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高下立判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它直接将徐婉蓉那点不可言说的心思,变成了“不懂事”、“不顾名节”的鲁莽行为。还将敬王妃从一个为侄女铺路的精明长辈,打成了一个“思虑不周”的糊涂人。


    徐婉蓉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继而涨得通红,站在那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手指紧紧地攥着衣角,几乎要将那华贵的布料撕碎。


    敬王妃的脸色也极为难看,像是被人当众打了一巴掌,火辣辣地疼。


    李知安却仿佛没看到她们的窘迫,继续温声说道:“再者,太子殿下近来遵医嘱静养,调理身子,听不得这般情意缠绵的靡靡之音。他如今,反倒更爱听些乡野小调,说是有助于安神。前几日,我随口哼了首江南的《采茶歌》,他还夸有趣,让我多唱几遍呢。”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这句话的杀伤力,比之前那句更甚。


    它不仅彻底否定了徐婉蓉精心准备的表演,还将她引以为傲的“高雅”品味,贬低成了“靡靡之音”。


    更重要的是,李知安用一句轻描淡写的“我随口哼了首”,便将她与太子之间那种外人无法插足的亲密日常,展露无遗。


    那是正妻才有的底气和随意。


    你费尽心机弹奏《凤求凰》又如何?太子爱听的,是我哼的采茶小调。


    高下立判。


    在座的夫人们,一个个都成了精的,哪会听不出这其中的机锋。看向徐婉蓉的眼神,已经从刚才的玩味,变成了几分同情和看好戏的幸灾乐祸。


    这位新上任的太子妃,看着温和,手段却如此凌厉。


    三言两语,不见一个脏字,就将敬王妃和徐婉蓉精心策划的一场好戏,拆得七零八落。


    这哪里是商贾的小聪明,这分明是深谙人心的阳谋!


    花园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连丝竹声都仿佛停了。


    最终,还是敬王妃强撑着笑脸,打破了这片尴尬。


    “太子妃教训的是,是臣妾思虑不周了。”她的声音有些发紧,“婉蓉,还不快谢谢太子妃的教诲。”


    徐婉蓉咬着下唇,眼中含泪,不情不愿地福了福身子。


    “多谢……太子妃娘娘教诲。”


    那声音,细若蚊蝇,充满了委屈和不甘。


    李知安坦然受了这一礼,仿佛真的只是在教导一个不懂事的晚辈。


    她端起茶,轻轻吹了吹浮沫,不再看那二人。


    今日这第一阵,她赢得干脆利落。


    琴声风波过后,宴会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徐婉蓉被敬王妃寻了个由头打发下去换衣服,实则是没脸再待下去。而敬王妃的脸上虽然还挂着笑,但那笑意却怎么也到不了眼底。


    在座的女眷们也不再像之前那般随意说笑,看向李知安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


    她们意识到,这位太子妃,绝非传闻中那个只靠太子宠爱和几分运气的商女。


    敬王妃显然不甘心就此落败。


    她很快调整好情绪,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说起来,太子妃接管宫中事务也有些时日了,可还习惯?宫里的用度开销,人情往来,比之外面府邸要繁琐百倍,处处都是学问。不像我们,管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清闲自在。”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又是一个坑。


    她意在点出李知安出身商贾,或许精于算计,但未必懂得皇家规矩和人情世故。管理后宫,可不只是会算账就行。


    一位与敬王妃交好的侯爵夫人立刻心领神会,接话道:“可不是嘛。就说这宫里的采买,哪一样东西用哪个产地的,哪家供奉的品质最好,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稍有不慎,不仅是花了冤枉钱,更是失了皇家的体面。”


    言下之意,你李知安一个外来户,懂这些吗?


    李知安放下手中的银箸,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动作优雅从容。


    “夫人说的是。”她先是表示了赞同,随即看向敬王妃,不答反问,“正好,我这几日正在为端午节庆典的用度发愁,有几处地方想不明白,还想请教一下王婶和诸位夫人。”


    敬王妃心中一动,以为她终于露怯了,连忙道:“太子妃但说无妨。”


    李知安微微一笑,开口道:“我看了往年端午的账册,单是用来赏赐百官的香囊,内造府的预算就要三千两白银。我寻思着,这香囊里的香料,虽用了些名贵的,但也不至于如此昂贵。后来我让内廷司的人将香料单子拿来一看,才发现其中一味‘龙涎香’,每年都要从西洋商人手中高价购入。”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但这龙涎香,并非不可替代。我查了古籍,也问过太医院的院判,用东海进贡的‘瑞脑’配上几种草药,制成的香丸,不仅香气更清雅持久,还有安神醒脑的功效,成本却不及龙涎香的三成。我已让内造府试制了一批,效果极好。如此一来,光这一项,便能省下两千多两银子。”


    她话说得平铺直叙,像是在探讨一件寻常事,但在场的夫人们听了,却是心头一震。


    在她们看来,宫中用度,向来是沿用旧例,奢侈一些也代表着皇家脸面,谁会去深究这其中的成本?


    可这位太子妃,不仅去查了,还找到了替代品,甚至连功效和成本都算得清清楚楚。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会算账了,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明和对事务的掌控力。


    不等众人消化完,李知安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还有分派给各宫的粽子。往年都是由御膳房统一制作,费时费力,还时常有宫人抱怨分到的口味不合心意。我便想着,不如将原料按份例发下去,各宫自己动手包。如此一来,御膳房省了力,各宫也能按自己的喜好来,岂不两全其美?省下的人力,正好可以去加紧赶制庆典上要用的彩灯和龙舟。”


    这一条条,一件件,说得有理有据,清晰透彻。


    她不是在请教,她分明是在用这些实际的例子,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