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六千锐士,藏锋待时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虎贲军大营的中军帐内,烛火跳跃着映在案上的沙盘,将洛阳城周边的山川地势勾勒得愈发清晰。
刘度身着银甲,正立于沙盘前,指尖轻轻点在城西那片标注着西园军与西凉军的区域,目光深邃。
帐下两侧,文武分列,气象已然不同。
左手边的文臣列中,荀攸身着青衫,眉宇间透着沉稳;
荀彧则一身素袍,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几分忧思;
贾诩半眯着眼,仿佛对帐内的议论充耳不闻,只有偶尔闪过的精光,才显露出这位毒士的锐利。
右手边的武将列里,邢道荣挺胸而立,手中偃月刀在烛光下泛着暗光。
这位武力值达80的猛将,此刻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上午截粮时的酣畅厮杀,让他对接下来的大战充满期待。
帐内虽无其他顶级猛将,但有刘度这等身具吕布之勇的主公压阵,倒也气势十足。
“主公,探子回报,董旻的密信已送到董卓手中,西凉军正在调整部署,看架势是要伏击西园军。”
邢道荣大步上前,抱拳道,“眼下正是最关键的时刻,就等主公一声令下!”
刘度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文臣列:“诸位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
荀攸率先起身,走到沙盘前,用羽扇在城西近郊画了个圈:
“主公,如今袁绍与董卓已成水火,西园军四万,西凉军两万余,再加董旻等内应,双方今夜必有一场死战。我等当速速点齐兵马,埋伏于城西十里坡,待两军杀至力竭,便以四面包围之势压上,定能一战而定,尽收渔翁之利。”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计策看似稳妥,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刘度尚未回应,一旁的荀彧却轻轻摇了摇头,眉头微蹙。
他上前一步,对着刘度躬身道:“主公,公达之计虽妙,却恐难以施行。”
“哦?文若有何高见?” 刘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荀彧的目光扫过帐外,仿佛能穿透营寨,看到那些正在操练的虎贲军士兵:
“主公,非是属下泼冷水。今日截粮的一千虎贲军,战力之强,已令属下震惊,那等悍不畏死的气势,绝非寻常新兵所能拥有。但除了这一千人,其余九千虎贲军……”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属下连日观察,见他们队列虽齐,却少了几分杀伐之气,终究是未经沙场的新兵。以一万之众,去掺和六万余人的大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就算袁、董两军两败俱伤,剩下的残兵也足以将我军吞噬。”
荀彧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帐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邢道荣脸上的兴奋褪去,有些不服气地哼了一声,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他是武将,只知奋勇向前,却也明白兵力悬殊的道理。
“属下以为,” 荀彧继续说道,
“不如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待袁、董分出胜负,再择机而动。如此进退有据,方为稳妥。”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惋惜。
其实他心中对刘度早已心折,尤其是今日听闻虎贲军截粮时零伤亡的战绩,更是震惊不已。
可现实摆在眼前,兵力与战力的差距,不是单靠计谋就能弥补的。
帐内一片寂静,连贾诩都微微睁开了眼,看向刘度。
刘度却忽然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神秘,几分自信:“文若以为,我的底牌,只有那一千精锐吗?”
“什么?” 荀彧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今日上午,他听闻那一千截粮的虎贲军不仅击溃了三千袁军,还能做到零伤亡,已是惊为天人。
他私下里反复琢磨,只当是刘度藏了一支精锐,却万万没想到……
“主公的意思是……” 荀彧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难道那一千人不是极限?难道这一万虎贲军,竟全都在隐藏实力?
不止是他,连一旁的荀攸也瞪大了眼睛,脸上的沉稳荡然无存。
他虽不像荀彧那般细致,却也知道新兵与老兵的差距有多大。
若一万虎贲军皆是精锐,那刘度隐藏的实力,未免太过恐怖!
之前他敢提出四面合围,也是深知兵者诡道也,乱军溃散时,不要求你有多少战力,只要合围之势一成,敌人自然而然就会投降。
可是若虎贲军全是精锐,那么效果肯定更佳!
刘度此刻面带微笑的说道“诸位无需的担心,剩下的九千虎贲军,也有5千人的实力,不下于那截粮的千人!”
刘度的自信,来源于他的愿力,经过今天一日在洛阳的操作,他的愿力,已然达到了50万!
也正是这一番操作,让刘度彻底明白,想要愿力,还是要多走到民众中去。
让这些百姓发自真心的相信了自己,那么提供的愿力,也能达到数十点。
百姓的数量远超那些权贵高层,只要深得民心,刘度的愿力将源源不断。
现在50万的愿力,足够再强化出5000人的无敌之师!
加上之前强化的一千人,足足有六千的无敌之师,足够应付接下来的大战了!
贾诩听了刘度这话,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弧度。
他就知道,自家主公必然还有后手。
这虎贲军的弱,恐怕从头到尾都是演给外人看的戏码。
否则就刘度这等心计,怎么可能明知道虎贲军战力不足,还如此胜券在握毫无紧张情绪?
只不过贾诩也好奇,这些人是怎么演的那么真的,难道当兵之前,都特意培训过?
荀攸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眼神却比之前更加炽热:
“主公深藏不露,属下佩服!如此说来,十里坡伏击之计,可行!”
荀彧也终于回过神,看向刘度的目光里充满了敬畏:“主公天纵奇才,属下先前目光短浅,还望主公恕罪。”
“文若言重了。” 刘度摆了摆手,“你能直言进谏,正是我想要的。”
他转向贾诩:“文和,你以为呢?”
贾诩站起身,对着刘度躬身道:“主公早有准备,属下自当遵从。”
刘度看他依然没有献策的意思,也知道这个老狐狸,不到了关键时刻,轻易是不会发力的。
不过眼下有荀攸的四面围剿之计,刘度觉得倒也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