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在外交上很有灵性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但去苏大哥却不一样,他们是去交涉立扬的,因为如今两国是盟友关系,而且华夏还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此行只能是被指导的份。


    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苏大哥又一次提出了驻军的要求。


    这次更为过分,甚至拿出蘑菇弹的材料样品作为要挟,扬言如果华夏再不落实驻军合作,他们不仅要停止供应材料样品,连生产技术资料也要撤回。


    虽然蘑菇弹威胁的时代尚未形成明显趋势,但有国际视野的人都能看出来,未来要是哪个国家没有蘑菇弹,必定会受到有蘑菇弹国家的威胁。


    华夏这样一个大国,舆论可不好控制,如果受到威胁,全国人民都将生活在恐惧之中,而且在国际上也会失去很多话语权。


    既然想要走独立自主发展的路线,华夏怎么可能忍受这种情况发生?


    陈宏部长带去的人没能想出缓和双方关系的办法,连现在的合作都难以维持,国内因此有些着急,近期打算派遣一些外交人才过去支援。


    赵繁听完冯向阳的科普,也觉得这事非常棘手,可就像他之前说的一样,自己搞搞商业或许还能有偶尔闪现的灵感,但让他去搞政治,只能是摸瞎。


    对于冯向阳帮忙拒绝调职,他感激地说道:“谢谢团长的周旋,我加入外交部才多久啊,年龄又摆在这里,连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还没搞清楚,去了也只能当翻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赵繁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要介入政治事务,但他觉得最好等到特殊十年结束之后。


    今年才15岁,特殊十年结束是1976年,到那个时候他也才32岁,正是当打之年,到时候再发力正好合适。


    现在他只想先解决一些边缘问题,比如三年灾害的粮食问题,或者辅助完成一些翻译工作。


    赵繁的金手指电脑又不能联网现代,他只能用之前储存下来的资料,以前也不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


    可他知道,十年时期,外交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单位,现在涉足越多,未来可能受到的冲击也越严重。


    至于想办法躲过去?他只有外语这一个突出的能力,别说没有人脉可以调职,就算有,也没有适合他的单位,而且以他的年龄也不适合去别的地方。


    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见赵繁说得这么可怜,冯向阳也剖析了自己的想法:“按照我的意思,你多立一些功,以后就算不在我的团里,部里安排你的职位调动的时候也会询问你的意见。”


    不得不说,不管是意外进入外交部,还是认识冯向阳,赵繁都可以说是非常幸运。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样了,没想到分开之前,冯向阳又问道:“虽然你不会加入支援陈宏部长的访问团,但我还是想问你一句,如果你加入了,对当前和苏大哥的关系的困局,你有什么看法?”


    赵繁闻言苦笑道:“团长,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我知道的信息还是你刚才和我说的那些,你现在问我,我怎么能想出来什么解决办法?”


    冯向阳了解赵繁,见他回答得这么快,就知道他没有认真思考,于是命令他给自己写一份解决办法的报告。


    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想法多么天马行空,让他都必须写一份报告提交上来。


    赵繁求职外交部只是想吃饱肚子,加入商业团,解决了国内的粮荒问题,虽然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缓解,但首都这里已经恢复了粮食供应,他觉得拿这份工资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还有十年特殊时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即便冯向阳一再嘱咐,赵繁也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不过冯向阳是他的唯一金大腿,赵繁也不可能敷衍了事,在出国访问之前,他借了一大堆关于国际形势的资料。


    虽然现在不能涉足政治,但未来他总要介入,多了解一些形势也不会错。


    美食文化摊的申请没几天就通过了,这样的话,出国访问的人员还要增加几个摊主,毕竟外交部的官员不会做糖葫芦和糖画。


    外交部并没有相关人才的备案,交涉派出人员办事处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街道办的上级机构,他们登记了京城内的各种人才类型。


    其他的准备工作已经没有那么急迫,本周末虽然只放假一天,但离家也半个月了,赵繁就打算回家一趟。


    只是刚下班,还没有回宿舍收拾东西,他就被冯向阳叫住了。


    “之前我让你写的报告,怎么一直没有交上来?现在也不用交了,跟我去一趟林副部长的办公室。”


    此行不用问也知道是关于工作的,根本不容赵繁拒绝,他只能一边走一边问什么情况。


    冯向阳让赵繁写这份报告,只是觉得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建议,纯粹是广撒网,总能捞到鱼的心思。


    原来人家找赵繁,是因为外交部的副部长林鹏飞对派去支援的人员配备非常不满意,然后他的秘书就提议了赵繁。


    可赵繁已经确认了要进行欧洲五个国家的访问,人家还提出了美食摊这样有建设性的办法,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表明访问团的准备工作已经很完善了,政治团这边的补充人员也即将出发,现在才把人调过来并不是很合适。


    然后他的秘书就建议问赵繁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一点思路也是好的。


    部里的领导都知道这个少年在外交上很有灵性,林鹏飞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让冯向阳把人带到自己的办公室。


    因为对这个事情不是很上心,赵繁只是写了几个可有可无的建议,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现在让他去给人家做书面报告,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这种时候,赵繁也只能实话实说了:“团长,我们国家是坚决不可能在驻军这个问题上退让的,我看了不少资料,苏大哥想要在我们国家驻军,是为了对付美国,这是人家势在必行的国策,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缓和的计策都没有用的。”


    冯向阳也知道不管是他还是林鹏飞都有些强人所难,可是涉及到国家的发展,谁都会心存侥幸。


    他还是又问了一句:“有没有能缓和一点的办法,即便是保留现在的关系也可以,我们国家对蘑菇弹的研究目前还在学习阶段,要是苏大哥撤了生产资料和实际样品,我们只怕是很难推进了。”


    赵繁有点无语,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想想怎么应付林鹏飞副部长吗?


    他也知道形式主义可以搞,但绝对不能摆到台面上来,所以破罐子破摔地提议道:“既然苏大哥不仁,那我们也不义算了。”


    冯向阳一听就知道赵繁又有什么主意,激动地对他说道:“不管是不仁还是不义,我们赶紧去林副部长的办公室,还是之前的那句话,行不行的,讨论过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