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严刑拷打,狠
作品:《当兵,我被迫娶了36个老婆》 入夜后,洛阳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零星的更鼓声传来。
破庙里的黑衣人早已惶惶不安,见外面突然亮起火把,人影晃动,顿时慌了神。
“不好!官府的人来了!”
一名黑衣人低声喊道,
“咱们赶紧逃,去骨都侯大人那里!”
十几名黑衣人趁着夜色,从西侧的小路突围而出,跌跌撞撞地朝着胡商宅院的方向狂奔。
他们刚跑到树林边,突然听到一声大喝:
“束手就擒吧!”
火把瞬间亮起,将树林照得如同白昼。
王胜手持长刀,站在队伍最前面,刀刃上的寒光在夜色中格外刺眼。
黑衣人见状,转身想逃,却发现王迟带着士兵早已堵住了后路,前后夹击之下,他们成了瓮中之鳖。
就在双方僵持时,胡商宅院的大门突然 “吱呀” 一声打开,十余名身着皮袍的鲜卑武士手持弯刀冲了出来,为首的正是骨都侯 —— 他身材高壮,脸上带着一道长长的刀疤,眼神凶狠如狼。
“快,把人救出来!”
骨都侯嘶吼道,鲜卑武士们立刻朝着黑衣人冲去。
王胜早有准备,抬手一挥:
“放箭!”
早已埋伏在树上的弓箭手瞬间松开弓弦,箭矢如雨点般射出。
鲜卑武士们毫无防备,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骨都侯见势不妙,转身想退回宅院,却被王胜一个箭步冲上前,长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骨都侯!”
王胜目光如炬,语气冰冷,
“还不出来受降?难道要让你这些手下都为你陪葬吗?”
骨都侯脸色铁青,握着弯刀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大势已去,想拔刀自刎,却被身边的士兵一把按住,弯刀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而那十余名逃犯,在士兵们的围攻下,也很快被擒,个个鼻青脸肿,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
连夜的拷问在楚王府的偏院进行,灯火通明,惨叫声不时传出。
老丈人李松负责记录口供,看得那拷问的手段,手不断的发抖,这简直是把人当动物看待啊!
王胜看他抖得厉害:“岳丈大人不要惊讶,我对自己人,特别好,对敌人,那就一个字,狠!”
然后招呼王迟:“你们继续审问,有结果了就记录好后再交我 ,明日店铺开业,我今晚先去瞧瞧!”
“得令”王迟大声应允。
实际上是王胜白天看了美貌的王妃,早已心猿意马。
晚上想起来也无事了,就去看看老婆陈沁和雅娜了。
两刻钟后,洛阳城内如意坊店铺的卧房内,王胜开启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耕耘之战。
.........
而此时的不远处的王府内院,楚王妃和仆役们都听到了那酷刑的惨叫声,都吓得瑟瑟发抖,生怕下一个就是找他们拷问。
王妃更是吓得寝食难安,一夜无眠!
黎明时分,一名楚王旧部被打得皮开肉绽,实在熬不住酷刑,终于瘫倒在地,声音颤抖地招供:
“是…… 是有人给我们送信,说只要杀了怡景楼的人,制造惨案,就能引起民愤,逼皇后交出权力,让‘新王’登基…… 信里还写了鲜卑人的联络方式,说他们会帮忙提供武器和粮食……”
王胜立刻让人从他身上搜出一封揉皱的信纸,纸上的字迹潦草,墨水晕染,显然是仓促写就。
信上只写着 “骨都侯” 的名字和住处,落款处是一个模糊的 “楚” 字 —— 这个 “楚” 字,他去楚王书房看过,熟悉了他的字迹,这信与楚王平日里的笔迹有几分相似,却又带着刻意模仿的痕迹。
“果然是嫁祸!”
王胜捏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神凝重到了极点。
这背后的黑手,不仅能调动楚王旧部和鲜卑势力,还敢伪造楚王笔迹嫁祸于人,其能量远比他想象的更大。
这估计是哪个王爷的计策,想逐鹿洛阳,难道八王之乱进度提前了?王胜有着强烈的预感,这洛阳是待不得了,得赶紧离开为好。
怡景楼的夜袭,不过是这盘大棋的第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整个大晋的江山!
------------
清晨的洛阳城刚褪去薄雾,位于西大街的如意坊就已是人声鼎沸。
朱红色的店门敞开着,门楣上悬挂的鎏金匾额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两侧挂着的 “巧手制造神韵物,匠心凝露缀芳华” 的楹联,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店外的空地上,挤满了前来购物的百姓,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家太太,有带着书童的文人雅士,甚至还有几位身着官服的小吏,队伍从店门口一直排到了街角,喧闹声此起彼伏。
店内更是热闹非凡。
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香皂,根据香味不同效果不同,逐级摆放,价格也是翻倍的标示着,盛放的盒子每一件都做工精致,色彩艳丽。
麻黄纸张因其轻薄,实惠,最受文人士子喜爱,可惜限量售卖。
那晶莹剔透的雪糖更是摆放在最里间,价格一两银子一两糖,彰显出这其尊贵的身份,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麻利地打包商品,脸上满是笑意。
“各位客官莫急,咱们如意坊每日限量售卖,先到先得,还请大家有序排队!”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拿着扩音的铜喇叭高声喊道,声音里难掩兴奋 —— 开业不过一个时辰,货架上的商品就已经卖出了大半。
这火爆的场面,正是陈沁精心策划的结果。
早在开业前两天,她就按照王胜教的法子,让伙计们带着样品去各大府邸送礼 —— 太尉府,太傅府,连怡景楼认识的几位大儒,都收到了这王胜作坊产的物品。
这些达官贵人用过之后,无不称赞如意坊的物品新奇,口碑很快就在京都的上层圈子里传开了。
与此同时,陈沁还请了几十个说书先生和小贩,走街串巷地宣讲如意坊的绣品有多精美,有多独特,引得百姓们心痒难耐。
更妙的是 “饥饿营销” 的法子。
陈沁特意吩咐每日只准备定量的商品,卖完即止。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没买到的百姓不甘心,第二日天不亮就来排队,甚至还有人愿意出高价从买到的人手里转手,一时间,“如意坊” 三个字成了洛阳城最热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