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最后的武士

作品:《魏晋不服周

    成都北郊某个大农庄内,虽然一大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屋舍顶端的烟囱,依旧冒着袅袅炊烟。


    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


    依照这个时代村里人吃饭的习惯,一般都是某一家开灶台,然后村里许多家都会把粮食拿到这一家,用大锅造饭,或蒸或煮,许多人一起吃饭。


    这样做,可以极大节省木柴等燃料,极大节省做饭的成本,以求在艰难的世道里更好活着。


    一般来说,一个大村子,一天有那么两三家造饭就可以了。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大农庄内,几乎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似乎有很多人在等待吃饭。


    村庄入口处,赵囵用马鞭指向村里的炊烟说道:


    “胡将军请看,这是军中造干粮,打算马上出发应对变乱的。一旦干粮造好,每个士卒带三天的分量,杀奔皇宫够用了,杀奔魏军大营也够用了。


    胡将军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囵自己就是世兵将领,过往是坞堡堡主。自他打小起,每天都是吃着这样的饭,坞堡内数百人一个大锅吃饭。


    粮食一起吃,木柴一起烧,吃饭的人,也是参与日常劳作的人,天然就是当做军队在管理!


    胡渊点点头,他是西北大户胡氏的人,虽然不像是赵囵一样亲自管理坞堡,但类似造饭之法也是寻常而已,经常见到。


    毫无疑问,这里就是蜀国旧臣屯兵点之一了。而且这帮人正准备吃饭,吃完了带上干粮,就杀奔成都皇宫!


    正是最好的时候,不早也不晚!


    “我带兵冲在前面,你们在后面看着情况,帮忙掩护一下。”


    胡渊对赵囵说道。


    两军交战,打头阵未必是好事,但劫掠地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胡渊看来,这些蜀国旧部能有什么战斗力?


    反正是纯粹的虐菜而已,直接杀穿就行了,早点杀穿,早点去劫掠战利品!


    早抢早享受!


    “胡将军请便!”


    赵囵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带着本部人马退到一旁,让开了进村的道路。


    他麾下本部人马都是赵家坞堡的人,多半都沾亲带故的,自然不可能跟胡渊去抢着上前。


    兵变这种事情,功劳在于态度,在于事情是不是办成了,而不在于抢了多少钱,杀了多少人。


    “那就谢过赵将军了,到时候战利品会分你一份的。”


    胡渊哈哈大笑道,然而他笑容还在脸上,就看到村庄里涌出很多拿着长矛的人,正在整队靠近!


    “杀!”


    胡渊当机立断大吼一声,带着骑兵就一路冲过去,把那一队疑似蜀军旧部的兵马冲散了。


    但前方有人不断从屋舍内涌出,一队接着一队,粗看就有百人之多。


    胡渊顿感托大,连忙带着骑兵撤退到步军后面,又是擂鼓让刀盾兵在前。


    在并不宽敞的村道上,两边的士卒开始捉对厮杀,鲜血将白色的雪地染红,远看就好像在一副巨大的画布上作画!


    鲜红的颜料一笔一笔的画上!


    赵囵就这样远远看着,丝毫没有加入的意思。


    这次清缴蜀军余孽,所需魏军一部三千人,四部一万二千兵马,都是仔细计算过的。


    如果魏军这边人多了,没有牙门将以上的中级军官,根本控制不住场面。


    人少了,又未必能打得过那些蜀军旧部。


    这就好像姜维安置成都皇宫内的旧部一样,也就两三千人而已。多了引起钟会的猜忌,少了根本守不住宫门。


    不一会,厮杀结束,胡渊身上的盔甲被鲜血染红,血迹干涸以后留下暗红的痕迹,远看非常可怖。


    士兵们推开屋舍的大门,冲进去有什么拿什么,遇到活人直接一刀,压根就不管是老弱还是妇孺,问都不问一句。


    一路在旁边观摩的赵囵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兵变当真是不看用兵是什么技术含量,就看双方布局者的水平而已。


    正在这时,远处官道上有一队人马匆匆忙忙而来,似乎来者不善。


    赵囵立刻打起精神,对身边传令兵喊道:“擂鼓,准备接敌,敌人来增援了!”


    屯兵的蜀军旧部为什么会互相支援呢?


    这个问题赵囵当初问过石守信,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军队集结,可能是采取某个带头将领,统帅一群“种子选手”(精兵),然而一个联络点一个联络点的到访各个聚兵点,滚雪球一般的汇聚军队。


    出发的时候可能只有两百人,等集结完毕后,说不定两千人都不止。这样就避免了多路集结最后被人察觉,最后被逐个击破的后患。


    不得不说,石守信考虑得很周全。


    现在,这支“种子选手”来了!


    “杀!”


    赵囵调转马头,带着麾下精锐就朝着官道上那支规模不大的军队扑去!两军接战,就陷入激斗。


    为首的那位将领大概已经六十多岁,白须白发却依旧身披札甲,精神抖擞。


    他一眼就注意到骑在马上,看上去身材魁梧壮硕的赵囵,二话不说,冲过来举起长枪就刺!


    二人在马上缠斗,身后的兵马也冲击在一起搏斗,战况瞬间就白热化了。


    马战不便,二人下马以后继续缠斗!


    不过那位老将军麾下似乎只有两百人不到,赵囵这里却有一千世兵,且大部分都是赵家坞堡出来的练家子,凶猛异常。


    蜀军旧部很快就被围剿,不得不结成圆阵自保。


    赵囵麾下兵马则是对那些人围起来又捅又刺,密不透风的兵戈戳着盾牌,寻找着圆阵的缝隙。时不时就能戳中一个敌人!


    冲天的血腥气从圆阵内传出,如小溪一般的血水打湿了雪地,流着流着,还没到官道两旁的沟渠,就已然干涸。


    不一会,圆阵内的士卒倒了一地,就剩下三四个人,簇拥着那位老将,依旧挺立不倒。他们被团团围住,赵囵麾下士卒也不再进攻,对这几人肃然起敬。


    “你是何人,赵某刀下没有无名之鬼!”


    赵囵迈步上前,手持长枪来到阵前,双目瞪着那位老将军。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蜀国大将廖化是也!


    小贼,纳命来!”


    廖化大喊一声,双手紧握长枪就冲了过来,左右一个横扫,喝退了身侧的魏军,手中长枪便朝着赵囵的面门而来。


    然而,就差那么几步的距离,早已包抄过来的魏军刀盾兵,直接拿着盾牌,将廖化挤压,推搡,另外一只手上的环首刀劈砍个不停!


    廖化的长枪枪尖还未触碰到赵囵,他就被数把环首刀砍中四肢和后背,其中一把刀刺破札甲,穿透前胸,顿时血流如注。


    乱刀齐出之下,廖化身体无力倒下,成为血泊中的一具尸体,不再动弹。


    临终前没有任何遗言,依旧是在拼杀。


    天虽寒,血尤热!


    得知有敌军有援兵,已经结束厮杀的胡渊连忙派兵来增援赵囵,却是亲眼看到了蜀国旧将廖化刚烈不屈的一幕。


    “完事了?”


    胡渊看向气喘吁吁的赵囵问道。


    “结束了,去下一处吧。”


    赵囵叹了口气,对亲兵吩咐道:“把廖化厚葬了吧,其他尸体也收拢一下。”


    这些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虽然他们是敌人。


    “想不到蜀国竟然有这样的刚烈猛士,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胡渊在一旁叹息说道。


    如果知道此行可能遇到这样的人,说不定他就不来了。


    二人默不作声的收拢兵马,迅速朝着下一处聚兵点扑去,不敢再有小瞧敌人的心思。


    雪地上那一滩又一滩的血迹,好似忠勇的勋章。为沉沦的帝国,增添了一抹落日的余晖。


    ……


    漆黑的夜,雪依旧未停。


    成都皇宫内的某个小间内,钟会正目不转睛的看着卫瓘,希望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


    参加宴会的魏军将领,都被分开软禁了,不给吃的不给水喝!


    “卫监军去劝说一下诸将听命行事,如何?


    既然是魏国之臣,何以不听郭太后遗诏?”


    钟会看着卫瓘询问道。


    钟会其实刚刚已经去问过几个人了,只不过没人搭理他而已。钟会又不想去找石守信求助,于是便想起了之前被他软禁的卫瓘。


    “钟会,事到如今,谁来说都没有用,你自求多福就是了。”


    卫瓘面色冷淡说道,对钟会不假辞色。踏马的,都这个节骨眼了,还在提什么郭太后遗诏,简直侮辱智商!


    卫瓘内心实在是看不起钟会!


    “那行,我就先杀你祭旗。”


    钟会脸上浮现出一丝阴冷,目光中透着寒意。


    可惜,面对钟会的威胁,卫瓘压根就没当回事。


    现在他已经看出了钟会的虚实,不想蹚浑水。


    卫瓘就躺在木板上,转过头让自己的脸朝着墙壁,屁股对着钟会,显示出压根不想听对方说话的架势。


    钟会见卫瓘如此不识抬举,气得拂袖而去。


    等他走后,卫瓘这才坐起来,双目凝神看着门口,眼巴巴的似乎是在等什么人进来。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以后,石守信推门而入,脸上带着笑意。


    “事到如今你有什么好说的?”


    卫瓘没好气的问道,和刚才一样,顺势躺在了床上。


    石守信从袖口里摸出一封信,递给卫瓘,一句话也没说。


    卫瓘漫不经心的看信,但很快就坐直了身体。


    他将信纸吞入腹中,然后一脸惊诧问道:“姜维的兵马,被你收拾了?”


    “若是没有收拾,卫监军还能在这里安寝么?不怕被姜维割了脑袋?”


    石守信小声问道。


    一时之间,卫瓘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一会高兴一会忧虑,在不断变幻着。


    “今日来,是想跟卫监军谈个买卖。”


    石守信嘿嘿笑道。


    “帮钟会劝服各军主将从贼,这样的事就不必说了。”


    卫瓘叹息道。


    “非也,这些事情不劳烦卫监军,现在只需要你修书一封,号召各军士卒来皇宫,杀钟会救各军的主将便是,哪里有什么难的。”


    石守信轻轻摆手。


    卫瓘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样的话,拿下钟会,就是卫某的功劳,你是这个意思吗?”


    卫瓘是聪明人,已经明白了石守信话语里的言外之意。


    “那是自然,一切都是持节的卫监军在背后运筹帷幄,石某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


    石守信意味深长的说道。


    卫瓘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开口问道:“你回洛阳后,跟李氏和离如何?卫某想把妹妹嫁给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