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狠狠打脸苏联代表!我让你技术封锁!

作品:《四合院:我八级工程师,你还闹?

    大领导当场拍板。


    “立刻,从全国几个重点轴承厂,调集最顶尖的技术员!”


    “组成学习小组到红星轧钢厂去!”


    “向林卫国同志学习!”


    “我们不仅要能造出来,还要尽快实现量产!”


    “要让我们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导弹!”


    “全都用上我们自己造的‘中国心’!”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以最快的速度上报到了中枢。


    整个国家的工业和国防系统都为之震动。


    同一时间,涉外宾馆的会议室里。


    那个前几天还用鼻孔看人的苏联技术代表伊万诺夫。


    此刻脸上正挤出菊花般僵硬的笑容。


    他这次主动联系中方代表,态度放软不少。


    但骨子里的傲慢仍然若隐若现。


    “亲爱的同志,关于轴承技术转让的事,


    我们可以再深入地谈一谈。”


    他十指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


    摆出一副施舍的姿态。


    “我们充分理解贵国目前的困难,


    经过内部严肃的研究,我们决定…”


    伊万诺夫故意拖长了音,


    享受着对方脸上可能出现的期待和感激。


    “我们可以‘稍微’降低一些对粮食和珍稀矿产的需求。”


    “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体现了我们伟大的国际主义友谊。”


    中方代表静静地听着,


    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等他说完,中方代表才慢悠悠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


    “谢谢你们的好意。”


    “不过,不必了。”


    伊万诺夫脸上的笑容一下定格,他愣住了。


    还以为是翻译出了问题。


    “什么?”


    “我说,不必了。”


    中方代表放下茶杯,腰杆挺得笔直。


    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充满前所未有的自豪和底气。


    “你们的‘友谊’,太昂贵,我们要不起。”


    “哪怕你们现在免费送给我们,我们也不要。”


    “为什么?!”


    伊万诺夫的脸变得非常难看,


    再也维持不住风度,站了起来。


    “没有我们的技术支持,你们根本不可能造出来!”


    “这是对我们伟大友谊的公然侮辱!”


    “不,你错了。”


    中方代表也慢慢起身,


    身高上带来的压迫感让他俯视着这个气急败坏的苏联人。


    他一字一顿,清晰地开口:


    “因为,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把它研发出来。”


    他稍稍停顿,欣赏着伊万诺夫脸上那由愤怒转为震惊。


    再转为不可置信的精彩变化,然后补上致命的一刀。


    然后补上致命的一刀。


    “而且,比你们的更好。”


    伊万诺夫的表情就那么定住。


    他张大嘴,蓝色的眼睛里写满荒谬与惊骇。


    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这……这怎么可能?!


    这才过去多久?


    中国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独立攻克这种代表着工业桂冠的尖端技术?


    这不科学!这不符合逻辑!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


    被一股来自东方的巨力砸得粉碎。


    脚下一软,跌坐回椅子里,


    嘴里无意识地用俄语喃喃。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


    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却异常平静。


    林卫国正安静待在轧钢厂的技术科办公室。


    面前摊着厚厚一摞稿纸,手里的钢笔正在飞快地书写。


    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一个个精密的图纸,正在纸上成型。


    高精度轴承搞出来只是第一步。


    怎么把实验室里的“艺术品”变成流水线上的工业品。


    这需要一套完整、详细、能照着干的生产流程和标准。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正在编写的就是这份“量产圣经”。


    杨厂长推门进来时,瞧见的就是这幅景象。


    他本是第一时间来传达上头指令。


    顺便把打脸苏联代表的好消息分享。


    可一看林卫国已经在主动准备,心里只剩佩服。


    这小子,总是能想到别人前面去。


    “卫国啊,你这……”


    杨厂长指着那堆稿纸,满脸都是欣赏。


    “我正要来跟你说,上头要组织技术员来学习,你这就开始了?”


    林卫国抬起头,冲他一笑。


    “早晚要做的事,不如早点动手。”


    他说得云淡风轻,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杨厂长竖起一个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


    接下来几天,林卫国进入紧张忙碌的状态。


    几乎把办公室和一号车间当成了家。


    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干脆就睡在车间的行军床上。


    娄晓娥那边他也特意打了招呼,让她暂时别来。


    院里那帮人现在看他眼红,别再冲撞了她。


    这么一来,他这几天倒是跟四合院交集变少。


    白天,他带着李师傅他们,


    争分夺秒地把实验数据变成生产图纸和操作规程。


    晚上,他就着办公室的灯光,


    整理那份足以成为共和国精密制造“圣经”的手册。


    桌上堆满稿纸,旁边的饭盒里是早就冷掉的饭菜。


    偶尔回院里取换洗衣物,总能听见些风言风语。


    许家三口、贾家、聋老太太、傻柱那伙人。


    还是毫不掩饰地投来怨毒的目光。


    嘴里含沙射影地骂着“得了势就忘了本”、


    “踩着别人往上爬”的难听话。


    二大爷也时不时在院里煽风点火,


    暗示林卫国不团结邻里。


    三大爷则笑眯眯问好,


    可林卫国不咸不淡的回应让他脸色很不好看。


    一大爷易中海更是把他当成生死仇人,


    每次碰见,那眼神都像是要吃人。


    对这一切,林卫告只是一笑。


    他现在的时间和精力都宝贵得很。


    没空,也没兴趣去理会这帮围着粪坑嗡嗡叫的苍蝇。


    他这种废寝忘食的投入,


    杨厂长和上级领导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当林卫国交上第一版完整工艺流程手册时,


    刚好过去一周。


    也就在这一周之后。


    一场盛大隆重的表彰大会在部委礼堂秘密举行。


    没有鲜花,没有记者,但气氛无比庄严。


    台下坐着的全是各关键部门的领导。


    主席台上,部委大领导和几位肩上扛着金星的军方大佬亲自出席。


    当主持人念到“红星轧钢厂高精度轴承攻关项目组”时。


    林卫国带着李师傅等几位核心技术员,走上主席台。


    台下掌声雷动。


    杨厂长坐在第一排,腰杆挺得笔直,


    脸上的光彩比自己得奖还足。


    这可是他红星轧钢厂的人!


    大领导亲自为项目组颁发集体功勋奖章。


    随后,是单独对林卫国的表彰。


    “鉴于林卫国同志在‘高精度陀螺仪轴承国产化攻关项目’中。”


    “发挥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


    “经上级研究决定。”