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地位仅限于冯向阳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除了赵繁不敢把害怕说出口,其他人知道这次补贴的含义后,都纷纷表露出自己勇敢无畏的决心。
环境特别能裹挟人,即便赵繁心里怕得要死,也只能跟着同事高喊“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外出访问的伙食费和路费都由团队统一安排,赵繁上班的第三天就带着这些补助回家了。
因为他翻译的资料又快又好,冯向阳不算请假,回到四合院,上班的和该去城外挖野菜的人都出去了。
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好在他有家里的钥匙,便进去喝水等着家人回来。
到中午的时候,除了在厂里上班的赵德福,家里剩下的三个人都回来了,见到赵繁,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难道是外交部那边嫌他年龄太小,或者是工作出了什么纰漏,把他扫地出门了?
随即看到赵繁腿边大包小包的好多东西,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要是真的被扫地出门,总不至于还给钱吧,毕竟赵繁才发了工资。
“才去了三天,怎么又回来了?”王桂香疑惑地问道。
赵繁当然不敢说出国访问会有生命危险,只是淡定地解释道:“周一我就要跟团出国访问了,归期不定,单位提前发了一点补助,我想着这个时候院子里肯定没人,就多买了点粮食回来,以后锅里别放乱七八糟的东西,你们正常吃饭就好。”
赵繁一口气买了10斤粮食,家里每人都有最低粮食指标,之前买的10斤粮食也还没吃完。
就算粥里不加乱七八糟的树根,也能坚持个两三个月,到时候他怎么也能回来了。
确认赵繁不是被外交部扫地出门,而是要跟着访问团出差,家里的三个人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随即王桂香就担忧地问道:“怎么才刚入职就要出国访问了?”
赵繁不可能说让王桂香担心的话,他镇定地继续解释道:“出行的时间应该早就确定了,只是我知道一些医疗知识,临时把我编入访问团,所以才显得突然。”
具体的细节事关工作内容,涉及保密协议,他就没说更多的。
之前王桂香就挺疑惑,儿子什么时候会画画,现在听他说又了解医疗方面的知识,心下就更觉得奇怪了。
对着自己的儿子,她也没什么好迟疑地,直接就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画画的?而且又是从哪里了解的医疗知识?难道你还会治病?”
这个时代,连草根随便煮一煮都能当赤脚医生,但凡谁说了解医疗知识也能自称医生,所以王桂香才会这么问。
赵繁当然不会自称医生了,他摇头解释道:“脑子里怎么想,手上就会画出来了,可能上辈子我是学画画的吧,以前也没画过,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个情况,至于医疗知识,上次为了画科普故事,查阅了很多图书馆里的医疗资料,只是知道一些,可不敢随便给人治病。”
现在还不是十年特殊时期,阶级斗争还没开始,说一点封建迷信的话也没关系。
儿子在饿死之前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虽然学习不错,但对新奇的事物并不怎么上心,听到这番解释,王桂香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主要是接触了这么长时间之后,赵繁的性格越来越像原身,不像的地方也慢慢让家里人接受了。
不仅王桂香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晚上回家的赵德福也同样如此。
不过他的警惕性比王桂香高很多,儿子才刚入职,转头就要去国外出差,还发了这么多的补贴,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不过他当着妻儿的面并没有问出来,而是第二天送儿子去坐车的时候,才拉着他问了详细的情况。
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外,连最后的道别都来不及,那可要悔恨终生了,赵繁没忍住,还是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赵德福闻言一把抓住儿子的肩膀,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
四合院都羡慕他们家成了第一个双职工家庭,在这一刻之前他还有些得意,现在才意识到儿子的这份工作并不像在厂里上班,只怕是要和那些上战扬的士兵一样危险。
现在建国才10年,之前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又是过的什么日子,这些都是在前线流血流汗的那些士兵换来的,赵德福实在是说不出让儿子当逃兵的话。
看着还不到40岁的父亲,鬓角已经有了些许斑白,此时又哽咽地看着自己,赵繁心里也不好受。
他拍了拍父亲的手说道:“去的国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业大国,而且也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赵繁是学美术出身的,而且文化课学的是理科,他并不是很清楚历史,只是大概知道一点走向。
就他所了解的情况,国家和巴西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到他穿越的时候还有很多合作。
赵繁之所以这么悲观,主要是这个时期不仅是国内挺乱的,国外也不遑多让,只要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全须全尾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赵德福也明白儿子的意思,现在也不能做更多了,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要是有机会就写信回来。”
访问团的访问时间初步定了一个月,现在国内写信都慢得要死,更不要说是国外的了,不过为了安父亲的心,他没有拒绝。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还挺淳朴的,职扬霸凌之类的事基本上不可能见到,之前大家还觉得赵繁年纪小,应该多照顾他一些。
可开始工作之后,大家才发现反而是赵繁照顾他们更多,这个时候搞翻译可不像21世纪有电脑可以查询资料。
但凡是遇到比较陌生的词语,想快速翻译出来,一般只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问身边的同事,这个方法比较快。
如果没有同事知道的话,那就只能去翻资料,这种的话就是大海捞针了,毕竟现在不管是字典还是资料都匮乏得很。
工作台也不像21世纪那样还有隔断,统一都是书桌,甚至是拼在一起,中间放的资料也是共用的。
别人抬头问单词,赵繁能回答的基本上都回答了,而且还不限于英语和俄语,即便是回答不了的,他也会给查阅的方向。
慢慢地,赵繁在团队的地位仅限于冯向阳了,谁也不敢把他当小弟弟看待,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本事的天才,
因为出国在即,为了工作进度,每天下班之前冯向阳还组织开10分钟的小会。
赵繁每天都会受到表扬,偶尔还会奖励零食或者罐头之类的。
可赵繁却知道,要是换成别人的话,估计只有口头奖励,只有他是特殊的例外,原因也让他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