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成功了!铁血厂长泪洒当场!

作品:《四合院:我八级工程师,你还闹?

    “一号床层升温速率超过预设曲线,冷却水流量增加百分之五,保持斜率!”


    “二号床层压力出现轻微波动,调整旁路进气阀门开度千分之三,稳住它!”


    一道道指令,通过对讲机,清晰冷静地传达到各个岗位。


    车间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和林卫国沉稳的声音,再无杂音。


    空气充斥着臭氧和金属被加热的特殊气味。


    时间,一分一秒地爬。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反应塔内的温度和压力,在无数仪表盘光点的见证下,爬升至设计的最佳反应区间。


    最要命的时刻,来临。


    “打开出口取样阀,取第一批样品,立刻送检!”


    林卫国下令,声音略带沙哑。


    一个早已待命的研究员冲到反应塔出口。


    他戴着厚厚的手套,拧开阀门,用一个特制的钢瓶,采集了一些看不见的气体。


    然后,他抱着那个比自己命还重要的钢瓶,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旁边的分析室。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跟随着那个钢瓶。


    整个控制室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的宣判。


    杨厂长捏紧的拳头里全是汗,心跳声擂鼓一样敲打自己的耳膜。


    分析室里只有气相色谱仪风扇的嗡嗡声。


    赵建国亲自操作,他的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


    那双曾经能稳稳焊起微米级电路的手,此刻因为紧张竟微微有些发抖。


    他小心翼翼地将气体样品注入仪器,然后便死死地盯住屏幕上的谱线。


    时间在等待中被无限拉长。


    控制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屏幕上一条基线开始波动,一个山峰般的谱峰缓缓升起,越来越高,越来越尖锐!


    几分钟后,数据处理完毕,一个刺眼的数字定格在屏幕上。


    赵建国看着那个数字,整个人像被雷劈中,瞬间僵住。


    大脑一片空白,呼吸都停滞。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揉,又凑近一遍,恨不得把脸贴在屏幕上。


    没错!就是那个数字!那个只敢在梦里出现的数字!


    一股巨大的狂喜和激动瞬间冲垮他所有的理智!


    “呜……呜呜……”


    他想笑,眼泪却先流下来。


    想喊,喉咙里却像堵了一团棉花,一个字都发不出。


    他像个疯子一把抓起那张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温度的报告单。


    转身就跌跌撞撞地冲出分析室。


    脸上挂着泪,嘴里却咧着笑,一路狂奔。


    嘴里只能发出“啊啊啊”的、介于哭和笑之间的狂叫,涨红着脸冲向控制台。


    所有人都被他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搞蒙。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脸色“刷”地一下就白。


    “难道……难道是失败了?”


    杨厂长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沉到谷底,眼前甚至有些发黑。


    坏了,难道巨大的投入和期望,要付诸东流?


    他一个箭步上前,手都在抖,一把抢过赵建国手里攥得死死的报告单。


    定睛一看。


    那双眼睛死死盯住报告单的最下面。


    那里用加粗字体,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行字。


    “样品气体中,氨浓度……36.1%!!!”


    36.1%!


    比实验室小试的最佳数据,还要高出整整一个百分点!


    这座新型反应塔的工业转化效率,达到一个国内前所未有,


    甚至在国际上都堪称恐怖的巅峰高度!


    杨厂长拿着报告单的手,剧烈地颤抖。


    那薄薄的一张纸,此刻重若千钧。


    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嗓子眼像被火烧过,又干又疼,一个字都说不出。


    杨厂长转身不管不顾地一把抱住旁边的林卫国。


    这个在钢铁厂摸爬滚打一辈子,指挥着上万人的铁血硬汉。


    此刻,竟然像个受了委屈又得到巨大惊喜的孩子,眼眶瞬间通红。


    两行热泪滚滚而下,打湿林卫国的肩头。


    “成功了……卫国……我们……我们真的成功了!”


    他的声音压抑不住的哽咽,在寂静的控制室里回荡。


    短暂的死寂过后。


    整个控制室,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我的天!36.1%!我们创造了神迹!”


    “以后我爹妈种地再也不愁没好化肥用!”


    年轻的科研员和工人们,互相拥抱着,跳跃着,把帽子扔向空中。


    喜悦的泪水挂在每一张年轻、疲惫却无比自豪的脸上。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汗水,所有的委屈和坚持,都值了!


    林卫国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但他心中涌起的是比喜悦更深的波澜。


    转过身凝视着那座正在平稳运行的反应塔。


    这是他从另一个时代带来的火种。


    如今,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燃起足以燎原的希望之火。


    他眼眶湿润,心中默念:这,就是我来此的意义!


    这,就是献给这个国家,献给这个时代,最好的新年礼物!


    试车成功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


    在轧钢厂,在市里,甚至在更高的层面。


    引起巨大的震动。


    当晚,林卫国亲自撰写的详细技术报告和试车数据。


    就摆在杨厂长的办公桌上。


    杨厂长连夜看完,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第二天一早,他亲自带着这份报告。


    坐上车直奔市里。


    他很清楚这份报告的分量。


    足以震惊整个国家的工业界和农业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反应塔持续稳定运行。


    生产出来的液氨,纯度极高。


    实验院又用这些液氨,试生产了一批尿素化肥。


    经过检测,化肥的氮含量和肥效。


    都远超国家标准。


    更重要的是这套设备的生产成本和能耗。


    比老旧设备降低将近一半!


    这意味着一旦这种新型反应塔投入量产。


    我国的化肥将会在短时间内。


    实现质量和产量的双重飞跃!


    这个消息对于一个以农业为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国来说。


    其意义不亚于一场伟大的革命!


    腊月二十九,临近除夕。


    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悄然驶入轧钢厂。


    车上下来几位穿着中山装,气质不凡的中年人。


    为首的正是农业部的王副部长。


    他这次来是代表部里,亲自来核实情况的。


    农业部的王副部长,是个严谨务实的老干部。


    他搞了一辈子农业技术推广。


    深知化肥对于粮食增产的重要性。


    当他第一次在内部简报上,看到红星轧钢厂的报告时。


    第一反应,是不信,甚至有些恼火。


    转化率超过35%?能耗降低一半?


    怎么可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数据,比西方最先进的设备还要夸张!


    这肯定是下面的人为了政绩,好大喜功,虚报浮夸。


    这种歪风邪气,必须狠狠刹住!


    于是他带着几个部里顶尖的化工专家,抱着“打假”的心态。


    连招呼都没打,直接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