珠在锅里咕嘟咕嘟。


    有情侣靠在窗边谈恋爱,有社团的在这里讨论活动。


    有人翻书,有人翻漫画,有人翻笔记。


    有人在写作业,有人在画分镜,有人在写小说。


    一切,都是生意。


    也是生活。


    周屿也是看准了时机。


    轮流把两家店的老板叫出来,谈了许久,


    最终,硬是以一个低于市扬价的价格,把这两家店盘了下来。


    虽说吧。


    以周屿现在兜里那点钱来看,这笔支出,说白了也就是个零头。


    但生意人嘛,不是做慈善。


    能便宜一点,自然得便宜一点。


    哪怕只便宜了三五千块,也值。


    更何况。


    这不仅仅是盘下一家店那么简单。


    这叫做“打通上中下游产业链”。


    这叫做“增强街区控制力”。


    这叫做——“稳固壁垒,防止竞品进入。”


    总之,周屿自己都快被自己这一套说辞感动了。


    签合同那一刻,两家老板虽然嘴上说着“卖得亏”,但脸上的表情又明显松了口气。


    毕竟,这种开在学校门口的小店,做的是陪读生意。


    女儿上大学了,也没什么牵挂了。


    再加上生意确实不太景气,租约也快到期。


    能顺顺利利地把店盘出去,其实也算是松了个大口气。


    周屿倒是很客气:“叔,阿姨,等以后女儿回来,随时来玩,奶茶随便喝,书随便看。”


    不过话说回来。


    这两家店,虽说门面不小,但装修——真是磕碜得有点离谱。


    墙皮起壳,地板开裂。


    灯管还带着老旧的暖黄色,吊着的电线像晾衣绳一样晃悠。


    再加上那土到掉渣的绿色防盗门……


    只能说,真的很接地气。


    所以,周屿接手之后,打定主意的第一件事就是:


    装修,立刻装修!


    问题是——


    他现在还在上学,时间紧、精力更紧,


    可偏偏,他又是那种对工程精度有病态执念的人。


    工作上是这样,生活里更是。


    上辈子家里装修的时候:


    嫌瓷砖美缝做得太粗糙,直接撸起袖子自己干;


    窗帘打孔偏了几毫米?不行,自己拿冲击钻重新打;


    水电施工?能拉着电工师傅讨论一晚上的逻辑电路分区;


    刮腻子本来只是围观,结果看不下去,当扬上手。


    结论就是:


    人啊,真的不能太闲。


    不然真他吗容易管太多。


    ——说白了,还是吃得太饱了咯!


    想到这,周屿揉了揉太阳穴,呢喃了句:


    “装修这事,还是得回去,好好盘算盘算。”


    ……


    ……


    PS: 今天回来了,争取多写一点。有看到这几天大家很多评论和礼物。非常感谢。今明两天争取更新6000字,四舍五入也有三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