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秉公执法

作品:《被相府抛弃后,她成了太子心尖宠

    秉公执法。


    这四个字,意味深长。


    再联想到昨日查封万宝商行总号时,那干净得过分的账目,孙承志心里已经有了计较。这趟浑水,他不想趟,也趟不起。


    “府尹大人,乐安县主已经在前厅等候了。”管家躬身而出,不卑不亢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孙承志点点头,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入院中。


    一进前厅,他便看见了安然坐在主位上的李知安。


    她今日穿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色衣裙,未施粉黛,却更显从容镇定。她面前的桌上,还摆着一壶冒着热气的清茶,仿佛不是在等待抄家,而是在等待一位前来拜访的客人。


    “本官奉旨,前来搜查乐安县主府邸,彻查万宝商行通敌一案,还望县主配合。”孙承志公事公办地开口。


    “孙大人言重了。”李知安站起身,微微颔首,“身正不怕影子斜。大人想查,知安自然全力配合。请吧。”


    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坦然的态度,让孙承志都有些意外。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官差立刻鱼贯而入,开始对整个别院进行搜查。


    春夏站在李知安身后,紧张得手心全是汗。虽然小姐说了有万全之策,但眼看着那些官差翻箱倒柜,她这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


    李知安却像是没事人一样,重新坐下,甚至还亲自给孙承志倒了杯茶。


    “孙大人,请用茶。这搜查,恐怕还需要一些时候,大人站着也累。”


    孙承志看着递到面前的茶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


    “多谢县主。”


    他没有喝,只是将茶杯握在手里。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前厅里安静得只剩下外面官差偶尔传来的翻动声。


    李知安气定神闲,孙承志却是如坐针毡。


    终于,一名官差头领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上了锁的紫檀木盒子。


    “大人!在……在县主的书房暗格里,发现了这个!”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春夏的脸“唰”地一下白了。


    孙承志的手也下意识地握紧了茶杯。


    他看向李知安,却见对方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惊愕”。


    “这是……”李知安蹙起眉头,似乎也有些不解。


    “带上来!”孙承志沉声喝道。


    官差将木盒呈上。


    孙承志亲自检查了锁扣,完好无损。他从怀中取出一把特制的钥匙,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锁“咔哒”一声打开。


    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册子。


    不是普通的账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北境商要”四个字。


    孙承志的心猛地一跳,他伸手将册子拿了出来,翻开第一页。


    这一看,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册子里记录的,根本不是什么与西昭的交易,而是万宝商行与北境数个马场、皮货商之间的贸易往来。


    更重要的是,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一批铁器——从农具到马蹄铁——的流向、数量,以及最终使用者的名录。这些使用者,无一例外,都是大安边军的后备军户,或是与军方有合作的民屯。


    每一笔记录后面,都附有接收方的画押和官府的凭证复本。


    这哪里是什么通敌的罪证?


    这分明是一份功劳簿!一份证明万宝商行是如何在朝廷禁令的框架下,巧妙地将战略物资输送给最需要它们的边境军民的功劳簿!


    册子的最后几页,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分析。


    分析指出,北狄近年来小动作不断,边境摩擦日益增多。大安朝廷虽有军备补充,但往往集中于一线主力部队,对于广大的二线军户和民屯,农具、铁器的损耗补充却常常滞后。万宝商行此举,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巩固边防后备力量。


    字字句句,皆是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孙承志的后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


    他猛地抬头,看向李知安。


    他明白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罪证,这是一个陷阱!一个专门为他和背后之人准备的陷阱!


    如果他今天真的拿着这本册子去定罪,那他就不是秉公执法,而是构陷忠良,自掘坟墓!


    “大人,这……这上面写的是……”一旁的官差头领也凑过来看了一眼,顿时也傻眼了。


    “闭嘴!”孙承志厉声喝断他,随即合上册子,深吸一口气。


    他走到李知安面前,双手捧着册子,躬身行了一礼。


    “是本官鲁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和敬佩,“县主心系边防,为国分忧,本官……佩服!”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春夏捂住了嘴,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外面的百姓听不清里面的对话,但看到京兆府尹竟然对乐安县主行此大礼,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议论纷纷。


    “县主,王掌柜那边,本官回去后立刻就放人。万宝商行的封条,也即刻收回。此事,是有人恶意诬告,本官定会追查到底,还县主一个公道!”孙承志说得斩钉截铁。


    他现在只想赶紧和这件事撇清关系。


    “有劳孙大人了。”李知安淡淡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就在这时,一名镇国公府的亲卫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神色凝重。


    他径直走到李知安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


    李知安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眉头紧紧蹙起。


    “国公爷那边查到了,最初散播流言的,是京城里几个有名的地痞,而他们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慈宁宫。”


    这在她的预料之中。


    但亲卫接下来的话,却让整个事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另外,国公爷刚接到北疆八百里加急军报。”


    亲卫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雷。


    “北狄拓跋部,于三日前,集结三千轻骑,突袭我雁门关外的一处哨所,烧毁屯粮,斩我守军百余人后,扬长而去!”


    北狄来犯!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李知安的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时间点太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