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收服溯影寻踪鉴,奉旨觐见。

作品:《杀敌技能点满,我边军小卒黄袍加身!

    天幽真人亡魂大冒。


    面对那再次袭来的混沌色神光,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死亡威胁。


    他疯狂燃烧本命元丹之气,试图施展秘法遁走。


    同时将受损的溯影寻踪鉴再次挡在身前。


    然而,失去了道兵最大依仗的他,在“混元无极洞虚神光”面前,所有的挣扎都显得苍白无力。


    “不!”


    噗嗤。


    神光掠过,无视了他仓促间布下的层层防御,精准地洞穿了他的眉心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天幽真人脸上的惊骇、恐惧、不甘瞬间凝固。


    他体内的生机,连同丹田中那枚剧烈震颤、试图自爆的中品元丹,都被神光中蕴含的极致破灭真意瞬间湮灭、封印。


    他眼中的神采迅速黯淡下去,身体一僵。


    随即如同断线的木偶般,直挺挺地从空中坠落下去,重重砸在山谷之中,溅起一片尘埃。


    【斩杀元丹境中期掌兵使,杀戮点+2000000】


    面板的提示闪过,但李元乾此刻更关心的是战利品和情报。


    他身影一闪,落在天幽真人的尸体旁。


    首先将那面光泽黯淡、镜面上有一道细微裂纹的青铜小镜——溯影寻踪鉴摄入手中。


    随即,他并指如刀,混元法力吞吐,小心翼翼地破开其丹田气海。


    一枚鸽卵大小、色泽略显斑驳、但依旧蕴含着磅礴能量的金丹缓缓飞出,被他以特殊法诀封禁,收入一个玉盒之中。


    “中品金丹……能量倒是充沛,正好,算算时间,周世秋应该卡在凝罡境后期已久了吧。”


    “此物作为礼物,助他凝聚金丹,应当绰绰有余了。”


    李元乾心中闪过一个身影,随即将其妥善收好。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离开。


    而是伸出手指,点在天幽真人的眉心残存着微弱精神波动之处。


    “搜魂!”


    虽然人已死,神魂开始消散。


    但以李元乾圣品金丹的强大神念,依旧能攫取到一些残破的记忆碎片。


    一幕幕模糊的画面和信息涌入他的脑海:


    “魏国皇宫……魏帝与大祭司阴沉的脸……对“圣品金丹”的忌惮与杀意……对魏无忌被擒之事的怨恨……”


    “掌兵使的秘密……溯影寻踪鉴的用法……以及最后..”


    “墨渊那张虽然模糊却透着阴险和焦急的脸,以及那份通过秘密渠道传递而来的讯息。”


    “墨!渊!”


    李元乾缓缓收回手指,眼中迸发出冰冷彻骨的杀意。


    就连周围的温度都仿佛骤降了几分。


    “果然是你这条老狗。”


    “自己不敢出手,便勾结敌国,行此卑劣叛国之举。”


    “好,很好!看来你是真的活腻了!”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墨渊此人,已被他列入必杀名单之首。


    待京城之事了结,便是清算之时!


    平息了一下翻涌的杀意,李元乾将注意力放回手中的溯影寻踪鉴上。


    这镜子虽然受损,灵光黯淡,但依旧能感受到其内部蕴含的奇异空间波动和追踪法则。


    “掌兵使……子道兵……倒是有点意思。”


    李元乾回想搜魂得到的零星信息。


    “并非完整灵兵,却拥有部分灵兵威能,魏国倒是有些门道。”


    他尝试着向镜中注入一丝混元法力,镜子微微震颤,却显得有些抗拒,无法自如操控。


    “面板,收服此道兵需要多少杀戮点?”


    他心中默问。


    【检测到受损子道兵‘溯影寻踪鉴’,收服需消耗500000杀戮点,修复需消耗300000杀戮点。】


    “收服并修复!


    ”李元乾毫不犹豫。这件道兵的追踪之能极其有用。


    【消耗800000杀戮点,收服并修复成功!】


    一股无形的力量涌入青铜小镜。


    镜面上的裂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黯淡的光泽迅速恢复,变得温润起来。


    一种如臂指使的感觉涌上心头,关于此镜的各种用法信息也自然浮现。


    李元乾把玩着恢复如初、甚至因他的混元法力滋养而似乎更灵光几分的溯影寻踪鉴,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墨渊,魏国……你们恐怕想不到。”


    “送来的杀手和礼物,反而成了我找到你们,并最终清算你们的工具吧?”


    他挥手将天幽真人的尸体化为飞灰,抹去一切战斗痕迹。


    身形再次冲天而起,朝着京城方向而去。


    只是这一次,他的的警惕心到达了顶峰。


    吃一堑长一智!


    ......


    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


    龙椅之上,女帝陛下凤眸微垂,威仪天成,似乎在静心等待着什么。


    今日,本是新晋北境节度使李元乾入京面圣、正式受封领赏的日子。


    然而,时辰已过,却迟迟不见那位传奇少年的身影。


    殿内的安静逐渐变得有些微妙,窃窃私语声开始在一些官员之间流转。


    一名隶属墨党阵营的御史大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出列,声音高昂而带着愤慨:“陛下。”


    “时辰已过良久,那李元乾却迟迟未至。”


    “此子虽有些许微功,但如此特才傲物、目无君上,视朝堂礼仪如无物,实乃大不敬。”


    “恳请陛下治其怠慢之罪,以正朝纲!”


    此言一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顿时激起涟漪。


    几名墨党成员见此也纷纷出言附和:


    “王御史所言极是。”


    “此子年少得志,便如此狂妄,若不加管束,日后岂还了得?”


    “莫非真以为立下些功劳,便可藐视这煌煌天威、藐视满朝诸公了吗?”


    “请陛下明鉴!”


    他们的攻许并非毫无见解。


    一些中立官员也不禁微微皱眉,觉得李元乾确实有些托大。


    就连主战派的一些官员,如周世秋等人,脸上也露出了担忧和不解的神色。


    他们相信李元乾绝非狂妄之人,此刻未至,莫非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


    或是北境有变?


    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极易授人以柄,对他们这一派系也是不小的打击。


    龙椅上的女帝,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下方喧哗的臣子,并未立刻开口。


    但她指尖在龙椅扶手上无意识的轻点,显露出她内心也并非毫无波澜。


    时间一点点过去,李元乾依旧没有出现。


    墨党众人的言辞越发激烈,甚至开始质疑李元乾的忠诚。


    就在女帝微微蹙眉,似乎准备宣布暂退


    朝会,容后再议之时。


    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清朗而平静,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的声音:


    “北境节度使,李元乾,奉旨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