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西出阳关(上)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晨光熹微,驱散了草原夜的寒意。


    李祺率先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蓝色天际边,一抹淡淡的金红。


    篝火已燃尽,只余一堆灰白余烬,兀自散发着微弱的热气。


    沙雕温暖的身躯,依旧可靠地挡在风口,


    身旁,众人还沉浸在睡梦中。


    临安公主蜷在他身侧,脸颊压出浅浅红印,


    刘璟靠着他肩头呼吸均匀,


    另一边的王敏甚至微微打着轻鼾。


    朱棣四仰八叉,徐妙云枕着他的手臂,


    朱标则与常氏相互依偎,睡得正沉。


    李祺轻轻动了动有些发麻的肩膀,小心翼翼地将刘璟和临安的头托起,挪开身子。


    他起身添了些枯枝,将篝火余烬重新吹燃,


    一小簇火苗跳跃起来,带来了更多的暖意。


    动静虽轻,还是惊动了浅眠的朱标。


    他睁开眼,看到李祺,微微颔首,


    也小心地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睡得可好,标哥?”李祺低声问。


    朱标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脸上带着罕见的放松:


    “多年未曾睡得如此沉了。天地为席,星月为盖,别有一番滋味。”


    他看着依旧熟睡的常氏,眼中流露出温柔,


    “常姐姐也难得睡得安稳。”


    这时,沙雕动了动脑袋,发出一声低沉的咕噜声。


    这声音像是起床号,朱棣嘟囔了一句,不情愿地睁开眼,


    看到已经微亮的天色,猛地坐起:“嚯!天亮了!”


    他这一动,把徐妙云也惊醒了。


    接着,女眷们也陆续醒来。


    临安公主揉着眼睛,迷迷糊糊地问:“天亮了吗?我们还在草原上呀?”


    待看清周围环境,昨夜的记忆回归,她立刻兴奋起来,


    “哇!我们真的在草原上睡了一夜!”


    刘璟细心地帮王敏理了理睡乱的发辫,


    王敏则有些不好意思地擦擦嘴角。


    众人用皮囊里仅剩的清水简单漱洗,又吃了些昨晚剩下的烤羊肉。


    虽然肉已冷硬,但就着篝火烤热,也别有一番风味。


    收拾停当,朱棣望着无垠的西方,伸了个懒腰:


    “接下来往哪儿飞?这草原也看得差不多了,总不能一直在这儿看牛羊吃草吧?”


    李祺看向朱标:“标哥,昨日看了漠北,接下来有何打算?是继续向北,还是折返?”


    朱标沉吟片刻,目光投向西方,缓缓道:


    “昨日所见,漠北初定,民生渐复,我心甚慰。


    然西域之地,自前年设‘哈密卫’、‘沙州卫’以来,奏报虽言平稳,却终不及亲眼看一看。


    父皇常言,西域乃丝绸之路咽喉,汉唐旧疆,经营好西域,


    方能真正震慑漠西,保河西走廊无恙。


    我等既已至此,不如……西出阳关,看看我大明西域之新颜?”


    “西域?”


    朱棣眼睛一亮,顿时来了精神,


    “好啊!那边风物与中原、草原大不相同!


    有沙漠、绿洲,还有好多异域风情的胡商!


    说不定还能碰到不开眼的马贼,让咱们活动活动筋骨!”


    他说着,兴奋地搓了搓手。


    徐妙云无奈地看他一眼:“殿下,我们是去巡视,不是去剿匪。”


    “一样一样,巡视途中碰上,顺手剿了嘛!”朱棣满不在乎。


    李祺点头赞同:“标哥所言极是。


    西域关乎西路安危,亲眼去看看,心中方能踏实。


    雕兄脚程快,从此地出发,一日之内便可抵达哈密卫附近。”


    几位女子也流露出好奇与期待。


    临安公主雀跃道:“西域?是不是有很多漂亮的玉石和葡萄干?”


    刘璟则道:“《汉书·西域传》载,‘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


    风物各异,若能亲见,实乃幸事。”


    王敏对西域了解不多,但也用力点头:“祺哥哥去哪,我就去哪!”


    常氏微笑道:“一切听殿下安排。”


    意见统一,众人再次登上沙雕的鞍座。


    熟练地系好安全带,披紧斗篷。


    “雕兄,这次向西,去西域!”李祺拍了拍沙雕的脖颈。


    沙雕长鸣一声,声震草原,巨大的双翅展开,


    强劲有力地蹬地,腾空而起。


    越往西飞,地貌逐渐变化。


    丰茂的草场开始被更多的戈壁和荒漠取代,绿色渐稀,土黄色成为主调。


    河流也变得稀少,像是一条条银线,艰难地在苍黄的大地上蜿蜒。


    飞行了约莫两个时辰,下方出现了一道蜿蜒起伏的、巨大土墙般的痕迹,


    虽然大部分已被风沙侵蚀,但宏大的基座仍清晰可见。


    “那是……长城?”朱棣眯着眼辨认。


    朱标摇头:“这应是汉时长城及烽燧遗址。看来我们已近河西走廊西端。”


    又飞片刻,在一片巨大的、相对完整的黄土夯筑关城遗址上空,李祺示意沙雕降低高度。


    关城虽大半残破,但雄踞要冲的气势犹存,


    城门洞开,仿佛还在默述着千百年来无数商旅、军队的过往。


    “此地应是阳关故址了。”


    李祺感叹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今我等出此关,却非无故人,而是去见我大明镇守西域的将士与归顺的百姓。”


    飞越阳关遗址,真正的西域风貌逐渐展现。


    大片大片的戈壁滩望不到边际,远处有沙山起伏,线条柔和却透着苍凉。


    然而,在这片苍黄之中,又不时会出现一片片令人惊喜的绿色——那是依靠雪山融水滋养的绿洲。


    绿洲之中,田地整齐,屋舍俨然,与周围的荒漠形成鲜明对比。


    “看那里!”刘璟指着下方一处较大的绿洲。


    只见绿洲边缘,赫然矗立着一座新建的卫城!


    城墙虽不高,但以黄土夯筑,辅以砖石,棱角分明,带有明显的大明军营风格。


    城头飘扬着明军旗帜,隐约可见士兵巡逻的身影。


    卫城附近,有农田、水渠,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集市,人来人往。


    “这应是新设的某个卫所,”


    朱标判断道,“看其规制,像是沙州卫下属的千户所。


    三年时间,能在如此远离中原之地建起此等堡垒,屯田戍守,着实不易。”


    沙雕继续西飞,下方的绿洲和人类聚落渐渐增多。


    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明军卫所、驿站,也看到了规模更大的城镇。


    在一些重要的路口或绿洲中心,甚至能看到正在兴建的佛寺,


    显示出朝廷对当地宗教信仰的尊重与怀柔。


    “看来朝廷‘因俗而治’的策略,颇见成效。”


    朱标观察着下方相对平和景象,沉吟道,


    “屯田、戍守、通商、抚教,四管齐下,西域方能真正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