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成了吃软饭的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看着陈敏莹润白皙的小脸,清澈又专注的眼神,这一刻赵繁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


    见色起意也好,怜香惜玉也罢,不管是什么原因,他终于遇到了想停下脚步与之相伴一生的那个人。


    陈敏自然要问为什么要去国外,当知道赵繁任期结束后,可能会调往法兰西做驻法大使。


    她眼中立刻溢出了笑意:“汝之往,吾亦往之。”


    因为没有去学校上过一天的课,陈敏接受的是家庭教育,思想多少有些传统,嫁给赵繁之后,作为妻子当然要跟随他去任何地方。


    最主要还是因为赵繁的开导,她才重获新生,对她来说,眼前这个人不仅仅是丈夫的角色。


    因为心里有了期待,赵繁回到沪市之后,改革的力度更加凌厉,在他的有意推动之下,两个月之内就完成了教育方面的改革。


    法院也处理完了三年的积压案件,所有涉事的学生保留了学籍,全都发往农村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担心这个环节学生还是反抗,赵繁连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时间都制定得很细致,一半是劳动,一半是思想教育。


    解决了文化改革,他便啃起了最难啃的政治这块硬骨头。


    只能说相比于教育,这一块的反抗强度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


    幸好大领导下定了决心,坚定的让全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全方面的梳理。


    赵繁没有让大领导失望,他在保证生产和发展的前提下,完成了两年期的试点改革。


    彭书记和大领导也没有让他失望,刚宣告完成了两年的沪市改革,他就被调回了外交部,驻法大使的任命书也直接下达了。


    陈宏又再一次成为了赵繁的直系上司,一见面,他就径直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之情溢于言表。


    “沪市改革完成之后,接下来就要推广到全国,一个城市的动荡就那么大,后面只怕是要动用武力了。”


    赵繁作为打响第一枪的先锋,他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即便不再主导全国的改革工作,待在国内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让他调职回外交部,提议者虽然是彭书记,陈宏也投了赞成票,最后拍板的还是大领导。


    赵繁也心有余悸地说道:“还是领导们心疼我。”


    即便拿到任命书,还不能立刻出国,在这期间赵繁还得安抚好父母,还有和陈敏的婚事也要筹办。


    以当前的严峻形势,赵繁就算是待在外交部,也得经常有警卫人员跟随,这种情况他的婚礼不可能在人员复杂四合院办。


    赵德福夫妻是被警卫人员开车接过来的,刚开始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见到儿子好好的,两人才松了口气。


    赵繁的名声越来越差之后,上级领导还为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叫范新杰,后面各种宣传用的都是这个名字。


    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说赵繁去的是人民理事公会,四合院的人以为是别的单位,在图画没有横行的年代,并没有人把范新杰和赵繁联系在一起。


    至于一开始想污蔑赵繁的娄家,赵德福听了儿子的话,和对方闹翻之后,没多久这家人就被隔离审查了。


    赵德福夫妻知道赵繁只能在外交部办婚礼,结束之后也不能回四合院露面,他们并没有什么意见。


    就算不是因为赵繁的名声,见到陈敏的那一刻,他们也不想让儿子带媳妇回四合院。


    不仅是因为彭家的门第,还因为陈敏实在长得太漂亮了,即便是两年没见的赵繁也这么觉得。


    相亲的时候,陈敏才15岁,去年见面赵繁也觉得她越来越漂亮,可今年再见的时候,还是一下子就被她镇住了。


    可能是恢复了自信,精神面貌体现在了容貌上,从容的一颦一笑更是把她十分的容貌展现到了极致。


    四合院里不仅有觊觎人妻的许大茂,还有为了孩子有点疯魔的易中海,陈敏这样的品貌,去了四合院,只怕是不得安生了。


    赵德福和王桂香的态度那么坚决,赵繁还有点奇怪,问了才知道,如今四合院都知道易中海和秦淮茹的关系了。


    之前易中海就想给秦淮茹找个丈夫,等她怀上之后,就把这个孩子污蔑到她新丈夫的头上。


    可是秦淮茹是去做过上环手术的,不管她和易中海发生几次关系,都不可能怀上孩子。


    计划是先怀了孩子再找丈夫,有了这个先后顺序,易中海找秦淮茹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之前没有发现的邻居,自然就发现了端倪。


    这两年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院子里的年轻人虽然陆陆续续结婚,但也有不少新生儿出生。


    为了家里孩子的婚嫁,谁都不肯去捅这层窗户纸。


    当然了,院子里的许大茂还没孩子,可是他提前被赵德福警告了。


    娄小娥已经嫁到了许家,娄家被隔离审查并不包括她,许大茂被老婆家的事情吓破了胆,他又是清楚赵繁身份的,哪里还敢去举报易中海和秦淮茹。


    之前赵德福怀疑许大茂和秦淮茹有一腿,实际上是没有的,毕竟那段时间他和娄小娥快要结婚了,为了给娄家一个好印象,即便有一点小心思,他也管住了自己。


    虽然进入了阶级斗争时期,但赵繁划的底线并没有影响国家的生产,生产效率比原有的历史高出了很多,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物资匮乏。


    这场婚礼可以说是办得异常隆重,彭家那边就不说了,人家的能量不是赵家能想象得到的。


    赵家这边也不需要他们操心,由外交部全权办理,即便是赵德福和王桂香,也只需要作为家长出面。


    连赵繁这个新郎也只需要跟着车去把新娘接到外交部,中间给亲朋好友敬酒,最后完成洞房就可以了。


    对于这场婚礼的安排,赵繁非常不好意思,还向领导申请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婚礼的费用。


    这两年虽然还是实行票据制度,但额外购买的话价格也不高,毕竟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已经非常充足了。


    陈宏拍了拍赵繁的肩膀,笑着和他说道:“这些费用也不是外交部垫付,当然也不是我,你可以猜猜是谁?”


    赵繁下意识就猜测是彭家,随即不由得苦笑,自己怎么成了吃软饭的?


    可惜陈宏却摇头,让他往大的方向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