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送走婉容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敬王妃看着侄女这副模样,心中既愤怒又悲哀。这个孩子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
"王爷,现在该如何处置?"她小声问道。
敬王深吸一口气,似乎下了什么重大决定:"来人,去准备马车,明日一早就送她回娘家去!"
"什么?"徐婉蓉瞬间瞪大了眼睛,"姑父,您要赶我走?"
"不是赶你走,是送你回家成亲。"敬王冷冷地说道,"你娘家那边有个乡绅,人品不错,家境殷实。我已经决定了,把你嫁给他,离开京城,远离这些是非。"
"不!我不要!"徐婉蓉拼命摇头,"我不要嫁给什么乡绅!我要留在京城!我要......"
"你要什么?"敬王打断她的话,"要继续在这里丢人现眼?要继续给敬王府招灾惹祸?"
徐婉蓉想到"才子",想到那些还没完成的任务,心中更加绝望:"姑父,求您了,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求您别送我走!"
"晚了。"敬王摆摆手,"来人,把她带下去,收拾行装,明日起程。"
两个婆子上前,架起徐婉蓉往外走。
"不要!放开我!姑父!姑母!求求您们了!"徐婉蓉拼命挣扎,哭声凄厉。
可敬王心意已决,任她如何哭喊也不为所动。
夜色深沉,徐婉蓉被关在自己的闺房里,门外有人看守,插翅难飞。
她坐在床边,眼泪早已哭干,心中满是绝望和不甘。明天一早,她就要被送离京城,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乡绅,从此再也回不来了。
"小翠......"她虚弱地叫了一声。
小翠红着眼睛走过来:"小姐,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帮您送那封信的。"
"不怪你。"徐婉蓉摇摇头,"是我自己太蠢了。"
她想到"才子",想到那些还没完成的任务,心中涌起一阵恐惧。如果她就这样离开了,会不会遭到报复?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小姐,您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呢。“小翠劝道。
徐婉蓉苦笑一声:”我哪里睡得着?"
第二天清晨,敬王府上下都在忙碌着为徐婉蓉送行。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敬王妃亲自来到徐婉蓉的房间。
"婉蓉,该走了。“她的语气中带着无奈和不舍。
徐婉蓉已经换上了普通的衣服,脸色苍白得像张纸。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住了这么久的房间,心中五味杂陈。
"姑母,我真的要走了吗?”她还是不死心地问道。
敬王妃叹了口气:"孩子,这也是为了你好。留在京城,只会有更多的麻烦。"
徐婉蓉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好跟着敬王妃走了出去。
院子里,敬王正在和几个随行的护卫交代着什么。看到徐婉蓉出来,他的脸色依然很难看。
"上车吧。"他冷冷地说道。
徐婉蓉走到马车边,回头看了一眼敬王府的大门。她曾经多么得意能住在这里,可现在却要被赶走了。
"小姐......"小翠红着眼睛,舍不得分别。
"你好好照顾自己。"徐婉蓉强忍着眼泪,拍了拍小翠的手。
随行的只有两个婆子和几个护卫,小翠是不能跟去的。
马车缓缓启动,驶出了敬王府的大门。
徐婉蓉坐在车厢里,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京城,心中满是不甘。
与此同时,东宫内,李知安正在处理政务。
春夏走进来,小声禀报:“主子,敬王府的徐婉蓉被送走了。"
李知安头也不抬:”送哪儿去了?"
"听说是嫁到南方的乡绅家里。“春夏答道,”还说以后不准再进京了。"
李知安这才抬起头,轻轻叹了口气:“也好,省得再生事端。"
她想起徐婉蓉之前种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摇了摇头。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非要把自己逼到绝路上才知道后悔。
"敬王那边有什么话吗?”她问道。
"敬王爷让人传话,说对侄女的无礼行为深感羞愧,请太子妃不要介意。"春夏如实禀报。
李知安点点头:"回话给敬王,就说我没有放在心上。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他不必自责。"
"是。"春夏应声。
最近这段时间,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皇帝的病情越来越重,可太医们却始终找不出病因。更奇怪的是,皇帝的症状时好时坏,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春夏。"她叫了一声。
春夏快步走了进来:“主子有何吩咐?"
"你去打听一下,皇帝陛下最近的用药情况。要详细一些,包括是谁在负责煎药送药。"
春夏愣了一下:“主子是怀疑......"
"我也说不清楚,总觉得有些蹊跷。”李知安皱眉,“你小心一些,不要让人察觉。"
"明白。”春夏领命而去。
李知安想起齐逾之前中的毒,那种毒药隐蔽性极强,如果不是她恰好懂医术,恐怕齐逾早就没命了。
会不会皇帝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想到这里,她决定亲自去皇宫看看。
下午时分,李知安以关心皇帝病情为由,来到了皇宫。
她先去了御药房,以太子妃的身份询问皇帝的用药情况。
"回太子妃,陛下每日的药都是按照太医院的方子配制的,绝不敢有半点马虎。“药房的管事太监恭敬地说道。
"那是谁负责煎药?”李知安问道。
"是顺德公公。他在陛下身边伺候了二十多年了,最是忠心不过。"
李知安点了点头,表面上没有表露什么,心中却暗暗留意。
随后,她又去了皇帝的寝宫。
皇帝正半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显得十分虚弱。看到李知安进来,勉强撑起身子。
"知安来了。"皇帝的声音很虚弱。
"父皇,您感觉怎么样?"李知安走到床边,关切地问道。
"还是老样子,时好时坏的。"皇帝苦笑,"太医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知安仔细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她发现皇帝的症状确实很奇怪,像是中了慢性毒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