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 章 神秘的景泰二十七年

作品:《扫把星归来,全京城心都虚了

    宋府西跨院,几个干练的仆从正有条不紊的搬运行李,动作轻缓却利落。


    周氏站在正厅廊下,双手死死攥着帕子,目光像淬了冰的刀子,直剜向院门口的宋景叙,那眼神里的怨毒与不甘,几乎将他吞噬。


    宋景叙浑不在意,他亲自扶着柳眼娘走出院门,又牵过妹妹宋景芝的手,面对周氏杀人般的注视,他脊背挺的笔直,步履从容,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上前道一声别。


    柳姨娘有些怯怯,轻声提醒儿子,“难道不跟你嫡母道声别?”


    宋景叙温声道:“娘,别怕。从今日起,我没有嫡母,只有您一个娘。”


    马车停在宋府大门外,黑漆车厢上雕着复杂的云纹。这是苏漓特地安排的马车。有心人看到这个标记,就会明白,如今的宋景叙,不但是七品官身,还和永宁郡主交情匪浅。


    车轮缓缓驶离宋府,将那满院的压抑与周氏的怨怼,彻底抛在了身后。


    不多时,马车抵达西市新宅。


    朱漆大门敞开,院内栽着两株新移的海棠。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暖的人心头发亮。


    在大熙朝,这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向天下人宣布,他们已经和宋府分家,可以单开一页族谱,自成一户,再不受嫡母掣肘。


    而他,宋景叙,将是这族谱上的当家人。


    宋景叙站在院中,望着娘和妹妹舒展的笑容,眼底终于褪去了往日的沉郁。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永宁郡主。若不是她帮了他,这样的日子,他想也不敢想,也许现在,他还在无尽的黑暗中沉沦与挣扎。


    宋景叙暗下决心,自己定要做些什么,来报答郡主的一片恩情。


    苏漓没有着急去找二皇子,李文玥一直待在他的景明宫,跑不了。


    眼下,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京城这有限的时间里,她还有好多需要查的东西。


    京畿卫的秘密档案库藏在皇城西侧的暗楼里,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混杂着霉味与旧纸气息的冷风迎面扑来。廊下只点着几盏昏黄的长明灯,光线勉强照亮两侧高耸的书架,架上整齐码放着泛黄的册页与封缄严密的卷宗,标签上的字迹在阴影里模糊难辨。


    元承钧提着一盏琉璃灯走在前方,他熟稔的拂去一排卷宗上的薄尘,对着走在他身后的苏漓道,“郡主,当年看管那侍卫的小队隶属京畿卫左营,相关记录应该都在这里。”


    苏漓冲他点头笑笑,“多谢元将军。我就在这里看,绝不会弄乱这些卷宗的。”


    元承钧轻轻颔首,“旁人自是没有这个权限。郡主是因为公务,就是看一整晚也是无妨。”


    苏漓独自留在这里,将一卷档册轻轻抽了出来。


    “景泰二十七年 秋 京畿卫左营校尉林岳 携随身配刀逃离,自此踪迹全无。”


    苏漓静静凝视着这一行小字,心里默念着,景泰二十七年。


    其实,她要找的,就是这几个字。知道了时间,她此时就可以离开了。


    鬼使神差一般,苏漓又一卷卷的翻阅起来。


    意外的让她找到了另外一句,写的是先皇龙体违和,缠绵病榻,时间,竟然也是景泰二十七年。


    那失踪的侍卫,就是这一年发现了那倾城女子,出现在宫中的偏殿。


    这一年,可真是神秘啊。


    不行,她还要去太医局,找到景泰二十七年这一年,先皇的脉案。


    他到底得了什么病,他的噩梦,到底是什么?


    知晓了这些,这迷雾,应该就会被撕开一道口子 。


    自己定要弄清楚,那桃夭夭,到底在宫里玩了什么把戏。


    她为何要给自己找来四大侍女,又如此对待她们。


    想到这里面,就有自己的娘亲,苏漓觉得,心中有一股不受控制的戾气,在不断升腾。


    纪夜澜,他现在在做什么?应该是忙着在侯府,寻找娘亲的身世之谜吧。


    镇国侯府


    万籁俱寂,绿珠带着纪夜澜悄悄来到苏家祠堂,给他看了被夫人藏在暗格的——苏漓灵位。


    纪夜澜沉默的看着它,心中也是震惊与不解。


    “你去守着夫人吧,今夜,我先去镇国将军的书房寻一寻,看看能否找到线索。”纪夜澜低声嘱咐绿珠,绿珠眉头轻皱:“好,纪大人,您可定要帮帮郡主,找出夫人的身世。其实,她的心里难过着呢。这灵位之谜一日不解开,郡主一日就不会开心。”


    看到纪夜澜郑重的朝自己点点头,绿珠才放心的回到静姝院。


    纪夜澜穿过月洞门,来到距离静姝院不远处的一个院落。


    镇国侯府和别的府邸不同,苏震远将自己的书房设在自己常练功的地方。


    屋内陈设简洁,案上已经打扫过,只有一卷兵书孤零零的放在案边。


    烛火摇曳间,纪夜澜的目光,落在书架上。


    苏震远不愧是大熙有名的能文能武的儒将,除了一排排整齐的兵书,也能看到不少的诗词典籍。


    纪夜澜的视线从那一本本书籍上掠过,忽然,他发现有一本书,和其他书不太一样,凸出了一些。


    将那本书抽出,果然,在书后,放着一个小小的锦盒。


    他打开那锦盒,里面不是兵符也不是密信,而是一张泛黄的小像。


    像上是一个身着银甲的小将,眉目俊朗,正弯腰温柔的扶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娘子。


    那小娘子鬓发凌乱,脸上沾着尘土,眼底满是惊恐,却难掩清丽轮廓。


    纪夜澜指尖顿在像上,心头一震。


    这小娘子的眉眼,分明是年轻时的江月,苏漓的母亲。


    这画像笔触温柔细腻,很明显,画此像之人,定是怀着满腔的爱意,才将此画画的如此细腻生动。


    纪夜澜打量着画里的环境,不过寥寥几笔,但也能看出,这是一片荒凉之地,仿佛还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 。


    看着小将年轻的脸庞,纪夜澜心想,自己应该查查这是大熙什么时候。


    在这个时间,哪里发生过战事。


    江月,是那桃夭夭的侍女之一,这个时候的江月,分明就是刚逃离宫中不久。


    她是怎么逃出来的?为何又会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