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 顾睿阳出生

作品:《穿书:我乃资本家后妈的亲闺女

    宋心悦心里瞬间有了答案:这些定是宋老太太做的。


    果然,她在孩子棉袄的内口袋里,摸到了一封信。


    信里开头先絮絮叨叨说宋向阳这一年过得有多冷清:“你爸每天下班回家,屋里空荡荡的,连口热饭都没有。冬天冷的时候,没人帮他缝棉衣,他自己笨手笨脚的,缝得歪歪扭扭。过年的时候,别人家热热闹闹,他只能陪着老婆子我吃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接着,宋老太太的话锋一转,劝宋心悦不要反对宋向阳再婚:“那个姓张的妇女,我上个月特地去钢铁厂见过,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说话轻声细语,不像是爱惹事的,家里的活儿也做得利索,一看就是个会过日子的。你爸年纪也不小了,身边确实需要个知冷知热的人。”


    信里还反复强调:“你永远是我们老宋家的孩子,奶奶心里清楚得很,不会因为你爸再婚就亲疏不分。等你爸再婚后,我会帮你守着他手里的工资,每个月该给你的钱,一分都不会少,绝不会让外人占了便宜。将来我不在了,我攒下的那些钱,还有你爸手里的积蓄,都会留给你,算是奶奶和你爸给你的补偿,弥补以前对你的亏欠。”


    最后,奶奶的语气变得格外恳切,字里行间满是期盼和担忧:“心悦啊,奶奶知道你心里怨你爸,怨他没护好你和你妈,可他毕竟是你亲爸,身上流着一样的血。将来他老了,动不了了,身边没人照顾,你可千万不要不管他。奶奶求你了,就当是可怜可怜他,将来让你爸爸能安安稳稳地过个晚年,别让他孤零零的。”


    宋心悦看着信上有些模糊的字迹,想来是宋老太太写的时候,眼泪滴在了纸上。她轻轻叹了口气,将信纸叠好,收进空间里。


    她或许无法彻底原谅宋向阳,更无法跟他像寻常父女那般,但也绝不会让他上辈子那样,被关进精神病医院,最后凄惨死去。将来等他真到了动不了的那天,那该请护工就请护工,该送养老院就送养老院,她会尽到赡养责任,不让他落得无人照料的凄凉下场。


    日子在平静的忙碌中悄然推进,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六号。


    王雅琴上午发动了,被顾清和直接送去了医院,直到晚上六点多,才生了个七斤多重的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顾清和看着襁褓里皱巴巴的小家伙,哪怕心里一直盼着能有个闺女,可看到儿子的那一刻,也高兴的不行。可顾睿辰知道是弟弟的那一刻,就有些失落,看着小家伙嘀咕道:“哎,你咋不是妹妹呢!我想要软软糯糯的妹妹。”


    这话逗得病房里的人都笑了,姚玉兰拍了一下顾清和的胳膊,嗔怪道:“都怪你!天天在孩子面前念叨着想要闺女,把睿辰都带得一心盼着妹妹了。”


    顾清和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没敢反驳。


    姚玉兰又瞪了他一眼,这才问道:“孩子取名字了没?”


    顾清和的笑容瞬间僵住,尴尬地看向王雅琴。


    王雅琴喝了口鱼汤,笑着解释:“清和之前满心以为是闺女,取的全是女孩名,恐怕还没来得及想男孩名呢。”


    顾清和感受到老妈投来的目光,连忙挺直腰板,急中生智道:“取了!我早就想好了,就叫顾睿阳!阳光的阳!”


    王雅琴在心里默念了两遍顾睿阳,觉得这名字简单又好听,便笑着点头:“挺好的,就叫这个。”


    顾睿辰也凑过来,拉着弟弟的小被子,小声说:“阳阳,虽然你不是妹妹,但我还是会带你玩的。”


    转眼到了周日,陆家老夫妻俩带着陆泽,拎着烟酒、点心和布料,热热闹闹地来到顾家商议婚事。


    陆父陆母跟顾老太太年纪相仿,年轻时也都参加过抗战,三人一坐下就找到了共同话题,从当年的行军往事聊到如今的生活变化,越聊越投机,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等聊得差不多了,陆母率先提起正事,拉着姚玉兰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感慨:“我家阿泽的婚事,可让我操了好几年的心!他二十岁的时候,我想着如今讲究晚婚晚育,也没催他。可一到二十四岁,见他心思全在工作上,半点不着急,我就开始慌了 ,你想啊,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他倒好,连个对象都没有!”


    她顿了顿,又无奈地笑了:“这一眨眼,眼瞅着过年他都快二十七了,我急得睡不着觉,还以为这孩子要打光棍了呢!前段时间我实在没办法,就跟他说,要是再不去相亲,我就绝食。你们看,这不就缘分到了,遇上清瑶这么好的姑娘了嘛!”


    姚玉兰听了,也捂着嘴笑了起来,深有同感道:“可不是嘛!我家二小子也是这样,当年在部队里总说不急,还是我佯装身体不舒服,才把他骗回来相亲的。结果刚回来没几天,就说要结婚。这都是命里注定的缘分,急不来!”


    陆母拉着姚玉兰的手,语气恳切又干脆:“既然我们两家都有意成全孩子们,今儿就把婚事的细节好好商量下!”


    姚玉兰与顾老太太相视一眼,眼底满是笑意,当即点点头!


    “如今提倡婚事简办,咱们也不搞那些铺张浪费的老规矩。”陆母话里却透着对顾清瑶的满意,“但该有的体面不能少,咱们不能委屈了清瑶这孩子。”


    陆家条件本就不错,两个哥哥早早成家自立,陆泽也工作六年了,这些年攒了不少的工资。


    而顾家自始至终对顾清瑶怀着愧疚,姚玉兰和顾振邦早私下商量过,几乎拿出大半家底给女儿做陪嫁,就盼着她出嫁之后能顺遂。


    果然,当姚玉兰把准备的陪嫁清单说出来时,陆家老夫妻俩都愣了愣,竟比他们出的聘礼还多一半。不仅把彩礼全让顾清瑶带回陆家,额外还添了一千八嫁妆,包揽了新房所有家具,从各种柜子到碗筷、被褥,连婚后四季的衣物都置办齐全,规格堪比旧时的嫁妆,只不过顺着如今的风气,没备金银玉器罢了。


    陆母当即拍板:“亲家这么疼清瑶,我们家也不能委屈了孩子,这样吧,礼金我们家再加一千,票据的话,我们往多了准备。刚才说的三转一响,再加个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