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草原新颜(上)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沙雕降低了高度。
从空中俯瞰,秋日的草原像一块巨大的、毛茸茸的金黄色地毯,一直铺展到天际线与湛蓝的天空相接。
风明显比关内强劲了许多,带着干燥的草香和一丝凉意,吹得众人的斗篷猎猎作响。
“好大!真的好广阔!”
临安公主朱镜静扒着护栏,小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吓得身后的刘璟赶紧拉住她的衣角。
“静妹妹,当心些。”刘璟温声提醒,
但她的目光也同样被这无垠的景色吸引,
“书中常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今日方知所言非虚。”
王敏回到了熟悉的环境,整个人都显得兴奋起来,
她指着下方一片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带:“看那边!那片背风的坡地,草长得最好!
以前我们部落秋天就会赶着牲畜去那里!
那里还有一条小河,冬天不容易完全冻住!”
朱棣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哈哈大笑:
“妙云,你看,这地方要是藏一支骑兵,还真不好发现!
怪不得当年北元那些家伙那么能跑!”
徐妙云抿嘴一笑:“殿下如今可是觉得,以前追得辛苦了?”
“辛苦?那是痛快!”
朱棣一扬下巴,“不过现在更好,这草原是咱大明的了!怎么看怎么顺眼!”
太子朱标没有参与说笑,他目光扫视着地面,更像是在巡视和检查。
他指着远处一些明显规则的方块区域:
“祺弟,你看那些。是新开垦的农田?规模似乎不小。”
李祺闻言望去,点头道:“标哥好眼力。
那是朝廷规划设立的‘漠南屯田区’的一部分。
选择的是水土相对丰美之处,引河水或打深井,
试种耐寒的粟、麦,还有土豆。
一来尝试补充军粮,减少内地转运损耗;
二来也是示范,若能成功,
可引导部分牧民半耕半牧,冬日能多一份口粮保障,
减少因白灾导致的牲畜大量死亡和人丁损耗。”
常氏听着,轻声道:“此举若成,确是惠民良策。
只是……让世代放牧的族人转而耕种,恐怕不易。”
李祺笑了笑:“嫂嫂所虑极是。故而非是强令,而是示范引导。
愿意尝试的,朝廷提供粮种、农具,并派精通农事的老师傅前来指导。
目前看来,一些原本生活困顿的小部落和与汉民通婚较早的部族,接受度较高。”
他顿了顿,指向更远处一片建有大量棚圈和房屋的区域,
“那边像是一个较大的聚集点了。”
沙雕似乎明白众人的兴趣,双翅一敛,朝着那片聚集点滑翔而去。
随着高度降低,聚集点的细节逐渐清晰。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包群,而是一个经过初步规划的定居点。
外围是用夯土和草坯垒砌的矮墙,带有明显的防御功能。
内部布局整齐,中心区域是几排砖石,
以及土木结构的平顶房屋,是官衙、仓库和工匠作坊。
周边则散布着大量的蒙古包,以及新搭建的、样式统一的木结构棚圈,里面关着成群的牛羊马匹。
可以看到穿着明军服饰的士兵在矮墙上巡逻,
也有穿着皮袍的牧民赶着牲畜进出。
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穿着汉人服饰的工匠,
正在指导几个牧民模样的人修理一辆大车。
“这里是一处新设的‘抚民点’,兼有驿站、边市和卫所的功能。”
李祺向大家介绍,“由朝廷派遣官吏和少量军队驻扎,
负责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组织互市,传播医术,
也负责接收和安置,因各种原因南迁归附的牧民。”
这时,地面上的人,显然也发现了空中这巨大的白色神雕。
巡逻的士兵立刻警觉起来,但很快又想到了什么,又恢复了常态,只是纷纷仰头行礼。
而那些牧民则反应各异,有的惊慌地躲进蒙古包或棚圈,
有的则跪地叩拜,口中念念有词,显然将沙雕视为了神物。
也有胆大的,站在原地指指点点,脸上满是惊奇。
“他们好像有点怕我们?”临安公主注意到了一些牧民的躲避。
王敏解释道:“静姐姐,草原上突然出现这么大的‘神鹰’,
很多人会觉得是长生天降下的征兆,
要么是祥瑞,要么是灾祸,害怕是正常的。
不过现在有朝廷的官员在,他们会解释的。”
朱标若有所思:“看来朝廷的宣抚教化,仍需时日。
要让他们真正明白,王师至此,非为掠夺,而是为带来秩序与安宁。”
沙雕在聚集点上空盘旋了两圈,李祺示意它飞向附近一条蜿蜒的小河。
河边似乎更加热闹。
只见河畔平坦的草地上,形成了一个临时的集市。
用毡布和木头搭起的简易摊位绵延开去,虽然简陋,但人气颇旺。
汉人模样的行商、穿着军服的士兵、以及大量穿着各色皮袍的牧民混杂在一起,
讨价还价之声隐约可闻。
集市上交换的物品种类繁多。
一边堆放着皮毛、羊肉干、奶酪、活羊、马匹等草原特产;
另一边则是堆积如山的布匹、茶叶、铁锅、盐巴、粮食、针线、甚至还有书籍和一些简单的铁制农具。
“是边市!”
朱棣眼睛一亮,“嘿,还挺热闹!
比咱们打下来之前,看到的那些偷偷摸摸的私市强多了!”
李祺点头:“朝廷开放官市,规范交易,课税低廉。
一方面牧民能换到急需的盐铁茶布,生活能好过些;
另一方面也利于朝廷掌控经济,减少走私,还能增加税收。
看这规模,显然很受欢迎。”
他们看到一个牧民,用自己的几张羊皮和一个汉商,换了一口新铁锅,
那牧民抱着锃亮的铁锅,笑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地用皮子包裹起来。
又看到几个士兵,正在购买新鲜的羊肉,似乎是在为驻军改善伙食。
还有一个像是小头领的牧民,正在仔细挑选一匹厚实的棉布,
大概是要为家人做过冬的衣裳。
“真好,”
常氏轻声说,“能这样安安稳稳地交换各自需要的东西,不用再打打杀杀。”
刘璟也微笑道:“《周易》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此情此景,方为太平气象。”
临安公主则对一处卖首饰和精巧玩意的摊位,
产生了兴趣:“呀,那些亮晶晶的是什么?好像不是中原的样式?”
王敏看了一眼,说道:“那是用银子和绿松石,做的头饰和腰带扣,
是我们草原姑娘喜欢的样式。
静姐姐喜欢?等下我们落地了,可以去看看。”
“真的可以吗?”临安公主雀跃地看向李祺和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