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攘外安内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资敌?”太上皇冷笑一声,“丫头,你看得太浅了。草原上缺什么?就缺这些东西。一旦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过上了离不开我们货物的日子,你觉得他们还愿意回去过茹毛饮血的生活吗?那些主和的部族,会为了保住这条商路,拼了命地阻止战争。而那些主战的,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他们能不眼红?不用我们动手,他们自己就先斗起来了。”
齐逾和李知安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恍然。
这一招,正是安贸镇模式的放大版,釜底抽薪,攻心为上。
“第二,”太上皇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分化。西昭不是有很多部族吗?那就区别对待。亲近我们的,多给好处,多给贸易配额。跟那个国师走得近的,就处处刁难,什么都不卖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跟着谁有肉吃,跟着谁只能喝西北风。”
“这……会不会太明显了?”齐逾迟疑道。
“就是要明显!”太上皇一拍大腿,“阳谋,玩的就是堂堂正正!朕就是要告诉所有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耶律丹就算看穿了,他也毫无办法。他能拦着自己的族人不过好日子吗?他敢吗?他敢拦,那些部族就敢反!”
一番话说得齐逾茅塞顿开。
姜还是老的辣。
太上皇虽然退位了,但这一辈子的帝王心术和政治手腕,早已浸入骨髓。
他看似在享乐,实则对天下大势的洞察,依然犀利得可怕。
“儿臣受教了。”齐逾真心实意地躬身一拜。
“行了,滚吧,别耽误朕钓鱼。”太上皇不耐烦地挥挥手,重新拿起了鱼竿,仿佛刚才指点江山的不是他一样。
从颐和园回宫的路上,齐逾和李知安都陷入了沉思。
太上皇的阳谋,看似简单粗暴,实则直指人心,比任何精妙的阴谋诡计都更加难以防范。
“看来,我们这位父皇,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了。”李知安轻声感慨。
“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看着朕这个皇帝罢了。”齐逾的语气有些复杂。
从颐和园回宫后,齐逾并未立刻着手处理西昭之事。
那张由太上皇布下的阳谋大网,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编织,急不得。
而眼下,大安内部,却有一些杂草需要先行拔除。
夜深,乾清宫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李知安亲手为齐逾换了一杯热茶,看他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以及一份被单独放置的,厚厚的卷宗。
“北疆大捷,朝中那些反对开边市的声音小了许多,正是推行新政的好时机。”李知安轻声开口,“怎么还不见你有所动作?”
齐逾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眉心,身体顺势向后靠在椅背上,显出几分疲态。
“攘外,必先安内。”他拿起那份独立的卷宗,递给李知安,“皇后看看这个。”
李知安接过来,封皮上没有任何字样。她翻开第一页,瞳孔微微一缩。
里面记录的,全是睿王一党的罪证。
从侵占田亩、贪墨赈灾款,到与地方官员勾结,私下买卖官职,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更让她心惊的是,卷宗的后半部分,竟然详细记录了睿王府私下与几名边疆将领的往来信件,甚至还有意图豢养私兵的证据。
“这些是……”
“凌云与龙鳞卫查了数月,才搜集到的东西。”齐逾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
李知安合上卷宗,心情有些沉重。她早就料到睿王不是什么好人,却没想到他胆大包天到如此地步。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之前时机未到。”齐逾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声响,“朕登基不久,根基不稳,北疆战事又悬而未决。若那时动他,朝局必将大乱,反倒给了西昭可乘之机。”
他抬起头,疲惫的眼底透出一股锐利的光。
“但现在不同了。北疆胜了,民心可用。父皇的阳谋也为我们指明了对付西昭的方向。这颗埋在朝堂里的毒瘤,再不拔掉,就要烂到根子里去了。”
李知安明白了。
齐逾一直在等,等一个内忧外患都相对平稳的契机,然后用雷霆之势,一击毙命。
“你需要我做什么?”李知安问。
齐逾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干燥。
“皇后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在凤仪宫,等朕的好消息。”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明日早朝,或许会有些吵闹,皇后安心便是。”
李知安反握住他的手,点了点头。
她明白,这是一场属于帝王的战斗,她能做的,就是给予他最坚实的支持和信任。
……
翌日,太和殿。
百官依序站立,常朝如期举行。
气氛与往日并无不同,官员们三三两两地低声议论着北疆的战事和即将大开的边市。睿王站在宗亲之首,脸上带着一贯的雍容笑意,似乎心情不错。
齐逾身着龙袍,缓步走上御座,神色平静地接受了百官的朝拜。
“众卿平身。”
一系列的常规奏报过后,殿内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松弛。
就在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敬德手持笏板,猛地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臣,有本要奏!”
陈敬德年过半百,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素有“铁面御史”之称。他一出列,许多官员的心都提了起来。
睿王的眼皮跳了一下,但脸上的笑容未改。
齐逾面无波澜:“陈爱卿请讲。”
“臣要弹劾睿王!”
陈敬德的声音响彻整个太和殿,掷地有声。
一瞬间,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了陈敬德和睿王的身上。
睿王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厉声喝道:“陈敬德,你休要血口喷人!本王乃当朝亲王,皇室宗亲,你凭什么弹劾本王?”
“就凭这个!”陈敬德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奏章,高高举起,“臣弹劾睿王爷结党营私,贪墨国帑,私授官职,豢养私兵,意图不轨!桩桩件件,皆有实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