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情况不妙
作品:《当兵,我被迫娶了36个老婆》 在西城门和东城门前方空地的尽头,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人影,仿佛是从远方走来。
这些人影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随着距离的拉近,逐渐变得清晰可见。
原本在这两处空地尽头的稀稀拉拉的人群,此刻也像是被什么力量驱使着一般,迅速地朝着城池奔跑而来。
他们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响。
与此同时,东西两面城门上的警示号角声再次响起,那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划破了傍晚的宁静,回荡在整个城池上空。
城内原本还在各自忙碌的人群,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号角声,顿时慌乱起来。
王胜所在的南门虽然距离东西两门较远,但那响亮的号角声依然清晰地传入了他们的耳中。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都涌起一股不安的情绪。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敌人来袭了吗?”
站在王胜身旁的王虫满脸忧虑地问道。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恐惧,似乎对可能到来的危险感到十分担忧。
不远处的王迟听到陈三的话,也迅速转过头来,侧脸看向王胜,眼神中同样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不知道,应该是看到了远处有人群往城池而来,具体的得等靠近城池才能知晓。
千步之外,大家都看不清楚,或许是逃亡的流民,或许是咱们的另外两支援军,等会就知道了。”
果然没过多久,便听到了解除警报的号角声。
大家听到解除警报声,顿时心情都舒缓多了,老兵知道战争的残酷,新兵则是忐忑的茫然。
待城外的人距离城墙500步左右时,便看得出他们是大晋的军人服饰,前方的人员有人举起了旗帜,
东城门外的是杨参的队伍,他是弘农杨氏的旁氏子弟,目前也是和肖常他们一样,是部正都尉级别。
西城门外的则竖起的是竖起一杆王字旗帜,那是王明的队伍,
王明是琅琊王氏子弟,他一向自诩中古第一望族世家子弟,对谁都瞧不上眼。
琅琊王氏在西晋已奠定根基。
其先祖可追溯至西汉王吉,西晋时王祥官至太保,位列三公;
其弟王览以孝悌闻名,家族声望日隆。
王氏子弟多居要职,且与皇室有联姻。
王氏已凭借儒学门风与政治布局,成为顶级门阀。
而此刻的王明却如丧家之犬一般,带着残兵快速奔逃而来。
“快开城门”
他骑马停于城脚200步外,因骑马太快,与后面队伍脱节,
而城头的士兵却没有认出他,还以为是冲锋来的敌军,故而,有弓箭手射出了几支警示的箭矢。
他心急如焚地驾驭着马匹,如疾风般疾驰而来,
差一点就让他小命不保。
在距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时,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呼喊:
“不要射箭!我是都尉王明,自己人啊!”
城头上,负责守卫的都尉刘相听到这声呼喊,急忙探出身子张望,一眼就认出了城下的王明。
他连忙挥手示意道:
“停止射击!是自己人!”
刘相定睛一看,只见城下的队伍零零散散、稀稀拉拉,毫无军纪可言。
他不禁心生疑惑,这哪里像一支正规军队该有的样子?
于是,他略带嘲讽地对王明喊道:
“王明都尉,你这队伍怎么带得如此稀松垮垮啊?”
要知道,王明向来以名门望族子弟自居,平日里对其他人总是一副眼高于顶、看不起人的模样,尤其是像刘相这样出身寒门的人,更是被他视作蝼蚁一般。
如今,刘相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趁机嘲讽了他一句。
然而,尽管王明的队伍看起来狼狈不堪,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依旧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道:
“赶紧开门,让我的人进去!”
刘相见状,心中暗自好笑,但也并未与他计较,只是对手下的士兵使了个眼色。
那传令兵心领神会,立即策马奔向城门,传达命令:
“打开城门!”
伴随着“嘎吱”一声,
厚重的城门缓缓地被推开,露出了一条狭窄的通道。
几名骑兵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他们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冲向城外,去检查那些准备进城的队伍。
与此同时,东城门的景象与西城门如出一辙。
进城的队伍显得稀稀拉拉,毫无秩序可言,士兵们的步伐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一瘸一拐。
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其中还有不少伤兵,他们的身上缠着厚厚的布条,血迹斑斑,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扬激烈的战斗。
杨参便是这些伤兵中的一员,他的伤势尤为严重,左臂上的包裹着厚实的布条。
尽管如此,当城门开启的那一刹那,他还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咬紧牙关,拖着受伤的身体,与其他士兵一起拼命地向城内狂奔。
这群散乱的新兵们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他们不顾一切地加速奔跑,
生怕跑得慢了城门就会再次关闭,更担心身后有胡人骑兵追杀而来。
一时间,城外尘土飞扬,马蹄声响彻云霄。
城头的守将目睹着这一幕,不禁连连摇头叹息:
“这些人哪里还有一点儿军人的气质啊!”
然而,他的心中更多的还是对这些士兵的同情和怜悯。
没过多久,传讯兵就将东西城门援军回城的消息迅速传达到了其他城门。
城头值守的将士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终于如释重负,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中军营帐内,统制校尉司马郎见到了两位招募新兵回来的都尉杨参和王明。
“拜见校尉”。
司马朗坐在中军营帐,旁边的副校尉陈功坐在桌子下方的首位,
杨参忍着疼痛行了军礼,王明则有点气喘,明显是已经有些体力不支。
“什么情况,怎么你们两这么狼狈。”
他们回来的情形早已经有传令兵通报,司马郎对他们的接待,比之前肖常时候就差距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