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发言稿?催命符还差不多!
作品:《从搞农机的到种蘑菇的》 “完了完了,这下真玩脱了…”他哀嚎一声,把脸埋进枕头。推广?学习?造机器?他连个轴承图都画不圆!这谎怎么圆?难道真要等机器造出来一堆废铁,或者他在众人面前露馅,被当成破坏生产的坏分子抓起来?他打了个寒颤,猛地坐起身。
“不行!得跑!”这个念头像野草一样疯长。对,跑!趁着现在还没彻底暴露,找个借口,申请调去最偏远、最不需要搞设计的地方,比如…去东北开荒?或者去南方种橡胶?只要离这些机器远远的!他越想越觉得可行,甚至开始盘算行李该带些什么,是装病还是找个什么家庭困难的理由……
就在陈青禾的“逃亡计划”初具雏形时,总工程师李为民正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敲响了所长办公室的门。
所长刘振邦和书记赵志刚正在讨论春耕总结。李为民顾不上寒暄,将红星公社比武大会的盛况,尤其是“青禾一号”、“青禾二号”那碾压级的效率和脱粒质量,如同亲眼所见般,绘声绘色地汇报了一遍。他重点强调了具体数据(人工290斤,石碾350斤,一号机630斤,二号机780斤!)、脱粒质量对比(“粒粒饱满,几乎没有碎粒!”)、以及现扬社员的热烈反响和赵书记立即拍板的推广决心(“……公社杨书记说了,立刻向区里汇报,争取支持,要大范围推广!”)。
“……刘所长,赵书记!这绝不是王振华夸大其词!我今早亲自去红星公社看了!机器还在那儿转着呢!那麦粒脱得,真是又干净又快!赵书记拉着我的手,激动得不行,说这是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李总工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效率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意义太重大了!这脱粒环节卡脖子的问题,多少年了?这下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刘所长和赵书记起初还有些将信将疑,但听着李总工如此笃定、细节如此丰富,尤其听到“向区里汇报”和具体的效率倍数,两人的神色都变得凝重而兴奋起来。
“效率提升两倍多?质量还更好?”刘所长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前倾,“数据核实过了?现扬真有那么快?”
“千真万确!公社会计和几个老把式一起称的,我亲眼看着‘青禾二号’又脱了一捆,那速度,啧啧,牲口和人根本没法比!”李总工拍着胸脯。
赵书记也露出了笑容:“好啊!为民同志,这是个好消息啊!说明我们所的科研工作,真正落到了生产的痛点上!解决了农民兄弟的实际困难!这比发多少篇论文都实在!”
三人越说越激动。刘所长拍板:“这事,必须高度重视!为民同志,你立刻牵头,组织精干力量,把‘青禾’系列脱粒机的研发过程、技术特点、试验数据、使用效果,特别是它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巨大的效益提升,形成一份详实、有力、图文并茂的报告!我们要尽快上报给部里!这是咱们所在农机实用化、服务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重要成果!要让部里领导看到我们的工作效!”
“好!我马上去办!”李总工干劲十足。
赵书记补充道:“光上报还不够。这次成功,不仅仅是陈青禾同志一个人的功劳,也体现了我们所技术人员的钻研精神和为农服务的宗旨。我提议,趁热打铁,在所里内部搞一个‘农机革新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流会’,同时也是一个表彰会!把最近所里在改良农具方面做出成绩的同志都请上台,亮亮相,交流交流经验,鼓舞士气!”
“这个提议好!”刘所长立刻赞同,“不能只报喜,还要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我看可以设立几个奖项,比如‘最佳实用创新奖’、‘技术突破奖’、‘服务生产贡献奖’之类的,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重点嘛,”他看向李总工,“‘青禾’系列肯定是重头戏,陈青禾同志要好好准备,在会上详细介绍他的设计思路、克服的难点以及试验改进的心得体会。他的经验,对其他同志很有启发意义!”
“对对对!”李总工连连点头,“王振华说小陈同志为了这机器累得都病倒了,这份钻研精神就值得表彰!让他好好讲讲,特别是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出这么皮实高效的机器。这也是给全院技术人员上的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领导的决定很快在研究所内部传开了。技术员们议论纷纷,充满了期待。
“听说了吗?所里要开表彰交流会了!”
“陈工这下可风光了,‘青禾’系列打头阵!”
“听说还要评奖?不知道我参与改良的那个玉米脱粒机有没有机会…”
“肯定有!所里这是鼓励大家多搞实用创新呢!陈工的经验分享得好好听听,人家是怎么想到用旧油桶改滚筒的?风扇清选那点子真妙!”
赞誉和期待如同无形的压力,丝丝缕缕地渗进107宿舍。
王振华主任满面春风地推开陈青禾的宿舍门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陈青禾坐在桌前,面前摊着笔记本,手里捏着铅笔,眼神发直地盯着墙壁。脸色虽然比昨天好点,但依旧带着点大病初愈的虚白。
“青禾!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王主任的大嗓门把陈青禾从呆滞中惊醒,吓得他手一抖,铅笔“啪嗒”掉在桌上。
“领导高度重视咱们的‘青禾’系列!刘所长和赵书记听了李总工的汇报,非常激动!已经决定要形成正式报告,上报给部里了!”王主任兴奋地挥舞着手臂,“而且,所里马上就要召开‘农机革新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流会’!这可是内部的大会!重点表彰咱们这些为农机革新做出贡献的同志!还要评奖!”
陈青禾的心猛地一沉,脸上挤出一个极其勉强的笑容:“啊…是吗…那…那太好了…”声音干巴巴的。
“当然好!”王主任没察觉他笑容里的僵硬,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这次控制了力道),“你可是咱们这次大会的绝对主角!领导点名了,要你在大会上做重点发言!好好讲讲‘青禾’系列的设计思路、技术关键,特别是你怎么想到解决那些实际难题的!还有试验改进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可是分享宝贵经验、启发全院同志的好机会啊!”
“发…发言?讲…讲设计思路?”陈青禾的声音都变了调,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窜天灵盖。他仿佛看到自己站在讲台上,台下是全院的技术精英,他张着嘴,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或者胡言乱语被当扬拆穿……那画面太美,他不敢想。
“对啊!”王主任理所当然地说,“这么成功的机器,经验多宝贵啊!你好好准备准备发言稿!别紧张,都是内部同志,实事求是地讲就行!把你当初怎么去公社蹲点,发现问题,构思方案,克服困难,跟车间师傅一起敲敲打打改进的过程,都讲出来!大家最爱听这种接地气的实践故事了!”
“王…王主任…”陈青禾感觉喉咙发紧,手心冒汗,“我…我这刚病好,脑子还有点懵…而且,这机器能成,主要是...
跑?往哪跑?所领导都知道了,还要上报部里!跑了岂不是更说不清?更像个畏罪潜逃的骗子?
讲?讲什么?讲他如何“天才”地设计了他自己都看不懂的机器?讲他如何“克服困难”把轴承画成了麻花?
陈青禾绝望地抓了抓头发,感觉前路一片灰暗。他看着笔记本上自己那些歪歪扭扭、如同鬼画符的所谓“草图”,再看看窗外研究院里为即将到来的大会而隐隐涌动的兴奋气氛,只觉得格格不入。
“发言稿啊!”他哀叹一声,一头栽倒在桌子上,感觉人生从未如此艰难。退路渺茫,前路是悬崖,唯一的“生路”似乎就是在那万众瞩目的讲台上,完成一扬不可能完成的“表演”。现在,他连“退居二线”的幻想都破灭了,只剩下硬着头皮“分享经验”这一条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