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作品:《撩糙汉!养崽崽!重生七零赚疯了》 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窗棂,在图书馆的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林晚晚趴在临窗的木桌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古代文学史》泛黄的封面,油墨的清香混着窗外的桂花香,在空气里酿成温柔的气息。
可她的心思却有些飘忽,目光落在书页上,字句却一个也没看进去。
前排两个女生窸窸窣窣的对话像羽毛似的飘进耳朵,轻轻巧巧,却在她心里漾起圈圈涟漪。
“食堂的窝窝头实在咽不下,剌嗓子得慌,真想念我妈做的红薯干,软糯香甜的,配着稀粥吃最好了。”
穿蓝布衬衫的女生叹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可不是嘛。”旁边扎马尾的女生附和道,“我上次托人从老家带的山楂糕早就吃完了,城里供销社卖的点心甜得发腻,一股子糖精味,哪有家里的清爽爽口。”
林晚晚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星子。
她下意识地低头看向桌角的搪瓷饭盒,盖子没盖严,露出里面金黄的一角——那是张婶给她装的桂花酥,酥皮上还沾着饱满的芝麻粒。
昨天课间分给同学尝了尝,大家都赞不绝口,说从来没吃过这么清香的点心。
红星大队的山货多好啊。
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霜降过后的野山楂挂在枝头,红得像小灯笼,酸甜多汁;地窖里藏的红薯晒成干,条条金黄透亮,咬一口软糯香甜,带着阳光的味道;还有张婶最拿手的桂花酥,用新采的金桂和当年的新麦粉做的,酥皮一碰就掉渣,甜香里裹着桂花的清冽,城里的点心铺子根本做不出这个味道。
如果自己能把家乡的这些好东西带到省城来卖,既能让思乡的同学们尝到熟悉的家乡味,又能赚点零花钱减轻陆战北的负担,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春天的竹笋,噌地一下就窜得老高,再也压不住了。
林晚晚的心怦怦直跳,连看书的心思都没了,满脑子都是红薯干、野山楂和桂花酥的影子。
放学铃一响,她就抱着书本往宿舍跑,帆布包在肩头颠得老高,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给陆战北写信。
笔尖在信纸上沙沙游走,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倒出来:“战北,今天在图书馆听到同学说想念家乡的味道,我突然有个想法——想把咱们山里的红薯干、野山楂、张婶做的桂花酥带到省城来卖。同学们离家求学肯定都想家,这些东西既能解乡愁,又能让大家尝尝新鲜。可我有点怕,不知道该怎么开始,也不知道要准备多少钱,更怕你觉得我在学校不务正业……”
信寄出去的那几天,林晚晚简直度日如年。
她每天都要绕路去传达室问大爷有没有她的信,次数多了,连大爷都打趣她:“林同学,是不是盼着对象来信啊?”
她红着脸点头,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期待着陆战北的支持,又怕他觉得自己异想天开,更怕这份心血来潮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直到第七天傍晚,林晚晚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传达室大爷举着个牛皮信封朝她招手:“林同学,你的汇款单!还是加急的呢!”
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像揣了只受惊的小兔子,脚步都有些发飘地跑过去。
指尖颤抖着接过汇款单,当看到上面“人民币壹仟元整”的字样时,林晚晚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眼泪差点掉下来。
一千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她捏着薄薄的汇款单,却觉得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纸张背后那份滚烫的心意。
她赶紧拆开旁边的信封,里面是陆战北熟悉的苍劲字迹,笔锋有力,带着股军人特有的硬朗。
纸页边缘还沾着点褐色的泥土印,想必是刚从山里收完山货,就找了张干净的纸趴在桌上写的。
“晚晚,你的想法很好,想做就去做,别犹豫。钱不够就跟我说,千万别委屈自己。信纸里附了三个地址,都是信得过的老战友,现在在省城运输队和供销社上班,进货、找摊位有啥难处都能找他们帮忙,他们会照拂你的。照顾好自己,别累着,学习也别落下。”
信纸里还夹着张折叠的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三个名字和详细地址,每个名字后面都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是陆战北特有的记号,他总说太阳暖融融的,能给她带来好运。
林晚晚把纸条小心翼翼地贴在胸口,能感觉到纸张粗糙的纹理,就像他掌心那些磨出来的老茧,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这个男人从来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却总能用最实在的方式给她托底,让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往前闯。
她攥着汇款单一路小跑跑到邮局,把钱取出来时,手指都在发颤。
崭新的纸币带着油墨的清香,在她手心里微微发烫。
这笔钱不仅仅是启动资金,更是陆战北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是他能给她的全部底气。
当天晚上,林晚晚就趴在灯下给家里寄了封信。
她在信里细细叮嘱张婶,红薯干一定要选地窖里储存的红心红薯,晒的时候要把握好火候,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桂花酥要用今年新采的金桂,糖放得适中些,别太甜腻;还特意让陆战北收山货时多留意品相好的野山楂,要个头匀称、酸甜适中的。
她一笔一划地写着,仿佛已经看到那些带着家乡气息的特产摆到摊位上的样子。
一周后,运输队的王大哥骑着三轮摩托,直接把个半人高的大木箱送到了学校门口。
“林丫头,战北托我给你捎的东西!”王大哥嗓门洪亮,笑着把木箱卸下来,“这小子在山里收山货还惦记着你,特意跟我嘱咐了三遍,一定要把东西完好无损送到你手上。”
林晚晚连声道谢,找来两个室友帮忙,才把沉甸甸的木箱抬回宿舍。
打开木箱的瞬间,一股浓郁的甜香混着山野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填满了整个宿舍。
红薯干晒得金黄金黄,用细细的麻绳捆成小把,挂在竹竿上像一串串金黄的小灯笼;野山楂红彤彤的,在柔软的草纸里裹得整整齐齐,透着新鲜的光泽;最上层是一摞用油纸包好的包裹,拆开一个,喷香的桂花酥露了出来,金黄的酥皮上沾着饱满的芝麻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林晚晚忍不住拿出一块桂花酥放进嘴里,酥皮簌簌地掉渣,甜香混着桂花的清冽从舌尖一直暖到心口。
她仿佛看到张婶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看到陆战北背着沉甸甸的山货在崎岖山路上慢慢下山的背影,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周末的时候,林晚晚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供销社的李大哥。
说明来意后,李大哥爽朗地拍着胸脯:“战北的媳妇就是自家妹子!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每周六上午学校后门有集市,我给你留个最显眼的好摊位,挨着卖糖画的老杨,保准没人敢欺负你。”
他拉着林晚晚在供销社转了一圈,教她怎么把特产分装成小巧的份量,怎么定价才既合理又能有赚头。
临走前,李大哥还从柜台里拿出一把印着梅花图案的油纸和一捆红绳:“包装得好看点,学生娃就喜欢这些新鲜花样,看着就喜庆。”
一切准备就绪的那天晚上,宿舍里的灯都灭了,林晚晚还趴在桌上借着月光算账。
她把红薯干分成半斤一份,用红绳系上漂亮的结;野山楂装进从供销社买来的玻璃罐里,盖子一拧,透亮诱人;桂花酥裹上印着梅花的油纸,再用红绳系成小巧的蝴蝶结。
她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成本和利润,算下来每样都能赚点薄利,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总能帮陆战北分担些压力。
窗外月光正好,清辉透过窗棂洒在账本上,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照得清晰可见。
林晚晚对着账本忍不住笑出了声,眉眼弯弯的,像藏着星星。
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小摊位前围满了人,看到同学们拿着家乡特产露出开心的笑容,看到陆战北收到她寄去的钱时欣慰的模样。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食堂的饭菜香,也带来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林晚晚把账本小心翼翼地收好,指尖轻轻抚摸着那张画着小太阳的纸条,心里暖融融的。
有陆战北这样坚实的后盾,有家乡亲人的支持,她觉得自己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
窗外的月光温柔如水,照亮了书桌上那包还没吃完的桂花酥,也照亮了林晚晚眼里的希望。
她知道,这条充满未知的小生意之路才刚刚开始,但只要想到远方那个默默支持她的身影,想到家乡那些温暖的牵挂,她就充满了勇气。
未来的日子就像这月光下的账本,虽然要一笔一划地计算,但只要用心经营,总会变得亮堂堂、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