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深深震撼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岸上,陈泰和柳慎元并肩而立,目送着船队远去。
“国公爷,您说,他们能成功吗?”陈泰的语气里,有期待,也有担忧。
柳慎元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那片在晨光中逐渐变小的船帆,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情绪复杂。
他想起了女儿李知安。
这些船,这些炮,这些海图,背后都有她的影子。
那个酷似亡妻的女儿,正用一种他完全没有想过的方式,改变着这个国家。
船队航行了十日,一路风平浪静。
每日一勺酸甜的“安康浆”,成了水手们最喜欢的时刻。
以往出海半月便会出现的疲乏、牙龈肿痛等毛病,这次竟然完全没有出现,所有人都精神饱满,士气高昂。
这日午后,船队行至一处名为“黑水沟”的海峡。
这里是南洋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伙名为“黑鲨帮”的海盗的老巢。
“报告将军!右前方发现大量船只,正朝我方高速接近!是黑鲨帮的旗号!”瞭望手的声音从桅杆顶上传来。
林江立刻举起远镜。
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二十多艘大小不一的海盗船,正气势汹汹地扑来,船上的海盗挥舞着刀枪,发出阵阵怪叫。
“终于来了。”林江的脸上,不见丝毫慌张,反而有一丝冷笑。
这正是他向陛下和娘娘证明这支新水师价值的最好机会。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清朗而有力,“所有战船,左舵十五,抢占上风位置!商船后撤,保持距离!炮手准备,听我号令!”
“将军,他们人多!”副将有些紧张。
“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林江不屑地道,“我们的炮,比他们的船跑得快!”
大安舰队灵活地完成了转向,三艘“安”级战舰如同三座移动的堡垒,将侧舷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冲来的海盗船。
黑鲨帮的头领,一个独眼龙,正站在他的旗舰上,狞笑着看着越来越近的“肥羊”。
他干这行十几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商队,这要是抢下来,够他快活好几年了。
“小的们!冲啊!抢光他们的丝绸和瓷器!”
他的吼声还未落下,对面的大安战舰上,突然喷吐出连绵不绝的火光和浓烟。
“轰!轰!轰!”
数十门“神威”炮同时怒吼,炮弹带着死亡的尖啸,划破长空,雨点般地砸向海盗船队。
独眼龙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
他只看到一枚黑色的铁球在他眼前急速放大,然后,整艘船剧烈一震,脚下的甲板瞬间四分五裂。
木屑和残肢断臂伴随着惨叫声,被巨大的气浪掀飞到空中。
这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海盗们引以为傲的速度,在“神威”炮的射程面前,成了一个笑话。
他们的船,甚至还没能靠近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就被精准的炮火一艘接一艘地撕成了碎片。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刚才还气焰嚣张的黑鲨帮,就只剩下几艘跑得快的船,拼命地掉头逃窜。
林江没有下令追击。
他冷冷地看着那片漂浮着无数残骸的海面,下达了新的命令。
“打捞幸存者,审问!我要知道,是谁在给他们撑腰!”
这场干净利落的海战,彻底打响了新生大安水师的名头。
当船队抵达南洋最大的贸易港口——满剌加时,当地的苏丹亲自出城迎接。
这位苏丹原本还因为黑鲨帮的猖獗而头疼不已,听闻大安船队举手之间就灭了这伙积年悍匪,态度立刻变得无比恭敬。
贸易进行得异常顺利。
大安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在这里换取了堆积如山的香料、宝石和珍稀木材。
更重要的是,林江从被俘的海盗口中,以及与当地商人的交谈中,获得了大量关于弗朗机人在更西方海域活动的情报。
三个月后,当船队满载而归,再次出现在泉州港时,整个港口都沸腾了。
那惊人的财富,让所有人都红了眼。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震动。
户部尚书看着那份长长的货物清单和预估的利润,激动得胡子都在发抖。
这一趟的收益,几乎抵得上朝廷半年的税收!
齐逾抓住这个机会,当即在朝堂上宣布:“即日起,成立‘海事贸易司’,由户部与兵部共管,专司海外贸易、航线开拓、海图绘制及关税厘定等事宜!凡我大安子民,皆可向海贸司申请出海文书,依法贸易,按规纳税!”
此旨一出,那些原本还抱着“重陆轻海”观念的臣子,彻底没了声音。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任何祖制和陈规,都显得苍白无力。
秋高气爽,西昭女王苏迪娜的车驾,在万众瞩目中,抵达了大安京城。
这位草原上的女王,身着华丽的部族盛装,眉眼间带着一股不属于中原女子的英气与锐利。
她并非第一次来京城,但这一次,她明显感觉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多了一些她以往未曾见过的东西。
那是一种昂扬的,向外勃发的活力。
齐逾和李知安并没有在皇宫里用歌舞和盛宴来招待她,而是带她去了几个“特别”的地方。
第一站,是太医院下属的一间专为军士设立的医馆。
在这里,苏迪娜亲眼看到,一名年轻的医师,在用烈酒为一名手臂被划伤的士兵清洗伤口后,用细密的针线,将他的皮肉一层层缝合起来。
整个过程,血腥却有序,那名士兵虽然疼得龇牙咧嘴,但伤口却被处理得整整齐齐。
“这是……‘缝合术’?”苏迪娜看得心头大震。
在草原上,这样深的伤口,基本就等于宣判了死亡。
“这是林祝御医和他团队的研究成果。”李知安在一旁平静地介绍,“可以大大提高重伤士兵的存活率。”
苏迪娜沉默了。
一个不吝惜将最高明的医术,用在普通士兵身上的王朝,其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二站,是京郊的一处军工作坊。
在这里,苏迪娜看到了正在批量生产的“神威”炮。
工匠们流水线般的作业,铁模铸造的效率,都让她这个外行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