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还特别的年轻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赵繁却微微一笑说道:“国内暂时还不能引进这些工业技术,但香江却是个不错的中转站。”
这个地方暂时还在大英帝国的控制之下,工业引进的也是大英帝国的技术,商业上算是处于无序控制状态,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才有可乘之机。
赵繁的意思是让人潜入香江,在那里引进漂亮国的工业技术,提前学习技术和培养工人。
至于技术工人,可以引渡更多的人去那边,只要时机成熟,有1/10的人愿意回国,那专业技术和熟练工人都有了。
这些安排是对未来的规划,即便在当下也非常有利,在漂亮国生产的东西和在香江生产的东西,价格完全可以拉开一个档次,更何况运费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赵繁列举了这么多好处,让林鹏飞又热血沸腾了起来,团里其他人也都很激动。
作为资深的政客,这些同僚想得比赵繁还多,比如华夏想学而又碍于政治立场不敢出手的技术,都可以利用香江这个平台做个中转。
即便是瞒不住,不管是苏大哥还是漂亮国,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还要顾及大英帝国的态度,即便这个日不落帝国已经快衰落了。
在访问期间林鹏飞要求所有团员写工作报告,特别是这次访美,所见所闻都太过震撼,时间久了怕有疏漏的地方。
可能是要随时和赵繁讨论意见,林鹏飞特意让他和自己一个房间。
见赵繁今天晚上又是刷刷写了几个字就结束了工作记录,他不禁感到好奇。
“你写的绝对没有500个字,还没有小学作文的字数多呢。”
赵繁笑着反驳道:“林部长,小学的作文是200字。”
过年期间赵繁经常辅导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功课,这个时候的小学作文都是统一要求最少200个字。
林鹏飞家里也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他知道这个情况,于是笑骂赵繁偷换概念。
“规定是不少于200个字,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只写200个字,那么几个字能表达什么?”
赵繁知道对方是想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于是也不矫情,直接把本子递过去,让他自己看。
每天的日志肯定不止200个字,但也不到500个字,赵繁就1234罗列要点,不像林鹏飞那样写成书面报告,还用上了各种修饰词。
可看完之后,林鹏飞也不得不承认,赵繁把能写的都已经写到了。
而且这个记录应该只有自己看,像自己写的那么完美的工作日志,等要提交的时候还得重新写一遍。
林鹏飞把工作日志还给了赵繁,叹了口气说道:“看到你的记录内容,让我想起了漂亮国的加工工厂,简练而快速,没有半分冗余,只提取最精华的部分,在这一点上我应该向你学习。”
赵繁的这个记录方式是21世纪学的,经过无数代人检验过,跟他评价漂亮国的工业基础一样,是最终的正确答案,他倒是不谦虚地让林鹏飞尽管学。
还不等林鹏飞数落他自负,他就把话题转到了漂亮国的工业发展上。
“上次参观的那个服装厂让苏大哥就心动不已,漂亮国发过来的参观行程,还有一座旧金山的肉食加工厂,我怕是参观完这一处之后,苏方会提出合作的请求。”
虽然苏大哥跟漂亮国进入了暂时的缓和期,但对立的本质是不变的,漂亮国怎么可能同意这种合作,让苏大哥解决生产不足的困境。
本来苏大哥的优势就是摊子铺得很大,就体量而言。漂亮国可完全不是对手。
不过像这种情况,劣势就是后勤太过臃肿,物资也消耗得特别大,漂亮国国内已经看出他们这方面的弱点。
如果合作这种生产技术,让苏大哥解决了生产不足的情况,那不就是相当于资敌了吗?漂亮国不可能那么傻。
赵繁分析了这么多,就是没有点明最后的结论,可林鹏飞已经听出来了,在这件事上两边很可能会发生分歧。
林鹏飞了然地点头道:“你是想提醒我,要对接下来这次的分歧做好提前的准备?”
刚到美国发现苏大哥的访问态度和他们预估的不一样,当时开会的时候就定下应对的方案,那就是两方发生严重分歧,华夏这边要充当打圆场的角色。
只是和事佬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特别是没有绝对实力的前提下。
林鹏飞并非泛泛之辈,稍微一想就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恭维苏大哥,实际上帮漂亮国拒绝这个合作。
其实苏大哥肯定也知道,漂亮国不会轻易答应这种工业合作,即便是这样也要提出合作请求,估计是想和对方表露强硬的态度。
华夏在这个时候恭维他们如何强大,不一定需要漂亮国的技术,这就相当于给苏大哥一个体面的台阶,同时也帮助漂亮国彻底拒绝苏大哥的要求。
可以说这么做完美的达成了稍微帮助漂亮国,政治上又支持苏大哥,实际上还是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只能说三方都揣摩明白了对方的小心思,只是即便明白也要表露出态度,有点像明知道前面是南墙也要撞过去的意味。
没有出乎赵繁的意料,在参观旧金山附近的一座肉食加工厂的时候,苏大哥当场就提出了技术合作的要求。
是要求,不是请求。
技术是人家的,而且人家展示出来只是为了体现国力的强盛,不是摆出来打算送出去的。
林鹏飞还以为苏大哥想引进这样的技术,怎么也要表现得委婉一点,先礼后兵至少是要讲究的。
没想到苏大哥一来就硬邦邦地提出了合作的要求,那意思就是必须得合作。
美方的态度也没有出乎他和赵繁的猜测,确实是当场就拒绝了,这话一出就像点了马蜂窝一样,两边代表的态度就恶劣了起来。
赵繁和林鹏飞之前就商议过,他们是作为第三方还是弱势的一方,这个和事佬只能是最后出来和稀泥。
毕竟华夏没有强制要求两边一定要配合自己的实力,只能是他们争执得面红耳赤再出来,到时候双方应该能顺势顺着这个台阶下。
什么也不做有点尴尬,但是做多了别人也不领情,所以他们只能不情不愿地劝大家和气一点,这个时候就体现了翻译的重要性。
特别是把赵繁给突出出来了,因为不管是漂亮国,还是苏大哥的访问团,甚至是华夏这边的,他是唯一的年轻人,还特别的年轻。
现场的人见他不仅俄语说得特别溜,英语也说得很标准,还能自如转换。
本来想让赵繁低调的林鹏飞看到了两国代表团对赵繁流露出意味不明的眼神,他心里就是一个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