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两代人认知上差异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赵德福如今不仅在院子里备受尊敬,在厂里也是水涨船高,原因和他在院子里上位大爷一样,只是因为儿子在外交部上班。
自从撕毁同盟后,苏大哥撤走了全部的专家,国内不知道哪来的小道消息,国家可能会请别国的专家来指导生产工艺。
外交部是接触国信息的第一站,红星钢铁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对赵德福非常的礼遇,即便他一再地声明外交部的工作都是需要签保密协议,赵繁不会回家说这些。
可厂里也不知道是为了安心,还是为了结个善缘,反正对他还是各种讨好。
别人怎么样赵德福管不着,他只能尽量平稳心态干自己的事,或者是主动干一些能干的事。
特别是前段时间加班安排,他是最积极的,就是不想留下什么话柄。
易中海和贾东旭来找赵德福,主要是希望他用自己的面子去找后勤部的李主任说说情,趁着这次机会,给秦淮茹安排一个工作,厂里的这些领导中,对赵德福最热心的就是李主任。
赵德福一听就知道,这哪里是自己的面子,是让他去卖儿子的面子。
虽然傻柱死不承认是李主任给樊春香解决的工作,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一样,后勤的那份工作就是他挪出来给何雨柱的好处。
没见到自从樊春香去上班之后,何雨柱就再也没有对李主任各种吐槽,让做什么招待菜就做什么。
李主任这样的人要是沾上,以后只怕是没完没了,赵德福可不想给儿子惹事。
特别还是为了易中海和贾东旭这对心眼多的师徒,也根本犯不着。
听了母亲的解释,赵繁感动的同时也赞同父亲的做法,这倒不是他不想让父亲借自己的势,而是几年之后的阶级斗争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现在最好能低调就尽量低调。
可能是儿子的态度一直都很谨慎,加上赵家也不是一朝得势变猖狂的性格,赵繁进入外交部之后,唯一改变的就是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其他地方还是和以前一样,特别是为人做事上。
只能说家庭妇女对八卦之异常的上心,聊完院子里的事,王桂香才想起来何雨水托她给赵繁送的毕业证。
赵繁刚到外交部上班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就托何雨水告诉他可以去学校领一个毕业证,他当时是决定要去的,可是后面一个事接着一个事一直都没有去。
王桂香告诉他,这个毕业证早就给他开好了,只是一直不见他去,学校的老师正好遇到了何雨水,这才让她带回来。
何雨水本来想等着赵繁回家的,谁知道他一年半载的也就回一次四合院,几乎都是家人来外交部看他,她只能把这个毕业证转给王桂香了。
何雨水来送毕业证的时候扭扭捏捏,作为过来人的王桂香就察觉出了那姑娘可能对赵繁有点意思。
自从樊春香嫁进何家后,何雨水的精神面貌就大变样,越来越有青春期女孩的朝气。
特别是这两年营养补足,之前还瘦的跟麻杆一样的身材也窈窕了起来,这姑娘如今算是南锣鼓巷这一片最漂亮的。
长得不错,考上了高中,如今何家的条件也起来了,又是同一个四合院,知根知底,在王桂香这样的传统妇女看来,何雨水是非常不错的儿媳妇人选。
当然了,前提是没有领导要给赵繁介绍对象,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领导都安排到位了,儿子只管埋头工作就好。
赵繁看着这张初中毕业证也不由得苦笑,上辈子虽然是个艺术生,好歹也是本科,没想到这辈子混了外交部,竟然是个初中文凭。
王桂香看儿子发笑就误会了,赶紧叮嘱他道:“你爸说的没错,领导开口说要给你介绍对象,肯定是放在心上的,你和雨水是没可能了。”
赵德福说这句话的时候赵繁还不以为然,后面陈宏就亲自叮嘱过一次,还有了具体的人选,只是女方年纪还小,需要过两年再介绍他们认识,他就知道这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赵繁苦笑一声说道:“妈,我跟何雨水怎么可能呢?而且领导又和我说了一次,等过两年就介绍女方给我认识,而且我现在哪有时间谈情说爱呀?”
王桂香一听这话,白了他一眼:“什么情情爱爱的,以后可别再说了,前段时间王主任还来通知你爸,让他管控一下院子里的风气,特别是男女方面的分寸,说我们这是正经国家,可不能像国外那样开放。”
赵繁一听这话就联想到了许大茂,这会儿是在自己的宿舍里,他也不顾忌的就问了出来。
“是不是大茂哥又招惹了哪个寡妇,还落到了王主任手里了?”
王桂香否认了这个说辞,许大茂又不是第一天花心了,收尾工作一直干得不错,不是因为他。
好像是铜锣巷附近有一对小年轻谈对象,可能是把持不住搞怀孕了,然后管社区的人比较封建,那个女的差点被浸猪笼。
不仅是他们院里来通知,京城的风气都在整顿,特别是男女方面的交往。
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阶级斗争,要不然不会搞什么浸猪笼,而是把男的女的拉到一起剃阴阳头,赵繁上辈子看过这种时代风俗的图片。
虽然赵繁说了,领导真的会给自己介绍对象,保证不会和其他女性发生正常社交以外的关系。
可王桂香还是再三的嘱咐他,可别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看来这辈子是没机会谈情说爱了,即便是有正负极关系的老婆,出了房门也要保持距离。
人家领导说了两年后,那肯定是两年后,赵繁也不操心这个,不过母亲带来的毕业证,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文凭问题,这个事又没有时间限制。
赵繁去上班的时候,试探性的问了一下林鹏飞,现在有没有在职读书的机会,怎么也弄个高中文凭吧?
最近是个多事之秋,林鹏飞听赵繁打算读书,一下都给他问懵了。
赵繁虽然是任职他的秘书,可干的工作却比司长还重要,可以不客气的说他是外交部隐形的三把手,毕竟陈宏的秘书可没有他的存在感强。
这样的人却要回归学校读书,林鹏飞是完美的忽略了在职这两个字。
听了林鹏飞苦口婆心的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赵繁苦笑地点明是在职读书。
可惜现在没有这样的机会。
见赵繁有点失望,林鹏飞想了一下说道:“如果你想提高文凭的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去读党校,但这也不是在职去读的,是由内部推荐入校,期间就在学校里上课。”
赵繁已经立了不少的功,而且他在国内和国外的见识上,很多人都比不上,这种人才竟然要回炉重造,这在林鹏飞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有点本末倒置。
可在赵繁这样21世纪的人看来却很正常,只能说两代人认知上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林鹏飞虽然否定了赵繁回学校读书的想法,却还是给了他另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