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被掉包了
作品:《离婚后她独美,不复婚不原谅》 明既白的心跳得飞快,眼角余光不时瞥向安静放在工作台旁那个特制保险箱——里面的那块即将被护送回国的“宋代农桑玉牌”已经被尹秘书送去检测。
因为对松井教授专业素养和人品的信任,在金缮修复的最后阶段,她甚至邀请了他一同参与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美其名曰“现场教学”。
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监控修复过程,确保玉牌安全。
最后的一些简单收尾工序,松井教授更是主动提出由他独立完成,作为“毕业测验”,请明既白放心去处理其他事宜。
当时,华国文物保护局派来的工作组人员也在场,出于对明既白判断的信任以及松井教授的国际声誉,并未提出异议……
难道……难道就是在那个时候?!
就在明既白的心越沉越低,几乎要坠入冰窖之时,她握在手中的手机屏幕悄然亮起。
是尹秘书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四个字,却像一把重锤,狠狠砸碎了她的所有侥幸:
仿品!
明既白的呼吸骤然停止。
浑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间逆流,冲得她耳膜嗡嗡作响。
她只觉得一股冰冷的绝望和滔天的愤怒猛地攫住了她!
果然是他……松井教授!
他利用了她的信任,利用了所谓“学术交流”的幌子,利用了所有人对他人品和声誉的毫不怀疑,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一出偷梁换柱的好戏。
他此刻脸上那谦逊温和的笑容,那充满感激的话语,在此刻的明既白看来,变得无比虚伪和狰狞!
这就是老师警告的“笑颜下的暗刃”,这就是加盆国人极致的伪善!
她猛地抬起头,目光如两道冰冷的利箭,直直射向还在那里喋喋不休表达着“感激”与“惋惜”的松井教授。
工作室内的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方才还流淌着的温和与客套瞬间被抽干,只剩下一种冰冷的、一触即发的紧绷。
松井教授脸上的笑容依旧挂着,但那弧度却显得有些僵硬和不自然。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明既白周身瞬间散发出的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寒意,以及那双突然变得锐利如刀的眼睛。
他不理解,方才还言笑晏晏、甚至带着一丝离别伤感的明既白,为何在接了一个信息后,态度骤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是工作上出了什么纰漏?
还是华国那边传来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他心中飞快地揣测着,但面上依旧维持着资深学者惯有的温和与困惑:
“明桑?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你的脸色似乎不太好。”
他的中文并不太标准,此刻却很好的掩饰住他的心虚。
明既白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她只是当着他的面,再次拿起手机,直接拨通了尹秘书的电话,语气冷静得近? 乎冷酷,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在地面上:
“尹秘书,立刻去查。重点是我工作室、临时保险库以及…所有近期接触过玉牌的相关人员的住所和行踪。”
她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松井教授瞬间微变的脸色,继续清晰地下令,“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进行地毯式排查。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知道结果。”
电话那头的尹秘书没有任何迟疑,立刻领命:“好的明小姐,我立刻去办!”
松井教授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让他迅速镇定下来。
他猜测明既白或许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者对玉牌的安全产生了疑虑,但绝不可能立刻锁定他,更不可能找到证据!
那块赝品玉牌,是他耗费了无数心血,几乎不眠不休观察真品每一个细微特征,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顶级资源和材料,才最终完成的“杰作”!
无论是玉料的质地、色泽、包浆,还是金缮部分的用金量和修复痕迹,甚至上面细微的磕碰和历史的磨损感,他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松井有绝对的自信,仅凭肉眼,即便是明既白本人,也绝难分辨真假!
唯一的破绽,只在于那跨越千年的岁月沉淀所留下的、无法完全仿制的内在分子结构痕迹,那需要最精密的同位素检测仪器才能鉴别。
而明既白对他如此信任,甚至邀请他参与了修复,就算最后真的查出问题,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工作室进出人员复杂,华国工作组内部也可能有纰漏,甚至……
他可以反咬一口,质疑是明既白自己监管不力,或者为了推卸责任而诬陷他。
尽管内心里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脸上的表情也迅速调整回关切和些许被无故怀疑的委屈:
“明桑?你这是、这是难道玉牌出了什么问题?这…这怎么可能呢?最后的收尾工作虽然是我独立完成的,但每一步都是在你们华国工作组的监督下进行的啊!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不实的传言?”
明既白看着他精湛的表演,心底的寒意更甚。
她没有接话,只是走到一旁的工作台边,看似随意地拿起一份关于琅琊王氏墓葬群最新考古发现的报告复印件。
她需要时间,必须拖住他。
于是,她开始“不经意”地谈起那些深奥莫测的话题:
“松井教授,说起来,琅琊王氏墓葬群的发掘,最近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关于其中出土的某些祭祀礼器的烧制工艺,似乎运用了一种早已失传的、利用特殊矿物釉料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窑变’的技术……”
她娓娓道来,语气平淡,
“其精妙程度,甚至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还有那些神秘的大夏文字符号,其解读方式似乎也并非我们传统认为的那样。”
仿佛只是在学术探讨,分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极具诱惑力的边缘知识。
这些对于痴迷于华国古代文化、尤其是陶瓷和古文字研究的松井教授来说,无疑是抛出的最香甜的诱饵。
果然,松井教授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
即便他内心警铃大作,怀疑明既白无缘无故突然说这个肯定另有图谋,但这些学术秘辛对他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哪怕只是听到一点皮毛,也足以让他心痒难耐,双眼放光,忍不住追问细节,甚至暂时忘却了眼前的危机。
他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赞叹和疑问,完全沉浸在了明既白为他编织的知识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