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封来自草原的信
作品:《大乾法医:开局惊懵当朝宰相》 京城,紫禁城,御书房。
檀香袅袅,驱散了清晨的最后一丝寒意。
皇帝李世昭身着一袭明黄色常服,并未批阅奏折。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负手而立,眺望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宫殿。
他的脸上,没有情绪。
那双眼眸深不见底,藏着吞噬一切的死寂。
“陛下。”
太监总管陈无庸迈着细碎的步子,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他手中捧着一个黑色的小木盒。
“北境,密信。”
李世昭缓缓转过身。
他的目光落在那个木盒上,眼底终于起了涟漪。
陈无庸躬着身,小心地打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一只小小的竹筒,呈了上去。
竹筒上用火漆封着,印着一个特殊的徽记——一只展翅的雄鹰。
皇城司最高等级的密信。
李世昭接过竹筒,指尖发力,火漆应声而碎。
他从里面倒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
展开,纸上空无一字。
陈无庸屏住呼吸,头垂得更低。
他知道,这才是皇城司真正的密信。
李世昭从御案上拿起一个小瓷瓶,倒了些许透明液体在指尖,轻轻在纸条上抹开。
一行行细小的字迹,缓缓浮现。
李世昭的目光在纸条上飞快地扫过。
他脸上的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但陈无庸却感觉到,御书房内的空气,在这一刻彻底凝固。
仿佛连光线,都变得粘稠而沉重。
“覆船会,黑蝎现,邀约一线天……”
李世昭看着纸条上的字,口中喃喃自语。
声音很轻,却让陈无庸感到一种发自骨髓的冰冷。
许久,他抬起头,将手中的纸条递给了陈无庸。
“烧了。”
“是。”
陈无庸接过纸条,走到炭炉边,将其扔了进去。
纸条遇火,瞬间化为一缕飞灰。
“宣李纲。”
李世昭重新走到窗前,声音恢复了那种俯瞰众生的平静。
“是,陛下。”
……
半个时辰后,宰相李纲步履沉稳地走进了御书房。
“臣,李纲,参见陛下。”
“相爷,免礼,坐。”李世昭指了指一旁的锦凳。
“谢陛下。”
李纲依言坐下,目光落在李世昭的脸上。
他知道,若非有天大的事,陛下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单独召见他。
“相爷,看看这个。”
李世昭从御案上拿起另一份奏折,递给了李纲。
李纲接过,打开。
是顾长风从江南发回的密奏。
奏折详细记述了玄武广场事变的始末,以及周康勾结古魏国余孽,意图焚城作乱的惊天阴谋。
当看到“焚烧七座官仓,饿死满城百姓”这几个字时,即便是李纲,那双苍老的眼眸中,也爆开一团骇人的杀意。
“这个周康,死有余辜!”李纲合上奏折,声音冰冷如铁。
“他确实死有余辜。”李世昭点了点头,“但朕在意的,不是周康这条死狗。”
“朕在意的,是那个跑了的,杨天赐。”
李世昭的目光,再次望向窗外那片无垠的天空。
“朕更在意的,是那个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豢养前朝余孽,图谋复国的,所谓的‘龙王’。”
李纲沉默了。
他知道,这才是陛下的心腹大患。
江南的贪腐,门阀的跋扈,都只是癣疥之疾。
而这个潜伏了百年的“覆船会”,才是真正能动摇大乾国本的心腹巨寇!
“长风这孩子,做得很好。”李世昭忽然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赞许。
“他不仅把江南这潭死水给搅浑了。”
“还把藏在水底的这条毒龙,给逼得露了头。”
“虽然只是一个头,但也足够了。”
李纲闻言,苍老的眼眸中掠过深思,沉声道:“陛下,晏清名为协助,实为掣肘。此举或会扰乱长风在江南的布局,平添变数。”
“相爷是担心朕的刀,会被别人的鞘给束缚住?”
李世昭笑了,那笑容里带着洞悉一切的漠然。
“刘文正那只老狐狸,打的什么算盘,朕一清二楚。”
“朕就是要看看,朕的这把刀,够不够快,够不够利。”
“朕更要看看,他顾长风,有没有本事,护住自己拼死砍下来的果实。”
李世昭的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玩味。
“从目前来看,他做得,比朕想的,还要好。”
李纲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他知道,陛下心意已决。
而这份信任,便是对顾长风最大的倚仗。
“不过……”
李世昭话锋再转,神情变得凝重。
“江南的毒龙虽然露了头,但北境的狼,也开始龇牙了。”
他顿了顿,看着李纲,一字一句地说道:
“穆云昭,来信了。”
李纲执着奏折的手,指节瞬间收紧。
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眸骤然一凝。
穆云昭!
那个被皇帝亲手送进草原,背负着家族冤屈,游走在刀锋之上的,镇国将军之子!
“他说什么?”李纲的声音比方才更低沉了几分。
“他说,覆船会的人,找到他了。”
李世昭缓缓说道。
“他们带着黑玉蝎子的信物,开出了一个,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价码。”
“什么价码?”
“朕的项上人头。”
李世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依旧带着笑。
可那笑容,却让李纲感到一阵心悸。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李纲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全明白了。
覆船会。
古魏国余孽。
黑蝎子。
江南。
草原。
这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线,在这一刻,被彻底地串联了起来!
这是一个何等庞大,何等可怕的阴谋!
他们不仅仅是要在江南复国。
他们还要,引草原的狼群入关!
他们要的,是颠覆整个大乾王朝!
“好大的手笔。”
李纲的声音低沉如铁。他宦海一生,自认见惯了风浪,可眼前这个局,其恶毒与庞大,依旧让他心头发冷。
“是啊,好大的手笔。”
李世昭冷笑一声。
“他们把宝,押在了呼兰·阿都那只小狐狸身上。”
“也把宝,押在了穆云昭这个‘复仇者’身上。”
“他们以为,自己是执棋人。”
“却不知道,他们看中的棋子,早就已经是朕的人了。”
李世昭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了舆图的西北角。
那里,是广袤无垠的草原。
“相爷,你说,朕现在,是该先砍了江南这条毒龙的脑袋呢?”
“还是,先敲掉北境那头饿狼的牙齿?”
李世昭转过头,看着李纲,眼神幽深。
这是一个帝王,对宰相的考问。
李纲沉吟许久,缓缓站起身,对着李世昭,深深一躬。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住江南。”
“哦?为何?”
“江南,乃我大乾财赋重地,国之根本。江南若乱,则天下动荡。”
“而北境,有穆帅的大军镇守,玉门关固若金汤。草原狼群,一时半会,还咬不进来。”
“更何况……”李纲顿了顿,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长风已经布好了局。”
“晏清那条鱼,也已经吞下了钩。”
“京城这张网,马上就要收了。”
“我们正好可以,借着顾长风的手,将覆船会在京城和江南的势力,连根拔起!”
“攘外,必先安内。”
李纲说出了和当初李世-昭一模一样的话。
李世昭看着他,许久,忽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攘外必先安内’!”
“不愧是朕的宰相!”
笑声戛然而止。
李世昭的眼中,杀机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