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家覆灭
作品:《满门冤种听我心声后,全员都颠了》 秦婉话锋一转:“但是,朝堂归朝堂,生意归生意。王家这棵大树一倒,他家那些遍布京城的产业,便成了无主之物。我们秦家,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看向秦文韬:“韬儿,你立刻去安排,王家名下的绸缎庄粮铺茶叶行,能抢的,一家都不要放过!我们之前被他们夺走的生意,要连本带利地拿回来!”
又看向秦文智:“老四,你人脉广,去联系那些曾经依附王家的商户。告诉他们,秦家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怎么选,就看他们自己了!”
秦婉的话,掷地有声的运筹帷幄!
【哇哦!娘亲威武!这才是干大事的样子嘛!趁他病,要他命!虽然手段听起来有点不那么光明正大,但是对付王家这种恶人,就得用雷霆手段!干得漂亮,大哥二哥!这才是经商的王道,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秦丫丫在心里为娘亲和哥哥们疯狂打call。
秦文韬和秦文智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是,娘!儿子明白!”
秦家的动作很快。
王家二公子被捕,主心骨一倒,其下辖的各个商铺掌柜和管事们顿时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秦家的管事们带着充裕的资金和秦婉的亲笔信函,如神兵天降。
他们或高价挖人,或低价收购,或截断货源,或抢夺客商……一
套组合拳打下来,不过两三日功夫,王家在京城超过半数的产业便已易主,剩下的也都在苟延残喘,岌岌可危。
然而,就在秦家高歌猛进之时。
周润水却暗中利用自己在秦家和这段时间在王家积累的人脉和对王家产业内部运作的了解,同样在暗中迅速地吞并着王家的残余势力。
他的手段比秦家更加隐秘,也更加狠辣。
他不像秦家那样大张旗鼓地收购,而是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直接控制了王家几处最核心最赚钱的产业的契书和账本,将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私产。
这一变故,最先坐不住的,是王家的那些旁支族人。
在他们看来,主家倒了,这偌大的家产,理应由他们这些同宗同族的叔伯兄弟来继承分割。
秦家来抢,是外敌入侵,他们无力抵抗。
可周润水一个和王家没什么关系的外人,凭什么也来分一杯羹?
“他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我们王家养的一条狗!”
“没错!家产是我们王家的,绝不能落到一个外人手里!”
京城某处隐秘的宅院里,王家的几个旁支长辈义愤填膺,密谋着要如何从周润水手里夺回产业,再联合起来对抗秦家。
就在整个京城都以为,王家的结局将是在朝堂的审判和商场的分割中,被慢慢凌迟处死时,一个让所有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在第三天的清晨,骤然引爆。
王家,被灭门了。
不只是在天牢里的王恒越,就连散落在京城各处,那十几个旁支宗亲,一夜之间,连同府中的家丁护院在内,三百余口,全部被杀!
手法干净利落,一击毙命,没有一个活口。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都炸锅了。
官府派人去查,却发现现场除了尸体和血迹,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
凶手仿佛是来自地间的幽灵,来无影,去无踪。
消息传进宫中,刚刚被皇帝禁足的王贵妃,听闻噩耗,一口气没上来,直挺挺地晕死过去,人事不省。
秦府之中,同样是一片死寂。
秦婉和几个儿子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震惊与骇然。
“这……这是谁干的?”秦文勇的声音都在发抖,他虽然脾气火爆,却也从未见过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
秦文韬的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他缓缓摇头:“不知道。手法太干净了,倒像是……训练有素的死士所为。”
秦婉的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
她原本以为,最大的敌人是王家。
可现在看来,在王家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个更加恐怖更加深不见底的黑手。
而此刻秦丫丫,小小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她的大眼睛里,没有同龄人的恐惧,只有凝重与警惕。
【不对劲……这太不对劲了!】
秦丫丫的心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
【斩草除根也不是这么个除法!这根本不是为了报复,这更像是……灭口!】
灭口?
秦丫丫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可是,最关键的一点……】
她的心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最后一块巨石。
【周润水呢?他去哪里了?】
听着女儿的心声,秦婉只觉得遍体生寒。
没错,官府清点尸首的时候根本没有看见周润水!
不然不会不通知他们!
窗外,天色阴沉,一场更大的风雨,似乎正在酝酿。
可自从王家被灭门之后,京城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光阴荏苒,三年一晃而过。
京城的格局,在暗流涌动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三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奶娃娃,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九岁的秦丫丫,早已褪去了婴儿肥,眉眼长开,肌肤胜雪,一双眼睛越发灵动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
她不再需要时时刻刻依赖心声与家人交流,已经能用自己远超同龄人的言行和见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秦家。
在她的“点拨”下,“格物学堂”的成就斐然。
改良后的龙骨水车,提灌效率提升了三倍,让北方大片的旱田变成了良田。
拥有十六个纱锭的脚踏纺车,让大夏的布匹产量翻了几番,远销海外。
而最新研发出的高产水稻品种,更是让无数百姓,第一次尝到了“饱饭”的滋味。
秦家,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皇商,变成了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国计民生的庞然大物。
这日,秦家府邸,气氛却有些凝重。
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在深夜叩响了秦家的大门。
是在外好多年的三哥,秦文略。
他自江南和家人一别,就去了师门“九幽门”,之后便鲜有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